根据下面资料,作答问题。 《快乐的小青蛙》是小学一年级的阅读课文,教师确定其教学目标为:“教会学生‘困’‘因’二字”“让

题目
多选题
根据下面资料,作答问题。 《快乐的小青蛙》是小学一年级的阅读课文,教师确定其教学目标为:“教会学生‘困’‘因’二字”“让学生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的精神”。 针对资料中的教学目标,分析正确的是()。
A

该教学目标陈述的行为主体是教师

B

该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表述恰当

C

该教学目标关注了教学的过程和方法

D

该教学目标不可测量和评估

E

该教学目标对行为标准表达明确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用中文作答。
下面是某教师在阅读课教案中设计的教学目标。该单元的话题是Animals。
根据所给信息从下列三个方面作答:?
(1)分析上述教学目标存在的三个问题(9分)
(2)提出三条相应的建议(9分);?
(3)分别修改各项教学目标(12分)。


答案:
解析:
(1)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
①它违反了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原则,没有明确指出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②它没有把握好预期的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即知识目标的设计不明确;对于能力目标的设计也太笼统。
③教学目标是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它缺少情感态度目标。
(2)三条相应的建议:
①设计教学目标的知识目标时,以(学生)“能”说出、列举、背诵、复述、识别、解释、分类、对比、归纳等为模式.具体明确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的主要知识点。(Students“can”speak,list,recite,retell,distinguish from,explain,classify,contrast,conclude…)
②设计能力目标时,以“在能力方面,通过经历、参与、讨论、交流、合作、分享等,(学生)能了解、掌握、学习……”为模式.具体说明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在哪些能力上得到提升。(Through“experience,take part in,discussion,communication,cooperation,share”,students Call understand,master,learn…)
③增加情感目标环节的设置,设计情感目标时,以“学生学会认可、接受、称赞、喜欢、关心、热爱、坚持、保持、重视、追求、培养、尊重……”为模式,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参与活动,以及教师在情感上进行什么样的引导,从而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什么样的倾向。(Students learn to approve,accept,praise,like,care about,love,persist in,retain,value,pursue,cultivate,respect…)
(3)教学目标修改为:
Teaching aims
Knowledge aims:
①Students can understand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 and get to know the dangerous situation of animals.
② Students can master the following words and expressions: ...
③Students can grasp the following sentence patterns: ...
Ability aims:
① Students can improve their ability of listening by listening to the text.
②Students can improve their ability of speaking by pair work and discussion.
③Students can learn to get useful information and improve their ability of reading by Questions and Answers practice and comprehensive reading.
Emotional aims:
① After this lesson, students will be aware of the animals' dangerous situation and take measures to protect them.
② Students can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s and animals and try to love nature.

第2题:

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问题(一):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问题(二):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参考设计】
问题(一):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实际含义。②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③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学习,形成合作意识,具备一定的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将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教学重点
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会读写小数。
问题(二):
一、创设情境,引入小数
1.教师出示PPT课件:小数的初步认识
师:开学了,妈妈给小华买了一些文具,有书包、文具盒、铅笔、彩笔、橡皮擦和日记本等。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把这些文具标价中的数分成两类?怎么分呢?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选代表说明自己的分法和理由。
2.区别整数与小数
师:我们将这些标价(物品的价格,即多少钱)分成两类。左边这组数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都是整数。右边这组数有一个什么特点?(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像这样的数叫作小数叫作小数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小数。(出示课题:认识小数)
二、认识小数
1.小数里的这个小圆点我们把它叫作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部分是小数部分。你会读小数吗?
让学生试读标价牌上的小数。(出示课件)
介绍小数的读法--小数点读作“点”,小数点左边代表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读;小数点右边代表小数部分,依次读出每一个数字,读时,先读整数部分,再读“点”,最后读小数部分。认识以元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
哪些同学知道标价牌上的小数分别表示多少钱?(学生回答)
2.完成表格中的填空。
(出示课件)
要求学生轻声读出货架上三种食品标价中的小数,填写它们分别表示 元 角_分。
3.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
三、例1教学
师:(出示课件)看看这些学生都在做什么?同学们,你知道自己的身高吗?
[设计理由]将小数融入学生的身高这一现实问题,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学习本堂课的兴趣。
1.学生交流自己的身高是1米多少厘米?
2.只用米作单位,该怎样表示?
3.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出示课件: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零点几米?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零点几米?
介绍小数的写法:先写整数部分,再在右下角写点,最后写小数部分。
想一想:什么样的分数能改写成一位小数?
4.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出示课件: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厘米? 1厘米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零点零几米? 3厘米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18厘米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
想一想:什么样的分数能改写成两位小数?
让学生把答案填写在课本上。
5.小组讨论。
出示:王东身高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米。
同桌交流后汇报。写成1. 30米和1. 3米都是对的,因为30厘米也就是3分米。
[设计理由]在进一步的交流讨论中,复习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四、巩固应用
五、拓展:小数的历史

第3题:

阅读下面资料,作答小题。

【资料】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教师处于从属地位。

这种说法对吗?( ) 查看材料

A.√

B.×


正确答案:B

第4题:

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通过数据库的检索,还为您准备了以下内容:
问题(一):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15分)
问题(二):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环节。(25分)


答案:
解析:

第5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1)试分析方程与算术式的区别。
(2)如果指导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试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3)根据教学目标和重点,设计方程的解与解方程概念部分的教学并简要说明设计理由。


答案:
解析:
(1)方程是等式,又含有未知数,两者缺一不可。在方程里的未知数可以参加运算,并且只有当未知数为特定的数值时,方程才成立。与方程不同,算术式是一个式子,它由运算符号和已知数组成,它表示未知数。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根据等式的性质,学生能初步掌握解方程及检验的方法,并理解解方程及方程的解的概念。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讨论的方式,培养运用代换思想和分析能力进行解题的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运用分析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3)新授部分教学环节:
①看图写方程
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图片,请同学说出从图中得到的数学信息都有哪些?能根据这幅图片列出方程吗?通过同学回答与老师补充给出答案:知道杯子重l00克,水重x克,合起来是250克。列出方程来是:100+X=250。
②分组讨论求方程中的未知数
教师提出问题:那么方程中的X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同桌两人一组进行讨论,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讨论以后请同学陈述自己的观点。可能有以下的观点:
A.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250-100=150,所以X=150。
B.根据数的组成100+150=250,所以X=150。
C.100+X=250=100+150,所以X=150。
D.假如在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去l00,那么也可得出X=150。
教师给予鼓励并引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
教师:我们说X=150是方程100+X=250的解,求未知数X的过程叫解方程。
③自读探究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概念
同学们自学课本找出什么叫方程的解?什么叫解方程?
请同学回答,教师给予评价鼓励并补充完整:方程的解是未知数的值,它是一个数。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方程的解的方法是看这个数能不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而解方程是求未知数的过程,是一个计算过程,它的目的是求出方程的解。
(设计理由:在列方程和学生分组讨论的逐步深入地学习过程下,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读探究的方法进行概念的学习与辨析,培养学生的分组合作能力以及自主学习和判断的能力。)

第6题:

《快乐的小青蛙》是小学一年级的阅读课文,教师确定其教学目标为:“教会学生‘困“因’二字”;“让学生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的精神”。
请用教学目标陈述的有关理论分析上述教学目标的陈述( )


A.教学目标陈述的行为主体是教师
B.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表述恰当
C.教学目标关注了教学的过程和方法
D.教学目标不可测量和评估

答案:A,D
解析:

第7题:

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问题1][简答题]
如指导低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问题2][简答题]
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


答案:
解析:
1.1.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2)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掌握用秤称量物体的方法。
(4)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2.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2.
一、创设情境,体验轻重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逛超市吗?老师也喜欢,昨天我在超市买了两样东西,猜一猜,哪个更重?你怎样知道是它重?(面条和苹果)
学生可能会说用秤称,可能会说掂一掂,还可能说看标签……
师:看来物品有轻有重,我们把物体的轻重叫作物体的质量。
二、认识秤,揭示课题
1.出示:常见的秤挂图。
师:刚才说可以用秤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你都认识些什么秤?在哪里见过?
2.介绍一些常见的秤。重点介绍天平和盘秤。
小结:它们都可以用来称物品的质量。
3.揭示课题。
师:表示物品质量的单位有克和千克。这节课我们就要来研究“克和千克”。(板书:克和千克)
三、认识克,感受1克和几克
1.掂一掂1克的物品,感受1克的质量。(1个2分硬币)
师:你想知道1克是多重吗?
学生掂一掂,再闭上眼睛,感受1克的质量,你有什么感受?(很轻)
2.说一说,你觉得哪些物品也是大约1克。(药片、小发卡、纽扣、小螺丝、一粒花生、一个乒乓球、一片树叶……)
3.掂一掂,比一比。分别掂一掂一支铅笔、一袋米、一包盐的重量,比一比谁重,感受几克、100克、500克的重量。一般比较轻的物体我们用克做单位,用字母表示是g。
4.估一估数学课本有多重?再称一称。(1本数学课本大约重150克)
5.介绍天平。称较轻的物品要用到一种秤——天平。
四、认识“千克”,感受1千克和几千克
1.感受1千克。
师:物体有轻有重,称比较轻的物体我们用克做单位,称比较重的物体时我们就周千克做单位。那1千克有多重呢?
1扎面条的重量就是1千克,也可以用1kg表示。
师:请同学们用手掂一掂1扎面条,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学生用手掂一掂)
师:你觉得1千克怎么样?(挺重)1千克就是我们平时说的2斤。但斤不是国际通用单位。
2.说一说哪些物品大约重1千克。
3.判断:1千克铁和1千克棉花比较,哪个重一些?
小结:不论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如何,1千克重的感觉是一样的。
4.估计几千克,称书包。
师:你估计书包有多重?你是怎样估计的?(引导学生与1千克对比)
师:好,咱们用盘秤来称一称,看你估计得准不准确。(指导学生使用盘秤)
(出示盘秤)观察一下盘秤,你们有什么发现?(让学生看到指针和单位千克)
5.当我们用盘秤称东西的时候,当指针指到1就表示1千克。下面,我们就来称1千克的东西吧。(称1千克的东西:1扎面条、1罐奶粉、两袋盐……)
6.称一称:1千克苹果有几个?1千克香蕉有几个?
7.活动:感受几十千克,称体重,互相抱一抱。(体重在20~35千克)
五、认识千克与克的关系
师:一包食盐有500克,两包呢?
生:1000克,因为500克加500克等于1000克。
师:再用盘秤称一称两包盐的重量。指针指向l,两包盐的重量是(1千克)。你发现了什么?(1千克等于1000克)
5千克等于多少克?3000克等于多少千克?
六、拓展深化
1.玲玲是二年级的学生,自从学习了克和千克的认识后,她对周围物体的质量可感兴趣了,下面是她称出的物体的质量,这个马大哈,把什么给漏了,你能帮她补上吗?(课本第89页第4题)
2.认真阅读玲玲的日记,你能发现什么?
我是一名二年级的小朋友,每天早晨,我从1千米高的床上起来,拿起重9千克的牙刷,刷牙洗脸后,吃了一个200千克的面包,一个50千克的鸡蛋,然后背起2克的书包,穿上250千克重的鞋上学去了。
七、全课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第8题:

教师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并且提供可能使问题获得解决的知识或技能,然后教师为学生确立目标,让学生进行尝试性探索的教学方式称为()。

A、支架式教学

B、随机通达教学

C、自上而下的教学

D、情境性教学


参考答案:A

第9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教师在授课时可以用什么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如指导小学生学习材料,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和操练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首先,要注意控制音量和语调,不要一直用一种声调进行授课。在讲授重点知识时声音要适当放大.以使学生感知到这一部分知识是重点。从而集中注意力。 其次,可以在学生疲倦的时候安排游戏环节。学生由于年龄小,对游戏都比较感兴趣,所以设置适当的游戏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最后,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发现某名同学注意力不集中,可以适当地让该名学生回答问题,学生起立回答完问题之后注意力也会有很大提升。
总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时刻注意观察学生的注意力和课堂参与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
认真学习知识。
(2) Teaching Aims
Knowledge aim: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the words: living room, bedroom, study, kitchen,bathroom.
Ability aim: Students can introduce their houses to others, and their ability of speaking and listening can beimproved.
Emotional aim: Students can feel the warmth of family and get to love their family members and homes morethan before.
(3)导入和操练环节
Lead in(导入环节):
Greet with the students and ask them to show their houses' pictures to all of us, ask them some questions aboutthe pictures, like: What's this Ask about some things which they have learned before, like the colors, and the namesof the tables, the TVs, the sofas and so on. And ask some of them to introduce their houses to all of us. Then circlethe living room and some other rooms and tell them: today, let's learn how to say these rooms in our class.
【设计意图】
在导入环节,让学生通过描述自己家的图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更加便于他们明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Practice(操练环节):
Activity one: Prepare some cards with the words and give the cards to the first students in a row. After telling thewords in a loud voice, pass it quickly to the next one, and then change the cards until all of them read all the cards.
Activity two: "Simon says" game. Teacher says sentences, students do the action.
Teacher says: Go to the living room. Students do the action of watching TV.
Teacher says: Go to the study. Students do the action of reading a book.
Teacher says: Go to the kitchen. Students do the action of having a snack.
Teacher says: Go to the bedroom. Students do the action of taking a nap.
Teacher says: Go to the bathroom. Students do the action of taking a shower.
【设计意图】
巩固操练环节安排了两个活动,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巩固本课所学的单词。

第10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有哪些。
(2)如指导小学生学习材料,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和操练环节的活动并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小学英语教师应该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语言知识的传授者,学习策略的促进者,课堂教学的调控者,交际活动的参与者,语言环境的营造者,教学活动的反思者等。 (2) Teaching Aims
Knowledge aim: Students should listen, read, speak, write the new words: Monday, Tuesday, Weekend and so on,and the sentences structure: "What do you have on ... I have ..."
Ability aim: Students can describe the weekend freely and know how to arrange the activities. And during thisprocess their listening and speaking skills will be improved.
Emotional aim: Students can get interested in their school life and their team work spirit can be improved.
(3)导入环节:Warmin9—up and lead—in
① Hay the video about week song, and ask students to sing with it.
② Free talk: Show a timetable and ask students some questions, for example"It's nine o'clock now. Whatclass do you have" After students answer the questions, the teacher can design a free talk. Show some pictures ofdifferent lessons and encourage students to describe them. Then invite some volunteers to share ideas with others.
【设计意图】
播放歌曲,可以为学生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便于学生很快进入到英语的学习氛围中。自由讨论帮助学生熟悉本堂课话题,同时明确学习任务。
操练环节:Consolidation
① Fast reaction
The teacher uses gestures to express 1-7 and the students quickly say the corresponding week. For example, teachersays "1" with a gesture and the students quickly say "Monday".
【设计意图】
通过快速反应回答出星期的名词,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本课所学单词。
② Group work
Students take turns in a group of four to say that they like and why they like it. The conversation can be "I likeWednesday. I can have music on Wednesday."
【设计意图】
小组讨论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便于英语思维表达的培养。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