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表现为()。

题目
多选题
小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表现为()。
A

观察的目的性较差

B

观察缺乏精确性

C

观察缺乏顺序性

D

观察缺乏深刻性

E

观察的自觉性增强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与人格发展的特点。


正确答案:
(1)学习成为主导活动。
(2)掌握书面语言并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3)小学儿童逐渐具备了人类思维的完整结构,同时其思维结果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4)小学儿童的思维,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平衡性。

第2题:

小学生性格发展速度表现出不平衡、不等速的特点:小学二年级至四年级的发展较慢,表现为发展的稳定时期,四年级至六年级发展较快,表现为快速发展时期。()


参考答案:正确

第3题:

什么叫观察力,中学生观察力的发展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答:观察力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感知的能力。(1分)中学生观察力又有新的特点:
(1)目的更明确。(1分)
(2)持久性明显发展。(1分)
(3)精确性提高。(1分)
(4)概括性更强。(1分)

第4题:

简述幼儿观察力发展的特点。


正确答案: (1)观察的目的性。幼儿早期,幼儿常常不能进行自觉的、有意识的观察。他们的观察或事先无目的,或易在观察中忘记了目的,很容易受外界刺激和个人情绪、兴趣的影响。
(2)观察的细致性。幼儿的观察一般是笼统的,看得不细致是幼儿观察的特点和突出问题。幼儿观察时,只看事物的表面和明显较大的部分,而不去看事物较隐蔽的、细致的特征;只看事物的轮廓,不看其中的关系。如6岁左右的孩子往往在认识n和m、工和土、日和月等形近字母和汉字时出现混淆。
(3)观察的持续性。学前儿童,特别是小班幼儿的观察常常不能持久,很容易转移注意的方向和对象,到中班,特别是大班,幼儿的观察时间才能逐渐增加。
(4)观察的概括性。观察的概括性是指能够观察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学前初期幼儿观察时,常常不能把事物的各个方面联系起来考察,因而也不能发现各事物或事物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
(5)观察方法逐渐形成。幼儿在观察中,常常不能按照一定的顺序(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等),有组织、有条理地进行观察,幼儿的观察是从跳跃式、无序的,逐渐向顺序性的观察发展。中、大班的幼儿较小班幼儿有较大的进步,但即使是到了大班,多数的孩子仍然不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观察事物。

第5题:

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案:
解析:
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
(1)认识“空间联系”阶段:儿童可以看到各对象之间能够直接感知的空间联系;(2)认识“因果联系”阶段:儿童可以认识对象之间不能直接感知到的因果联系;(3)认识“对象总体”阶段:儿童能从意义上完整地把握对象总体,理解图画主题。?

第6题:

什么是观察及观察力?小学生观察力有哪些特点?


正确答案:
答: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观察力就是观察的能力。(1分)
(1)小学生的观察从缺乏系统性的知觉发展到有目的、有顺序的知觉。(2分)
(2)小学生的观察从模糊笼统的知觉发展到比较精确的知觉。(2分)

第7题:

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A、认识“个别对象”阶段

B、认识“空间联系”阶段

C、认识“因果联系”阶段

D、认识“对象总体”阶段


参考答案:ABCD

第8题:

小学生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为表现为()

A、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

B、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方面或多方面行为的优缺点进行评价

C、小学生开始出现对内心品质进行评价的初步倾向

D、小学生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渐加强


参考答案:ABC

第9题:

简述大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


答案:
解析:
(1)一般知觉能力达到成熟水平:
(2)观察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3)观察具有敏感性和系统性;
(4)观察具有相对的深刻性和稳定性。

第10题:

简述小学生智力发展的特点


正确答案: 1、在小学时期,儿童的思维能力出现了一次质的飞跃,即逐步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2、小学生认知活动的目的性、有意性迅速发展起来。
3、小学生认知活动的逻辑性不断发展。
4、小学生认知活动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有了迅速的提高,认知活动的创造性成分也日益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