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设计题,请阅读和分析所给的课文,并写出教案。 去商店买东西 我们学校对面有一个超市。那个超市不太大,但是东西很多。有

题目
问答题
教案设计题,请阅读和分析所给的课文,并写出教案。 去商店买东西 我们学校对面有一个超市。那个超市不太大,但是东西很多。有不少吃的东西,还有很多用的东西。我每天都去超市买东西,那里的水果和面包非常好吃,也便宜。超市的售货员都认识我。她们常常教我一些简单的汉语:“两瓶啤酒”、“一斤苹果”、“一支铅笔”等等。我每天学习很多生词。超市旁边有一个书店。书店里有很多新书,还有报纸和杂志。中文的、英文的、日文的都有。那个书店很小,但是买书的人非常多。我也非常在哪儿买英文报和汉语书。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当你走进超市买东西时,你就和超市的其他人一起属于同一个群体。


正确答案:错误

第2题:

教案设计题,请阅读和分析所给的课文,并写出教案。 去商店买东西 我们学校对面有一个超市。那个超市不太大,但是东西很多。有不少吃的东西,还有很多用的东西。我每天都去超市买东西,那里的水果和面包非常好吃,也便宜。超市的售货员都认识我。她们常常教我一些简单的汉语:“两瓶啤酒”、“一斤苹果”、“一支铅笔”等等。我每天学习很多生词。超市旁边有一个书店。书店里有很多新书,还有报纸和杂志。中文的、英文的、日文的都有。那个书店很小,但是买书的人非常多。我也非常在哪儿买英文报和汉语书。


正确答案: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连动句、双宾句、“的”字短语的用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连动句
2、“的”字短语
3、双宾句
教学环节和步骤:
1、组织教学
问候学生、点名
2、学习新课
(1)学习生词:带同学朗读生词—讲解生词
(2)朗读课文:领读—学生齐读—学生分读
(3)讲解重要语法点:
〈1〉连动句
连动句的特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动词或动词词组共一个主语。
举例:
我去商店买东西。
小明端起杯子喝水。
老师走进教室打开窗户。
在举例子时,老师边示范动作边说出句子,特别强调动词。
待学生熟悉连动句之后,设计情景,老师做动作然后叫学生说出句子。比如:老师示范坐下来打开书的动作,叫学生说出:“老师坐下来打开书”的句子。或者请一位同学做动作,其他同学说出句子。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掌握连动句。
〈2〉双宾句
双宾句的特点:动词后带两个宾语。一般一个指人,靠近动词;一个指事物,称直接宾语。
举例:她们常常教我一些简单的汉语。
给小红一本书。
在举例子时,老师边示范动作边说出句子,特别强调宾语。
设计情景,老师做动作然后叫学生说出句子。或者请一位同学做动作,其他同学说出句子。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双宾句。
〈3〉“的”字短语
“的”字短语特点:动词或动词词组作定语,定语与中心语之间要用“的”。“的”字短语的功能和名词相当。
我要那本蓝的。
红的很漂亮。
(4)设计练习
你的学校或你家附近有什么商店,请你描述一下常去的那家商店,可以用下列词语:对面、旁边、大、小、多、少、干净、贵、便宜、是、有时候、售货员、非常、太……
3、本课小结:重点句型、短语
4、布置作业
介绍你家附近的商店

第3题:

当你走进超市买东西时,你就和超市的其他人一起属于同一个群体。

A

B



第4题:

教案设计题,请阅读和分析所给的课文,并写出教案。 (综合课教案。教学对象:初级班;课时:90分钟) (情景:田中和金成泰是同屋) 金成泰:田中,起床啦,起床啦! 田中:今天星期六,干吗起得这么早? 金成泰:我们一起去打网球吧。 田中:我的网球打得不好。去游泳怎么样? 金成泰:我游泳游得不好,去唱卡拉OK吧。 田中:好啊,我特别喜欢唱中国歌儿。 金成泰:是吗,我怎么不知道? 田中:山口唱得也不错。我常常跟她一起去附近的歌厅唱歌儿。 金成泰:那你给山口打个电话,问问她去不去。 田中:我现在就打。


正确答案: 1.教学目的和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程度补语(状态补语)的用法,连动句的用法,以及“起床”“唱歌”“游泳”等离合词的用法。(4分)
2)掌握功能项目:邀请、商量、打算、评价等。(指出一到两个)(1分)
2.教学环节和步骤:
1)复习旧课(1分)
2)学习新课
A.生词学习(1分)
B.课文讲练(2分)
C.重点词语讲练(1分):这么(‘这么早“),怎么(我怎么不知道”)干吗,就(“我现在就打”)等。
D.重点语法讲练(6分,答出两个即可)
A.离合词:如:唱歌、起床、游泳。
B.程度补语(状态补语):意义、格式、否定和疑问形式如:干吗起得这么早、我网球打得不好、我游泳游得不好。
C.连动句:如:我们一起去打网球吧、我常常跟她一起去附近的歌厅唱歌儿。
E.活用练习(1分)综合练习、各类形式的练习题.
3)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1分)
4)合理分配教学时间(1分)
参考:复习旧课:5分钟;生词学习:10分钟;课文讲练:25分钟;重点词语讲练:10分钟;重点语法讲练:20分钟;活用练习:15分钟;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5分钟。
5)板书设计及教具使用(1分)

第5题:

教案设计题,请阅读和分析所给的课文,并写出一个完整的教案。 要求:1、教学步骤要清晰; 2、找出应教授的词语和语法点若干,并对其中的一个词语和一个语法点进行重点分析处理。 她学得很好 老师:罗兰,电视台详情留学生表演一个汉语节目。你愿意去吗? 罗兰:老师,我不想去。 老师:为什么? 罗兰:我汉语说得不好,也不会表演。 老师:你学得不错,有很大进步,汉语水平提高的很快。 罗兰:哪里。我发音发的不准,说的不流利。让玛丽去吧。她汉语学得很好,说得很流利。玛丽还会唱京剧。 老师:是吗?她京剧唱得怎么样? 罗兰:王老师说,她唱得很不错。 老师:她怎么学得这么好? 罗兰:她非常努力,也很认真。


正确答案: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课文对话的意思,领会并能正确使用本课生词,并能从中复习久词。
2.通过重点、难点词语的讲解,指导学生正确运用词语和语法,并能在交际中使用。
教学内容
1、使学生掌握以下语言点:
(1)程度副词“很”“非常”
(2)动词+得+形容词,形成述补短语,注意与偏正短语的区别。
(3)“哪里”的特殊用法
(4)兼语句和连动句
2、学习课文中的新词,并能够正确运用
流利愿意表演进步提高京剧非常努力认真
教学过程
1、回顾上节课的知识,做巩固和衔接。考察学生的接受情况。
2、课文学习。
老师读一遍全文(注意语速不要太快),第二遍学生跟读;第三遍请学生读,再让学生互相搭档互相对话。
课文提问(主要了解学生对课文意思是否懂得)
①电视台想请留学生干什么?
②罗兰愿意去吗?为什么?
③老师说罗兰汉语学得好吗?罗兰她觉得自己学得好吗?
④罗兰为什么要玛丽去?
3、学生跟读新词,两遍。
老师逐一请学生来读,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1、2两个环节,顺便检查上节课布置的预习作业)
4、对重要的新词的意思和用法做详细解释,并作适当的词汇拓展。
①流利:通过造句让学生明白;流利用来形容一种语言运用得好
例如:莉莉的法语说得很流利。
亚历山大西班牙语很流利。
玛丽英语说得很流利。
(用学生的母语来搭配“流利”,很容易让学生领悟。
②水平:(道具一杯水)
告诉学生“水平”一词的由来,即“水的平面”,用来比喻某种技能的熟练程度。用水面的具体形象很容易让学生理解,形容水平为什么要用“高、低”,形象生动,不容易忘记。
造句:山姆画画的水平很高,唱歌的水平很低。
③提高:可以和“水平”一起讲,说道用“高”来形容“水平”,动词“提高”搭配“水平”,也可以用作名词。
例如:她的汉语水平提高很快。
她的汉语有了很大的提高。
④进步:注意和“提高”的区别,两者都有改善的意思,但用法和使用范围不同。
要向学生说明:“进步”多用在学习工作上,“提高”则范围较广。
例如:我们说“学习进步”“能力提高”通过反复的举例让学生领会其中的区别。
⑤京剧:作为中国的国粹介绍给学生。播放一段京剧经典唱段——《唱脸谱》
⑥非常、很:简单提一下,程度副词,放在形容词前面。
课间休息,听京剧。课间把座位围成一个圈。
5、语言点
①学得很好,注意:“动词+得+形容词”结构,及提问方式。
·放完京剧,问问学生听后的感受
·老师可以唱上一段,问学生老师唱得怎么样?
·引出如何夸奖别人用:动词+得+(程度副词+)形容词
·说明人们尤其是中国人都喜欢听好话,学会夸奖别人很重要。
·下面做一个小游戏,围成一个圈,选一个学生到中间,大家开始用新学的结果说说他的优点,轮流着来。发现错误及时纠正,从老师开始,引导学生运用各种句型。
(进行5—7轮)
A老师说:“山姆跳得很高。”这个比较简单
·学生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
B老师说:“玛丽歌唱得很好听。”
·学生:……注意学生发生:“玛丽跳舞得很好。”的错误。
C老师说:“莉莉的衣服洗得非常干净。”
·学生:……学生可能会混淆“得”与“的”说成“莉莉弹的钢琴很好。”
·后面几轮由学生自由发挥,老师从旁指点。
②“哪里”的特殊用法,讲一讲中国的文化背景及语用习惯。
·夸奖完以后,引入如何回应他人的夸奖。指出中外不同,中国人讲究谦虚客套。
·常用“哪里”来表达,谢意与谦虚。
·游戏继续,由刚才被夸奖的同学回应,用“哪里”一词,并对对方礼貌地夸奖一番,以作为“动词+得+形容词”的巩固。
·老师做示范
安妮:老师的京剧唱得很好听。
老师:哪里,哪里。安妮你的画才画得好呢!
·学生模仿练习……
③兼语句
第一,兼语句的谓语是由动宾短语套接主谓短语构成的,动宾短语的宾语兼做主谓短语的主语。
第二,兼语句多有使令的意思,所以句中前一个谓语多由使令动词充当。常见的使令动词有;“使”、“让”、“叫”、“派”、“命令”、“吩咐”、“禁止”、“请求”、“选举”、“教”、“劝”、“号召”等。此外,前一个谓语也可以是“有”字。
第三,兼语句中兼语的谓语(第二动词)是前边动作所要达到的目的或产生的结果,即兼语前后两个动词在语意上有一定联系。
兼语句,是句中某一部分同时兼有两种不同的语句成分。
比如:我让他去你的办公室一趟。
(其中的“他”对于“我”来说是宾语,对于“去你的办公室一趟”是主语。)
书本例句:电视台想请留学生表演一个汉语节目。
主语+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动词。
“留学生”既是“请”的宾语,又是“表演”的主语。
电视台想请留学生表演一个汉语节目。
老师造句并分析:你给他一本小人书看。
学生造句
④连动句
连动句是用连动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或者是由连动短语直接构成的句子。(两个动词短语,互不作成分,而是共同作谓语,但在语义上有目的和方式、原因和结果、先和后的关系。因此短语的位置顺序不能相互颠倒,中间也没有语音停顿。)
(这里只讲作为目的的句子。)
V2是V1的目的
比如:(1)“来/去……+V2”
例:李明来学校学习了。
我去图书馆看书了。
(2)其它
例:妈妈上街买菜了。
书本例句分析:
电视台想请留学生表演一个汉语节目。
老师造句:我想让他到戏剧学院学习。
学生造句。
3、兼语句套用连动句。
我想让他到戏剧学院学习。
6、布置课后作业,巩固今天所学的新内容。
①抄写课文和生词,下次课听写
②用“流利、提高、进步、动词+得+形容词”造5个句子,坐在练习本上要上交。
③完成选词填空
流利水平提高进步很非常
1)学习()2)收入()
3)说话()4)话说得()()
5)()非常低6)()很明显

第6题:

教案设计题,请阅读和分析所给的课文,并写出一个完整的教案。 (教学对象为有一点汉语基础的学生,请按45分钟安排教学计划) 要求:1、教学步骤要清晰; 2、找出应教授的词语和语法点若干,并对其中的一个词语和一个语法点进行重点分析处理。 你喜欢运动吗? 小李:你喜欢运动吗? 小孙:喜欢,我最喜欢的运动是打网球。 小李:你网球打得怎么样? 小孙:还行,你喜欢什么运动? 小李:打篮球、踢足球、游泳,什么运动我都喜欢。


正确答案: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学习和掌握特指疑问句用法以及有关爱好的句型
sB.喜欢sth./do sth.吗? sB.最喜欢的是sth. SB.喜欢什么?
2. 学习和掌握程度补语,如:v.+得+adj. ;动宾短语,如:“打篮球”“踢足球”用法,并且能在实际交谈中表达运用
3. 学习并了解“什么”周遍性主语句的几种表达方法。
4. 理解并掌握“运动”、“打”、“喜欢”“ 最”、“都”、“吗”、“得”等词语的意思及用法。
5. 了解有关运动项目的词语,如打保龄球,打棒球,打乒乓球等。
教学过程和步骤及课时安排
1. 复习上节课内容(7分钟):
方法:做课后或补充练习,检查回家作业并对重点进行补充练习
2. 学习新课的步骤:
(1)在不影响理解的前提下,先讲各类句型,包括是非疑问句、特指疑问句用法及其肯定或否定回答句式(10分钟)
(2)生词、短语学习:领读单词;解释名词“运动”、程度副词“最”“都”,动词“喜欢”、讲解动宾短语:v.+n.(10分钟)
(3)串讲课文(7分钟)
包括:A.周遍性主语句(只需意会),疑问代词“什么”“谁”“哪儿”等可以表示周遍性肯定或否定。
肯定形式:.....都
举例:她什么水果都喜欢; 哪儿哪儿都是人;等等 否定形式:....都/也不 举例:他什么人都不喜欢; 谁都不知道会发生什么;等等
B.列举事例讲解程度补语:v.+得+adj,并能提出“打”“踢”一个是提手旁,一个是足字旁,代表分别用手和用脚。
C.除了“打篮球”“踢足球”“游泳”,其他运动项目的学习(点到即止)
(4)理解内容
重点句式A.“我最喜欢的运动是打网球”
注意:运动是上位概念,打网球属于运动系列,是下位概念
可以通过中译英“what do you like best among sport?”以及举例让学生了解这一概念。
重点句式B.是非疑问句,在陈述句句尾用上语气助词“吗”,可以适当让学生在课堂上实践练习。
(5)重点词语短语
A.喜欢
喜欢既可以作名词,也可以做动词
B.“打”
注意“打”有多个义项,“打篮球”的“打”,不同于“打人”的”打“,一个是运动方式、一个是打架行为,学生必须将两者区分开来
C.“最”
“最”字较易解释,因为汉字用法最与英文的最高级“most”相似。当然,两者也有区别,如“excellect”在英文中没有最高级,而在中文中却有“最杰出”这种语法现象,教师可以适时提醒一下。
(6)教师领读,学生跟读(3分钟)
(7)学生分角色朗读,纠正学生错误(3分钟)
3.小结及作业:(5分钟)
A. 通过课后习题,巩固重点知识点
B. 布置回家作业

第7题:

教案设计题,请阅读和分析给的课文,并写出一个完整的教案。 要求如下:1.根据所给的课文设计教学对象和课时; 2.教案的步骤要清晰有序,教案设计应突出其重点和难点并设计相应的习题。 我家在浦东(一)对话 中村:张平,你家在市区还是在郊区? 张平:我家在郊区,在浦东。现在那儿是开发区。 中村:那儿热闹吗? 张平:以前不热闹,现在很热闹。现在我家左面是银行,右面是商店,对面是新的住宅,中村,你家在市区吗? 中村:我家不在市区,我家在郊区。我家东边是小河,西边是小山,南边都是田野。 张平:以前,我家北边有一条小河,南边也会都是田野。 中村:你说,家在市区好还是郊区好? 张平:我说,家在郊区好。 中村:对,郊区空气新鲜,环境也优美。 (二)短文 上海有一条江,它的名字叫黄浦江。黄浦江东边是浦东,黄浦江西边是浦西。以前,浦西是上海的市区,浦东是上海的郊区;现在,浦东是上海的新区,也叫浦东开发区。那里有许多漂亮的住宅,许多现代化的办公大楼,还有许多三资企业。以前,浦西很热闹,浦东不热闹;现在,浦西、浦东都非常热闹。


正确答案: 教案设计参考答案(本教案设计参考答案仅为简略的基本样式,考试时要视具体要求进行较为详细具体设计。)
教学对象:
基础班班学生,共10人。均为日本和韩国学生,汉语水平相当于零起点学生在中国长期班学习两个月左右。
教学课时:
2课时(90分钟)
教学目标:
掌握处所、方位的表示方法;
掌握“在”字句、“有”字句和“是”字句;
能够描述所在位置的周边环境。
教学重点:
方位词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通过寒暄和点名
(二)复习旧课
通过提问和对话
(三)导入新课
提问:老师的书在哪儿?
张平家在哪儿?那儿怎么样?
中村家在哪儿?那儿怎么样?
(四)学习新课
1、学习新词
2、朗读课文:老师领读——学生分角色读
3、讲解重点语法:
(1)方位词
常见的方位词有:东、西、南、北、前、后、左、右、上、下、里、外
这些方位词后边可以用“边”、“面”。用“边”和“面”相同
(2)动词“在”、“是”、“有”表示存在
“在”作动词谓语的句子,主语是存在的人或事物,宾语是表示人或事物存在的处所。
汽车在外面。
小刚在家。
(3)“是”“有”
动词“是”、“有”可以表示人或事物的存在。主语表示人或事物存在的方位、处所、宾语是存在的人或事物。
前面是树,后面是房子。
教室里有许多人。
老师示范用“在”、“是”和“有”说出有方位词的句子,借助教室的摆设鼓励学生用方位词说出句子。
设计问题:老师的书在哪儿?
小明的前面是谁?
窗台上有什么?
请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周围的情况。(用下面的词语:市区、郊区、东面、西面、南面、北面、在、有、是)
4.叫同学复述课文。
(用下面词语:上海有……,它的名字……,黄浦江东边……,西边……。以前……,浦西……,浦东……。现在……,浦东是……,也叫……。那里有……,……,还有……。以前……,浦西……,浦东……;现在,浦西、浦东都……。
(五)布置作业:
写一篇作文:介绍我的家。

第8题:

去超市买东西,用哪种袋子装东西更绿色、环保?()

  • A、布袋子
  • B、塑料带

正确答案:A

第9题:

教案设计题,请阅读和分析所给的课文,并写出一个完整的教案。(教学对象:初级班课时:100分钟) 1、教案的步骤要清晰有序。 2、(1)请至少找出连个应教授的语法点,并对其中的一个语法点进行分析和处理(要求:讲清这个语法点的形式和意义;举出两个同类的例子;设计出一种相应的语法练习题)。 (2)请挑出6—8个应教授的重点词语,并对两个常用词语进行分析和处理。(要求举例说明其用法) 玛丽哭了 罗兰:玛丽,你怎么哭了?病了吗? 玛丽:不是。想家了。因为感到寂寞,心情不好,所以很难过。 罗兰:别难过了。 玛丽:你不想家吗? 罗兰:我也常想家,但是不感到寂寞。 玛丽:我有姐姐,还有弟弟。在家时,我们常常一起玩儿,所以感到寂寞时总想他们。 罗兰:今天晚上礼堂有舞会,我们一起去跳跳舞吧。玩玩儿就好了。 玛丽:什么时候去? 罗兰:吃了晚饭就去吧。你在宿舍等我,我来叫你。 玛丽:好吧。


正确答案: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理解并掌握动态助词“了”的含义和用法。
2、要求学生能正确使用语气助词和动态助词。
教学重点:
1、语法:动态助词(了2)
2、词语:寂寞、心情、难过、别、感到、觉得、但是、因为、所以、礼堂、跳舞、舞会
教学方法:
1、结合语气助词,让学生理解语气助词和动态助词的不同,从而理解动态助词的意义和用法。
2、运用PPT,运用图片,让学生反复操练。
教学环节和步骤:
1、组织教学:点名,和学生聊天,创设课堂良好氛围。
2、复习旧课。复习语气助词(了1)的用法。出示PPT,学生做练习。组句:1、我昨天了骑去自行车书店2、今年来九月中国汉语我学了(略)
3、学习新课
(1)学习重点词语:教师领读,学生齐读,点读,正音正字,理解含义。领学生进行拓展练习,运用词语。
(2)讲解语法:
**动态助词“了”从意义和位置上和语气助词“了”做比较,明确动态助词“了”的意义和用法。(PPT)
**六种用法(PPT)
1、S+V+了+A(数量词或者其他词)+O
例:我买了一本\他的书。
我买一本书了。(×)
2、S+V+了2+O+了1
例:我买了书了。(我不买了。你别给我买了)
3、S+V+了2+O+就+V+了1
例:我买了书就回家了。
4、她去上海旅游了。(√)(连动句V1…V2…了1)
她去了上海旅游。(×)
练习:买我书店书去了昨天
昨天我去书店买书了。
5、否定式:没(有)+V、
例:我喝了一杯咖啡。我没喝咖啡。
6、正反疑问句:V+没+V?
v+了没有?
例:她来没来?她来了没有?
**结合语言点进行操练,做替换练习,以“了…就”为主,强调不同时间,语气助词的用法。
例如:看书——睡觉下课——去银行回家——洗澡…
(3)学课文领读、齐读、点读、轮读,正音正字,体会动态助词和语气助词在课文中的运用。
(4)练习
*复述课文,成段表达
哭…想家…因为…寂寞…不好…所以…
别…不…吗?
也常…但是不感到…
有…还有…在家时…常常…所以…时…总想…
今天…有…一起去…就好了…
吃了…就…
4、小结
5、布置作业:抄写生词、课后练习、熟读课文

第10题:

判断题
这个超市是新开的,服务员很热情,东西也很多,如果东西能便宜点儿就好了。★这个超市的东西有点儿贵。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