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里克森用()理论来解释青少年对社会的不满与犯罪等社会问题。

题目
单选题
艾里克森用()理论来解释青少年对社会的不满与犯罪等社会问题。
A

同一性危机

B

成长需要

C

第二反抗期

D

自主需要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埃里克森用()来解释青少年对社会的不满和犯罪问题。

A.同一性危机

B.角色混乱

C.信任与不信任

D.自主与羞怯


参考答案:A

第2题:

艾里克森强调社会文化生活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正确答案:对

第3题:

简述艾里克森划分的心理社会的各个阶段。


正确答案:
 

第4题:

用“心理社会危机”来划分人格发展的学者是( )。
(A) 弗洛伊德 (B) 皮亚杰
(C) 艾里克森 (D) 罗杰斯


答案:C
解析:
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既承认性本能和生物因素的作用,又强调文化社会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人的心理危机是个人的需要与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乃至失调所致,故称为心理社会危机。他把人生分成八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其带有普遍性的心理社会危机。

第5题:

论述艾里克森的个性发展理论。


参考答案:艾里克森提出了人一生有八个发展阶段,且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发展任务,形成特定的性格特征。第一阶段为婴儿期(0—2岁)。婴儿在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第二阶段为儿童早期(2岁—4岁)。这个阶段儿童主要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第三阶段为学前期或游戏期(4岁—7岁)。本阶段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第四阶段为学龄期(7岁—12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第五阶段为青年期(12岁—18岁)。这一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着忠实的实现。第六阶段是成年早期(18岁—25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第七阶段是成年中期(25—50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第八阶段为老年期(50—死亡)。该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

第6题:

()用家庭、学校、同伴等非正式社会控制来解释青少年违法犯罪,认为对青少年违法犯罪产生的最强、最连贯的影响来自于家庭、学校和伙伴的作用。

A.人生发展阶段理论

B.系统理论

C.逐级年龄非正式社会控制理论

D.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理论


参考答案:C

第7题:

艾里克森用( )理论来解释青少年对社会的不满与犯罪等社会问题。

A、同一性危机

B、成长需要

C、第二反抗期

D、自主需要


正确答案:A

第8题:

社会化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皮亚杰

B、维果斯基

C、艾里克森

D、布鲁纳


参考答案:C

第9题:

根据艾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处于人生发展八个阶段中“自我同一性—角色混乱”危机的阶段是()。

A、学前期

B、青少年期

C、学前期

D、成年早期


参考答案:B

第10题:

用“心理社会危机”来划分人格发展阶段的学者是( )。

A、弗洛伊德
B、皮亚杰
C、艾里克森
D、罗杰斯

答案:C
解析:
埃里克森在弗洛伊德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个体发展需要经历八个阶段,每一阶段都会有一个危机,如果危机处理的不好,将会影响下一阶段问题的解决。因此本题的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