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民间文学集体性在创作、流传中的表现?

题目
问答题
试述民间文学集体性在创作、流传中的表现?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民间文学收集整理的原则?


正确答案: (1)全面收集
尽可能把全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各种体裁、内容、形式和风格的民间文学作品全部进行采录,在指导思想上不设任何“禁区”。 [传统/现代,歌颂/暴露,正确/错误或封建迷信,口头流传/书面流传,散文/韵文,长篇/短小,进行全面收集。]
① 不宜强调“取精去糟”。
② 不能简单地用现代思想去衡量历史上产生的作品。
③ 对同一类型作品的众多异文进行收集。
④ 对与作品相关的其他背景性材料进行收集。
(2)忠实记录
①是民间文学田野作业最起码、最基本的要求。
②民间文学不但具有一般的文学欣赏价值,还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若经他人润色、修改,无法得出科学结论。
③忠实作品的思想内容,忠实作品的艺术形式。忠实地记录讲唱者的语言,包括对讲述中的形式残缺或显然错误的内容,不加入自己的任何补充与删改。 [民间文学作品不能脱离时代,往往带有时代的局限性,如按照自己的理解及想法加以改变,采录工作就丧失了科学性。

第2题:

民间文学的集体性在创作和流传上一般表现为几种情况?


正确答案: 民间文学的集体性是指:民间文学是集体创作、集体流传,反映集体的愿望,集中集体的智慧,融汇着集体的艺术才能,为集体所享用的特殊文学。集体性是民间文学的特征之一。民间文学的创作活动(包括流传中的再创作)是在集体中进行的。民间文学的创作与流传具有一体化的特点,多数作品一经创作便进入流传状态,它们的流传过程,同时也是广大民众参与作品再创作的过程。每一个传播者都自觉不自觉地对原作进行着某种程度的加工。从这一角度讲,千千万万个传播者也就是作品的创作者。正是由于无数人的参与,对作品的不断加工、修改和完善,才保证了民间文学在内容上最直接最集中地体现人民大众的意志和愿望,在形式上最大限度地适应和体现人民大众的欣赏习惯和审美趣味。作品流传的时间越长,受到加工、修饰的机会就越多。正因为如此,民间文学没有具体的作者,它具有匿名性。
集体性在创作和流传上一般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1)集体场合中的集体创作。这一情况在原始社会时期最为常见。伴随着集体活动,受集体意识的驱使或集体情绪的感染,人们你一句、我一句、或一唱一和地即兴创作。现代社会集体劳动时的串号子,民族节日中群众对歌时的随口对答也属这种情况。
(2)由个别人编出作品的雏形后,再由许多人添枝加叶,逐渐完善。民间文学"更多的、也更经常的,却是在她已经成为’初坯’之后,在不断的传唱或讲述的过程中受到无数的唱述者的加工、琢磨。在这种加工、琢磨中,不但加入那些唱述者的思想、感情、想象和艺术才能,也包括那些听众所反应的意见和情趣在内。"民间文学的大多数作品,都是这样产生的。而民间创作的价值往往就存在于千人加工、万人琢磨的"添枝加叶"之中。
(3)个人创作,集体流传。民间歌手、艺人的创作时有这种情况。湖北崇阳的民间叙事诗《双合莲》,就是作品中女主人公的一位长辈郑三爹根据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真实故事编唱出来的。但这里的"个人"就是作为集体的代言人,民间艺人是以集大成者的身份参与创作的。在创作的过程中又随时听取和吸收群众的意见,所以这类创作同样能在集体中流传,并在流传中得到集体的认可。

第3题:

民间文学的特征是()

A、集体性

B、口头性

C、变异性

D、传承性

E、可信性


参考答案:ABCD

第4题:

民间文学集体性在创作、流传中的表现?


正确答案: 1)集体场合中的集体创作,在原始社会最常见,伴随着集体活动,受集体意识的驱使或集体情绪的感染,你一句,我一句,或一唱一和即兴创作。
2)采用集体分工的方式,个别人先创作出一个雏形,然后群体加工,添枝加叶,形成一个完美的作品。
3)个人创作,集体流传。民间歌手、民间艺人的创作时有这种情况。湖北崇阳民间叙事诗《双合莲》,就是作品中女主人公的一位长辈郑三爹根据其身边的真实故事编唱出来的。但这类创作同样能在集体中流传并得到大家的认可。

第5题:

试述民间文学的社会价值?


正确答案: 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
(1)认识价值:
①历史价值:是民众口传的历史。记录社会生活,反映民众心理,补充“正史”。
[史前人类社会的信息——阶级社会,反映阶级压迫、剥削及被压迫阶级的反抗——记录“正史”所不取的重大历史题材]
②民俗学价值:民间文学与民俗现象结合,或运用于某些民俗场合,或成为民俗活动的组成部分,或反映某些习俗观念和习俗现象。
[“祭祀”“祈求丰收”;“造酒歌”“围猎歌”]
③伦理学价值:民间文学有反映家族、亲族关系,认识我国家族结构的民族性特点,民众的伦理观念的独特价值。
④文化心理学价值:透过民间文学作品,寻觅到民众传统文化心理的某些轨迹。
[“民间信仰”:以“自然崇拜”为核心的“万物有灵”观念,迷信鬼魂观念,“超自然力”崇拜]
(2)艺术价值:
①抒情和叙事相结合,现实和理想相结合,寓教于乐、讲唱与生活实用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丰富文艺学理论。
②民间文学的体裁、形式,对文艺体裁、形式研究的拓展,艺术品类的形成,有独特价值。
③原始口头文学是后来一切文学的总源头,影响文人文学发展,有文艺史价值。

第6题:

试述民间文学集体性在创作、流传中的表现?


正确答案: (1)集体场合中的集体创作,在原始社会最常见,伴随着集体活动,受集体意识的驱使或集体情绪的感染,你一句,我一句,或一唱一和即兴创作。
(2)采用集体分工的方式,个别人先创作出一个雏形,然后群体加工,添枝加叶,形成一个完美的作品。
(3)个人创作,集体流传。民间歌手、民间艺人的创作时有这种情况。湖北崇阳民间叙事诗《双合莲》,就是作品中女主人公的一位长辈郑三爹根据其身边的真实故事编唱出来的。但这类创作同样能在集体中流传并得到大家的认可。

第7题:

民间文学的集体性包括了哪三层意思?


正确答案: 民间文学的集体性包含三层意思:
1)、它反映是集体的思想、集体的心理和愿望。
2)、它是集体创作、集体加工、集体传播、集体保存的。
3)、它表现了集体的智慧、集体的艺术才能。

第8题:

()是民间文学表现手段和方法的外部重要而显著的特征。

A、集体性

B、变异性

C、口头性

D、传承性


参考答案:C

第9题:

民间文学的集体性表现在()

  • A、集体加工
  • B、集体传播
  • C、集体创作
  • D、集体署名
  • E、集体保存

正确答案:A,B,C,E

第10题:

民间文学是普通民众的集体创作。


正确答案: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