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男,39岁。92年7月15日初诊,自诉5天前因吃冰冻西瓜后,当晚自觉腹痛,腹泻大便6次,自服藿香正气丸后病情未能

题目
问答题
王××,男,39岁。92年7月15日初诊,自诉5天前因吃冰冻西瓜后,当晚自觉腹痛,腹泻大便6次,自服藿香正气丸后病情未能缓解。见大便色黄,带粘液和血,里急后重感明显,腹痛呈阵发性,胃纳稍减,口干,遂前来就诊。查舌红、苔黄腻,脉弦滑略数。体温38℃。1.证候分析:()2.中医诊断(证型):()3.治法:()4.方药:()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服用藿香正气丸时应送服

A、黄酒

B、姜汤

C、米汤

D、盐水

E、清茶


参考答案:B

第2题:

王某,女,36岁,暴食生冷,又遇暴雨淋湿,当晚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伴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舌苔薄腻,脉弦紧略浮。宜选用方

A.葛根芩连汤

B.藿香正气散

C.新加香薷饮

D.荆防败毒散合香连丸

E.胃苓汤


正确答案:D

第3题:

患儿,4岁。腹泻1天,大便清稀夹有泡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伴发热,鼻流清涕,舌质淡,苔薄白,脉浮。其治疗首选方剂是

A、葛根黄芩黄连汤

B、平胃散

C、保和丸

D、不换金正气散

E、藿香正气散


参考答案:E

第4题:

男,23岁。5周前因腹痛、腹泻、脓血便,伴里急后重感,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细菌性痢疾”,经口服环丙沙星治疗4天好转。1天前吃西瓜后再次出现腹痛、腹泻,大便每日达10余次,轻度里急后重。粪便镜检每高倍镜视野脓细胞20~40个,红细胞20~30个。考虑诊断为()

  • A、急性非典型细菌性痢疾
  • B、急性典型细菌性痢疾
  • C、慢性迁延性细菌性痢疾
  • D、慢性隐匿型痢疾
  • E、慢性细菌性痢疾急性发作

正确答案:B

第5题:

刘某,男,77岁,退休干部。2000年7月8日初诊。 主诉:大便溏烂反复9年余,症状加重一周。 病史:9年前因吃隔夜置于冰箱中之冷盘食物后,出现大便溏烂,日解3~6次,无粘液血便,后经某医院诊为“肠炎”而服“氟哌酸”“藿香正气水”等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但未能根治,稍因饮食油腻而常反复出现上症。一周前因进食油条半截后又出现解稀烂便,日解3次,为了要求中医药治疗而来就诊。现症见:大便溏薄,夹有不消化食物,食少腹胀,乏力气短,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细弱。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正确答案: 诊断:泄泻(脾胃虚弱证)
分析:根据患者解稀烂便,日解3次,无粘液脓血的临床表现,故诊断为泄泻病证。因患者有解稀烂便反复11年的病史,此次又因稍进油腻品而出现解稀烂便,大便溏薄,夹有不消化食物,食少腹胀,乏力气短,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细弱。此乃属脾虚之证。由于脾气虚弱,清气不升,运化无权,水谷水湿不化,故大便溏薄夹有不消化食物。进食油腻之品或饮食不慎,难以运化,复受其伤,故大便次数增多。病本于虚,故迁延反复,日久不愈。脾胃亏虚,化源不充,故食少腹胀,面色萎黄,乏力气短。舌淡苔薄,脉细弱均为脾胃虚弱之征。
治法:健脾益气化湿止泻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30g茯苓15g炒白术12g扁豆15g陈皮6g莲子肉15g山药15g砂仁6g(打)薏苡仁15g桔梗10g麦芽12g甘草6g日一剂,水煎服。

第6题:

患儿,男,3岁。腹泻3天,病前饮食自倍,大便秽,有不消化食物残渣,臭气较著,呕物酸馊,苔黄垢。首选方剂是( )。

A.保和丸,

B.藿香正气散

C.消乳丸

D.香砂六君子汤

E.香连丸


正确答案:A

第7题:

病例摘要:患者李某,女,58岁,2012年7月28日就诊。自诉腹痛腹泻2天。患者2天前吃麻辣火锅,当晚即作腹痛泄泻,自服黄连素片效果不佳,前来就诊。现症见:腹痛腹泻,泻下急迫,泻而不爽,粪便色黄而臭,肛门灼热,大便日行7~8次,小便短赤,烦热口干渴。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胃痛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泄泻。中医证型诊断:湿热伤中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腹痛泄泻及饮食不节史为主症,辨病为泄泻,现症见腹痛腹泻,泻下急迫,泻而不爽,粪便色黄而臭,肛门灼热,大便日行7~8次,小便短赤,烦热口干渴,辨证为湿热伤中证。湿热内蕴,气机壅滞,下迫大肠。中医病证鉴别:泄泻与痢疾均为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的病证。泄泻以大便次数增加,粪质稀溏,甚则如水样,或完谷不化为主症,大便不带脓血,也无里急后重,或无腹痛。痢疾以腹痛、里急后重、便下赤白脓血为特征。治法:清肠化湿止泻。方剂名称: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法:葛根15g,黄芩10g,黄连6g,甘草6g,木香10g,山药15g,白豆蔻(后下)6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8题:

病人,男,36岁。夜间受凉,当晚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白多赤少,伴恶寒发热,脘腹胀满,头身困重,舌苔薄腻,脉濡缓。最佳治疗方剂是

A、不换金正气散

B、新加香薷饮

C、芍药汤

D、藿香正气散

E、荆防败毒散合香连丸


参考答案:A

第9题:

患儿,女,3岁。腹泻3天,病前饮食自倍。大便臭秽,有不消化食物残渣,臭气较著,呕物酸馊,苔黄垢。首选方剂是( )

  • A、消乳丸
  • B、藿香正气散
  • C、保和丸
  • D、香砂六君子汤
  • E、香连丸

正确答案:C

第10题:

病案分析题(请分析下列病案的中医诊断、证型、辨证分析;并写出治法、主方及用药)患者,男性,39岁。1992年7月15日初诊,自诉5日前因吃冰冻西瓜后,当晚自觉腹痛,腹泻大便6次,自服藿香正气丸后病情未能缓解。见大便色黄,带黏液和血,里急后重感明显,腹痛呈阵发性,胃纳稍减,口干,遂前来就诊。查舌红、苔黄腻,脉弦滑略数。体温38℃。


正确答案: 中医诊断:下利证。
证型:热利(湿热蕴结大肠)。
辨证分析:湿热蕴结大肠,蒸腐血络,气机阻滞,故见大便色黄,带黏液和血,里急后重感明显等症。
治法:清热燥湿,凉血止利。
主方:白头翁汤。
用药: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