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老子、庄子的人性论观点。

题目
问答题
简述老子、庄子的人性论观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古代人性论代表性观点。
古代人性论代表性观点:
性善论孟子,“人之性善,犹水之就下也”;性恶论荀子,“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性无善无恶论告子,“人性之无分善恶也,犹水之无分东西也”;认为人性有善与恶两方面矛盾;
性善恶混杂论杨雄,“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
性三品论董仲舒分圣人之性、斗筲之性和中民之性和韩愈分上、中、下品人性。

第2题:

简述老子、庄子社会思想对比。


正确答案: ㈠不同点:
①庄子思想有出世的倾向,老子没有。庄子理想中的神人是不是人间烟火、吸风饮露、游于四海之外的神仙,而老子理想中的圣人则绝无出世之想,只是要在人群中做一个“被褐怀玉”、权谋术数混兮若浊的世俗中人。
②对后世的影响不同。老子之学与法家、兵家的权谋数术颇有渊源关系,而庄子的思想则赋予艺术情味,中国后世的文学艺术常作山林的出世之想,似乎可以追溯到庄子。
㈡相同点:
①二者的社会整合方案的核心都是任其自然之道,无为而治。
②庄子的社会理想将老子的“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朝自然主义的方向更推进一步。

第3题:

“道法自然”是谁的观点()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苏格拉底


参考答案:A

第4题:

简述老子与庄子的联系与差别


正确答案: 庄子进一步发展了老子的唯心主义世界观,并且把老子的思想发展成虚无主义,把老子的朴素辩证法发展为相对主义。
1、庄子和老子一样,注重对宇宙本原和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的探讨,庄子得出“物物者非物”的结论,老子直接把道看成是世界的本源。
2、庄子继承老子道的学说并有所阐发,老子的道是无可名状,虚无缥缈的,庄子的道比天地更古老,超越时空,凌驾于万物之上。
3、老子指出道无时无刻都在运动变化中,庄子在探索变化时,触及了时空的有限及无限。
4、老子在说明矛盾统一时,忽略了矛盾转化的条件,庄子进一步发展成完整的相对主义,庄子提出“齐万物而为一”,最后从齐万物齐是非走向了人的认识能力的怀疑,直到后来对自己的存在也产生了怀疑,总之庄子的认识论也是相对主义的认识论,老子的认识论是虚,静,玄,鉴的认识论。
5、老子否认实践认识,轻视文化,反对技术进步,采取消极避世的人生态度,而庄子对一切都抱着无任何是非的态度,一方面屈从于命运安排,另一方面又幻想超脱现实,追求精神的绝对自由。

第5题: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谁的观点?() 

  • A、孔子
  • B、老子
  • C、韩非子
  • D、庄子

正确答案:A

第6题:

简述荀子的人性论观点。
(1)荀子提出了与孟子“性善”论截然相反的“性恶”论的观点。
(2)他认为,人性是与生俱来的、质朴的一种自然属性。表现为“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所以人性就是“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恶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
(3)人性的“善”则是后天人为(即“伪”)的,“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善”是后天环境和教化学习的结果,“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才,谓之伪”。先天赋予的“性”和后天学事的“伪”是一对矛盾,要解决矛盾通过“化性起伪”,就是通过学、事而改变“性”。“性”和“伪”是对立统一的,“无性则伪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只有做到“性伪合,然后圣人之名一”。
(4)荀子的“性恶”论与孟子的“性善”论有极大的区别,但就通过所谓的“圣王之教”来教育感化民众这一目的而言,他们又是一致的。

第7题:

提出“大音希声”的音乐观点的是()

  • A、孔子
  • B、墨子
  • C、庄子
  • D、老子

正确答案:D

第8题:

简述老子、庄子的人性论观点。
(1)老子主张人性是超善恶的。老子认为人性来自于“道”,在未加雕琢之前是至善至美的。他认为初生婴儿的人性才是人之本性,是至美的,是无所谓善恶的,是超乎世俗的,随着婴儿的长大,现实的人性即有了善恶,因此主张返朴归真,“复归于婴儿”,
(2)庄子认为人性来自于天道,是命定的,其最本质的特性就是质朴自然,他特别强调人的自由本性。“生之谓性,率性而为”,这才是人生的最佳状态。

第9题:

简述庄子对老子“道”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正确答案: 在中国哲学史上,老子最早提出“道”这个哲学概念,庄子继承了老子关于“道”的思想,并有所发挥。
1)道是世界的本原,又具有超越性——物物者非物。产生万物的是与物相对的“道”,在庄子的思想里,道是产生万物的精神实体。庄子认为,天没有道不高,地没有道不广,日月没有道不能运行,万物没有道不能繁荣昌盛,所有的东西都依靠着道,由道来决定。
2)庄子的道具有普遍性,他无所不在。在道和物的关系上,老子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生成模式。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思想,认为道是世界的本原。但庄子对“道”与“物”的关系做了一些更为深入和细致的研究,庄子认为“道”是万物的本原,又不同于具体的事物,但又无所不在地存在于具体事物之中。
3)道是自本自根,道以自己为本原。

第10题:

道家哲学的代表是()。

  • A、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
  • B、老子、庄子、孔子、韩非子
  • C、老子、庄子、韩非子、孟子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