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幼儿的品德结构。

题目
问答题
简述幼儿的品德结构。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道德认识;
(2)道德情感;
(3)道德意志;
(4)道德行为。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影响幼儿品德形成的一般条件。


正确答案:
答:(1)外部条件:①家庭教养方式。②社会风气。③同伴群体。(2分)
(2)内部条件:①认知失调:人类具有一种维持平衡和一致性的需要,即力求维持自己的观点、信念的一致,以保持心理平衡。当认知不平衡或不协调时,比如,新出现的事物与自己原有的经验不一致,这时内心就会有不愉快或紧张的感受,个体就试图通过改变自己的观点或信念,以达到新的平衡。可以说,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②态度定势。③道德认知。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也对品德的形成与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3分)

第2题:

简述幼儿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答案:
解析:
(1)幼儿更多地依据行为的结果而不是动机作出道德判断。
(2)幼儿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之问存在着脱节现象。
(3)幼儿已具有初步的道德规范的知识,并能将这些知识应用于不同场合以调节自己的行为。
(4)幼儿的道德行为主要是受外部、成人规定的标准控制的,也就是说幼儿处于皮亚杰所称的道德他律阶段。

第3题:

简述品德的结构。


正确答案:

第4题:

简述幼儿品德发展的特点。


正确答案: (1)具体性。
(2)他律性。
(3)情境性。
(4)模仿性。
(5)情绪性(不稳定性)。

第5题:

简述品德及其心理结构是什么?


正确答案: 品德亦称品行、德性、道德品质,它是个体在遵守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和准则去处理个人与他人、群体和社会之间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品德心理结构包括:
(1)道德认识;
(2)道德情感;
(3)道德意志;
(4)道德行为。

第6题:

简述幼儿教师的角色结构。


正确答案:①教师是幼儿人格的塑造者;(2分)  ②教师是幼儿的养护者;(1分)  ③教师是幼儿的榜样;(1分)  ④教师是沟通幼儿与社会的中介。(1分)

第7题:

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


正确答案: (1)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
(2)发挥道德功能直接、显著的教育作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3)重视道德功能的间接、隐形的教育渗透作用,注意优化群体环境。

第8题:

简述品德的心理结构。


正确答案:
品德是由多种心理成分共同构成的一个复杂整体。其中的共同成分基本上可以归纳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道德认识是指对于行为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是人的认识过程在品德上的表现。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实现及其所引起的一种内心体验,也就是人在心理上所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爱憎、喜恶等情感体验。道德意志是一个人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困难、实现一定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道德行为是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之下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它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是道德认识和其他心理成分的外部标志和具体表现。

第9题:

简述品德的实质。(简述品德的内涵)。


正确答案: 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1)品德反映了人的社会特性,是将外在于个体的社会规范的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内在需要的复杂过程,是通过后天学习形成的;
(2)具有相对稳定性;
(3)品德是在道德观念的控制下,进行某种活动、参与某件事情或完成某个任务的自觉行为。是认识与行为的统一。

第10题:

简述几种常见的幼儿故事结构方式。


正确答案: (1)纵式结构:即按事件发生发展的自然进程和时间的先后顺序来编排情节。
(2)横式结构:即把几个前后并无直接联系的场景或情节平列安排,从不同的侧面或角度共同表现主题。
(3)串连式结构:即以人物或事件为线索,把几个可以相对独立而又有内在联系的事件连缀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