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7月19日,清政府发布上谕:“图自强而弭祸患„„以恤商惠工为本源。”其结果是()

题目
单选题
1895年7月19日,清政府发布上谕:“图自强而弭祸患„„以恤商惠工为本源。”其结果是()
A

实践了师夷长技的主张

B

促进了民族工业的产生

C

抵制了外国对中国的侵略

D

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工信部发布通知,鼓励基础电信企业重点面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推出特惠流量包。


答案:
解析:
参考题目学习,不是题目,没有答案~

第2题:

1903年,清廷发布上谕:“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急应加意讲求,著派载振、袁世凯、伍廷芳,先定商律,作为则例。”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钦定大清商律》为清朝第一部商律,由《商人通例》、《公司律》和《破产律》构成
B、清廷制定商律,表明随着中国近代工商业发展,其传统工商政策从“重农抑商”转为“重商抑农”
C、商事立法分为两阶段,先由新设立商部负责,后主要商事法典改由修订法律馆主持起草
D、《大清律例》、《大清新刑律》、《大清民律草案》与《大清商律草案》同属清末修律成果

答案:C
解析:
选项A错误,《钦定大清商律》不包括《破产律》。选项B错误,清廷制定商律不能表明随着中国近代工商业发展,其传统工商政策从“重农抑商”转为“重商抑农”。选项C正确,清末的商事立法,大致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1903~1907年为第一阶段,主要由新设立的商部负责;1907~1911年为第二阶段,主要商事法典改由修订法律馆主持起草。选项D错误,《大清律例》不属于清末修律成果。

第3题:

清政府在清末新政中进行预备立宪的目的是内乱可弭、()、皇位永固


参考答案:外患渐轻

第4题:

《变法上谕》是清政府在危急关头发布的改革宣告,但是主要是为了保障自己的统治,并不具有宪制史意义。


正确答案:错误

第5题:

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发布“上谕”,宣布“自丙午(1906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这说明()

  • A、清政府已实现教育普及
  • B、清政府决意废除科举制
  • C、新式教育遭到学子反对
  • D、京师大学堂已停止招生

正确答案:B

第6题:

1903年,清廷发布上谕:“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急应加意讲求,著派载振、袁世凯、伍廷芳,先定商律,作为则例。”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2016年)

A.《钦定大清商律》为清朝第一部商律,由《商人通例》、《公司律》和《破产律》构成
B.清廷制定商律,表明随着中国近代工商业发展,其传统工商政策从“重农抑商”转为“重商抑农”
C.商事立法分为两阶段,先由新设立商部负责,后主要商事法典改由修订法律馆主持起草
D.《大清律例》、《大清新刑律》、《大清民律草案》与《大清商律草案》同属清末修律成果

答案:C
解析:
在1904年1月奏准颁行的清朝第一部商律《钦定大清商律》由《商人通例》9条和《公司律》131条构成。故A项错误。清末变法修律在客观上有助于推动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并未改变传统工商政策,故B项错误。清末的商事立法,大致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商事立法主要由新设立的商部负责。在第二阶段,主要商事法典改由修订法律馆主持起草;单行法规仍由各有关机关拟订,经宪政编查馆和资政院审议后请旨颁行。故C项正确。《大清律例》并非清末修律成果,故D项错误。

第7题:

为确保对新疆各地的军政统治和维护西北边陲的安全,()年,清政府发布新疆建省上谕,新疆省正式建立。

  • A、1881
  • B、1883
  • C、1884
  • D、1885

正确答案:C

第8题:

为确保对新疆各地的军政统治和维护西北边陲的安全,()年,清政府发布新疆建省上谕,新疆省正式建立。


参考答案:1884

第9题:

清政府颁布(),宣示预备立宪。

  • A、《仿行立宪上谕》
  • B、《十九信条》
  • C、《钦定宪法大纲》
  • D、《变法上谕》

正确答案:A

第10题:

材料一:“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西汉]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二:“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农尽力,则田善收而谷有余矣。工尽巧,则 器斯坚而用有余矣。商贾流通,则有无交而货有余矣。彼有余而我取之,虽多不病 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 ——(宋)司马光 材料三:“即如关税,洋人仅完厘半,而华人则勒索数成,盘查则洋船不敢谁何,华船则百般恫喝,以至华商人人气短,而不能自保之势矣。” ——清·钟天纬《扩充商务十条》 材料四:甲午战争后,……爱国人士要求“振兴实业”“设厂自救”。在此压力之下,20世纪初,清政府先后发布上谕,提出“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条”“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急应加意讲求……先订商律,作为则例”。制订和颁布了《钦定大清商律》等一系列经济法律、法规。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所反映现象出现的原因以及这种现象的存在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正确答案: 原因:鸦片战争后,协定关税的规定使得外国人在华贸易有特权;受中国抑商政策的影响,清政府对中国商人征收重税。
影响:削弱了中国对民族经济的保护作用;冲击了中国传统落后的经济结构,使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