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硝酸盐急性中毒的机理是()

题目
单选题
亚硝酸盐急性中毒的机理是()
A

与胺作用形成亚硝胺

B

使亚铁血红蛋白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

C

转化为硝酸盐

D

抑制乙酰胆碱酯酶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急性亚硝酸盐中毒


答案:
解析:
1.现场处置人员的个体防护 调查人员进入亚硝酸盐生产、使用亚硝酸盐作为防腐剂的食品加工、储存现场调查时,必须穿戴工作服、防护手套(一次性橡胶手套)、医用防护口罩(N95防尘口罩)。
2.现场调查的内容
(1)中毒事件相关场所的调查:调查对象包括中毒事件涉及的食品生产、加工至食用整个过程的各个场所。调查内容包括食品加工过程(包括食用的原料和配料、调料、食品容器、食用的工具),食品的分装、储存的条件等。
(2)中毒事件相关人员的调查:调查对象应包括中毒患者、目击证人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如饭店负责人、厨师、服务员、食品采购员等)。调查内容包括进食时间、进食物质、进食入数、中毒人数、中毒的主要症状、中毒事故的进展情况、已经采取的紧急措施、饮食的加工方法、食品的来源等。
(3)现场周围环境和生活习惯的调查:如某一地区反复出现类似事件,则调查内容还应包括现场周围是否同时有动物大量死亡,动物死前的症状表现,现场周围亚硝酸盐使用情况,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如饮水、饮食等)。

第2题:

下列属于食源性急性亚硝酸盐中毒判定原则的是()

  • A、符合流行病学调查的特点,确认中毒由亚硝酸盐引起
  • B、临床表现符合亚硝酸盐中毒
  • C、剩余食物或呕吐物中检出超限量的亚硝酸盐
  • D、血液中高铁血红蛋白含量超过5%。

正确答案:A,B,C

第3题:

亚硝酸盐食物中毒诊断按WS/T86-1996《食源性急性亚硝酸盐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执行。


参考答案:1.符合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确认中毒由亚硝酸盐引起。2.临床表现符合亚硝酸盐中毒。3.剩余食物或呕吐物中检出超过限量的亚硝酸盐。4.血液中高铁血红蛋白含量超过10%。

第4题:

纳洛酮治疗()

  • A、有机磷中毒
  • B、亚硝酸盐中毒
  • C、氰化物中毒
  • D、铅中毒
  • E、急性酒精中毒

正确答案:E

第5题:

亚硝酸盐使人中毒的机理是()。

  • A、神经紊乱
  • B、使血红蛋白变成高铁血红蛋白
  • C、代谢紊乱
  • D、运动障碍

正确答案:B

第6题:

简述急性中毒的中毒机理。


正确答案: 毒物种类繁多,作用不一,主要的中毒机理有以下几种:
(1)阻碍氧的吸收、输送和利用:如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不易解离的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功能。
(2)抑制酶的活力:如氰化物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
(3)干扰细胞膜或细胞器的生理功能:如四氯化碳经代谢产生三氯甲烷及自由基,自由基作用于细胞膜结构,产生脂质过氧化。
(4)局部刺激、腐蚀作用:如强酸、强碱引起局部刺激、腐蚀、坏死。
(5)中枢神经抑制作用:如有机溶剂可通过血脑屏障,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

第7题:

亚硝酸盐–硫代硫酸钠疗法用于下列哪种中毒()

  • A、氰化物中毒
  • B、金属中毒
  • C、亚硝酸盐中毒
  • D、有机磷农药中毒
  • E、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正确答案:A

第8题: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巴比妥类中毒

B.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C.急性CO中毒

D.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E.急性亚硝酸盐中毒


正确答案:C

第9题:

亚硝酸盐急性中毒的机理是()

  • A、与胺作用形成亚硝胺
  • B、使亚铁血红蛋白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
  • C、转化为硝酸盐
  • D、抑制乙酰胆碱酯酶

正确答案:B

第10题:

急性河豚中毒的机理与临床症状是什么?


正确答案: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常因进食河豚鱼而引起急性中毒。河豚鱼含河豚毒素,其毒性较剧毒的氰化钠还要大1000倍左右;主要存在于睾丸、卵巢、卵子、肝和血液之中,肌肉中无毒素。河豚毒素主要作用于周围神经与脑干中枢神经,使之发生麻痹。首先引起周围感觉神经麻痹,继而引起运动神经麻痹,最后才累及脑干和中枢。
心电图检查大部分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心脏传导系统阻滞,中毒愈重,心电图改变愈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