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结构抗震恢复力特性试验中,当对一个构件的性能不太了解,作为探索性的研究,或在确定恢复力模型时,研究其强度、变形和耗能的

题目
单选题
在结构抗震恢复力特性试验中,当对一个构件的性能不太了解,作为探索性的研究,或在确定恢复力模型时,研究其强度、变形和耗能的性能,多采用的加载方法是( )。
A

等幅加载

B

变幅加载

C

变幅等幅混合加载

D

双向反复加载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探索性试验中,采用下列哪种方法研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恢复力特性?(  )

A、等幅加载
B、变幅加载
C、双向同步加载
D、变幅等幅混合加彰

答案:B
解析:
结构恢复力特性是指结构恢复力随时间的变化。结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从结构的强度、刚度、延性、退化率和能量耗散等方面综合分析,判断构件的恢复力特性。对一个构件的性能不了解,作为探索性研究,或者在确定恢复力模型时,多用变幅加载。

第2题:

在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以判断结构是否具有良好的恢复力特性时,下列哪一个参数不能用?

A.延性
B.裂缝宽度
C.退化率
D.能量耗散

答案:B
解析:
提示:结构构件的延性、强度或刚度退化率和耗能能力均是判断结构构件是否具有良好恢复力特性的重要参数。只有裂缝宽度不是判断结构恢复力特性的参数。

第3题:

研究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弹性阶段的工作性能,应取强度模型进行试验( )


正确答案:正确

第4题:

对结构构件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对模拟地震作用时其不足之处是()

  • A、对结构构件施加低周反复作用的力或位移,模拟地震作用
  • B、可以评定结构构件的抗震性能
  • C、加载历程是主观确定的,与实际地震作用历程无关
  • D、试验过程中可以停下来观测试件的开裂和破坏形态

正确答案:C

第5题:

通过(),能获得结构构件超过弹性极限后的荷载变形工作性能(恢复力特性)和破坏特征。
伪静力试验

第6题:

下列哪一点不是拟静力试验的优点?(  )

A、不需要对结构的恢复力特性作任何假设
B、可以考察结构动力特性
C、加载的时间周期近乎静态,便于观察和研究
D、能进行地震模拟振动台不能胜任的足尺或大比例尺模型的试验

答案:B
解析:
拟静力试验又称低周反复加载试验。拟静力试验一般用于地震荷载试验。由于设备和试验条件的限制,国内外大量的结构抗震试验都是采用低周反复加载的试验方法,即假定在第一振型(倒三角形)条件下给试验对象施加低周反复循环作用的位移或力,由于低周反复加载时每一加载的周期远远大于结构自身的基本周期,所以这实质上还是用静力加载方法来近似模拟地震作用。低周反复加载静力试验的缺点是试验的加载历程是事先由研究者主观确定的,荷载是按位移或力对称反复施加,因此与任一次确定性的非线性地震反应相差很远,不能反映出应变速率对结构的影响。结构动力特性是指结构物的自振频率、阻尼系数、振型等基本参数。试验方法主要有人工激振法和环境随机振动法。

第7题:

下列关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一些观点,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及《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判断,下列何项不正确(  )

A. 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设计规定的三项主要工作为:分析结构方案是否需要采用抗震性能设计方法,并作为选用抗震性能目标的主要依据;选用适宜的抗震性能目标;计算分析和工程判断
B. 关键构件是指该构件的失效可能引起结构的连续破坏或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在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中,可由结构工程师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分析确定
C. 隔震、减震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较高的性能目标,其抗震设防目标可有所提高,当遭受多遇地震影响时,将基本不受损坏和影响使用功能;当遭受设防地震影响时,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罕遇地震影响时,将不发生危及生命安全和丧失使用价值的破坏
D. 性能设计目标往往侧重于通过提高承载力推迟结构进入塑性工作阶段并减少塑性变形,而变形能力的要求可根据结构及其构件在小震下进入塑性的程度加以调整

答案:D
解析:
A项正确,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3.11.1条条文说明规定,结构抗震性能设计的三项主要工作:①分析结构方案在房屋高度、规则性、结构类型、场地条件或抗震设防标准等方面的特殊要求,确定结构设计是否需要采用抗震性能设计方法,并作为选用抗震性能目标的主要依据;②选用抗震性能目标;③结构抗震性能分析论证的重点是深入的计算分析和工程判断,找出结构有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提出有针对性的抗震加强措施,必要的试验验证,分析论证结构可达到预期的抗震性能目标。
B项正确,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3.11.2条表3.11.2注及条文说明规定,关键构件是指该构件的失效可能引起结构的连续破坏或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关键构件可由结构工程师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分析确定。
C项正确,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3.8.2条条文说明规定,本条对建筑结构隔震设计和消能减震设计的设防目标提出了原则要求。当遭受多遇地震影响时,将基本不受损坏和影响使用功能;当遭受设防地震影响时,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罕遇地震影响时,将不发生危及生命安全和丧失使用价值的破坏。
D项错误,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3.10.3条条文说明第3款规定,性能设计目标往往侧重于通过提高承载力推迟结构进入塑性工作阶段并减少塑性变形,而变形能力的要求可根据结构及其构件在中震、大震下进入弹塑性的程度加以调整。

第8题:

不能作为判断结构恢复力特性的参数的是(  )。

A、能量耗散
B、延性
C、刚度退化率
D、裂缝宽度

答案:D
解析:
结构恢复力特性是指结构恢复力随时间的变化。结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从结构的强度、刚度、延性、退化率、能量耗散等方面综合分析,判断构件的恢复力特性。

第9题:

当钢板受到超过15000N的拉伸力时就会断裂,而该钢板需要20000N的拉伸力才能恢复变形,使用2个工具夹住后是否可以恢复变形()。 

  • A、可以恢复
  • B、也不能恢复
  • C、不一定能恢复
  • D、能恢复一部分

正确答案:D

第10题:

在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以判断结构是否具有良好的恢复力特性时,下列哪一个参数不能用?()

  • A、延性
  • B、裂缝宽度
  • C、退化率
  • D、能量耗散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