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民事再审程序。

题目
问答题
试述民事再审程序。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根据《民事诉讼法》,( )的当事人可以申请再审。

A.适用简易程序审结的案件

B.通过生效判决解除婚姻关系的案件

C.适用督促程序审结的案件

D.再审以后维持原判的案件


正确答案:A

第2题:

下列关于民事诉讼审判监督程序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审判监督程序并不是我国民事审判的必经程序

B.当事人一经申请再审,就启动再审程序

C.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已生效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有权提审或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D.凡是进行再审的案件,人民法院均应作出裁定,中止原判决、裁定的执行


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考核审判监督程序。当事人申请再审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的,才能引起再审程序。

第3题:

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的民事案件,裁定中止原判决、裁定、调解书的执行。()


参考答案:对

第4题:

关于民事审判程序与民事执行程序的关系,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民事审判程序是确认民事权利义务的程序,民事执行程序是实现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程序
B:法院对案件裁定进行再审时,应当裁定终结执行
C:民事审判程序是民事执行程序的前提
D:民事执行程序是民事审判程序的继续

答案:B,C,D
解析:
【考点】执行与审判的关系【详解】民事诉讼是人民法院通过司法程序解决民事争议的活动,其解决民事争议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通过受理当事人的起诉,进行审理,从而确认民事权利,这是审判程序;第二阶段是实现民事权利的程序,也就是说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权利义务确定以后,再由法院作为国家执行机关对拒绝履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采取执行措施,进而使债权人的权利能够得到实现。因此,虽然立法与理论研究以及实践都把民事诉讼审判程序作为重点,但执行程序对于保证解决民事争议,保证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等方面的实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有自己独有的诉讼价值和诉讼地位。民事执行程序与民事审判程序既有共同点,也有区别。民事执行程序与民事审判程序的区别在于,它是相对独立于民事审判程序中的一种诉讼程序,表现为:(1)二者的宗旨不同,审判程序着重通过精密、周全的审理和判决确认当事人的权利存在与否,强调司法公正的实现。而执行程序是实现已确定的当事人的权利,重点是强调迅速实现结果,以实现诉讼效率和效益;(2)二者在诉讼程序中的地位不同,审判程序是诉讼程序中的必经程序。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民事案件都要经过民事审判这一程序,而民事执行程序并不是民事诉讼的必经程序,也只有当诉讼当事人不自动履行具有给付内容的裁判的时候才会发生执行问题,才有可能启动执行程序的发生;(3)二者适用的根据不同,民事执行的根据主要是民事审判程序产生的判决、裁决、调解书和支付令,但其他生效法律文书也可以成为民事执行程序中的执行根据,主要有没收财产的刑事判决、罚金、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裁决;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力的债权文书;行政机关依法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行政处罚决定和仲裁机构的仲裁裁决等;(4)二者的实施机构不同。在我国民事审判权和民事执行权由人民法院行使,但审判权由人民法院的审判部门进行,而执行权由人民法院的专门执行部门行使。据此可知,A项说法正确,不应选。民事审判程序并非一定是民事执行程序的前提,如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力的债权文书就没有经过审判程序,但其可以进入执行程序,故C项说法错误,应选。同样的道理,民事执行程序并非民事审判程序的继续,其是一个独立的程序,与审判程序有诸多不同,故D项说法错误,应选。2012年《民事诉讼法》第206条规定,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的案件,裁定中止原判决、裁定、调解书的执行,但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费用、劳动报酬等案件,可以不中止执行。故法院对案件裁定进行再审时,应当裁定中止原判决的执行,而不是裁定终结执行,故B项说法错误,应选。本题正确答案为BCD。【陷阱】不少人认为审判程序是执行程序的前提,而执行程序是审判程序的继续,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虽然不少案件在进入执行程序之前一般都要经过审判程序,但亦有一些案件无须审判程序而可以直接进入执行程序,如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力的债权文书就可以未经审判程序而直接进入执行程序。所以说审判程序是执行程序的前提过于绝对了。反之,执行程序亦并非审判程序的继续,不仅是因为执行程序独立于审判程序,且与审判程序存在重大区别,还因为一些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前并未经过审判程序,故不能说执行程序是审判程月的继续。对于这一点要有清醒的认识。

第5题:

发回重审的民事案件应当()。

A.按重审程序审理;

B.按再审程序审理;

C.按第一审程序审理;

D.按第二审程序审理;


参考答案: C

第6题:

下列关于审判监督程序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民事判决生效之日起超过2年的,当事人申请再审无论有什么理由法院都无须再立案审理

B.民事判决生效之日起超过2年的,检察院仍可以提起抗诉,法院必须立案再审

C.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起再审的案件,必须按照第二审程序进行审理

D.所有再审案件一律不用当事人交纳诉讼费


正确答案:B
B。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84条的规定可知A选项不正确。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有特定的时间要求。人民法院基于审判监督权提起再审以及人民检察院基于检察监督权提起抗诉,不受时间的限制,只要有权提起再审的人民法院发现生效裁判确有错误或者原生效裁判存在法定的抗诉事实和理由,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随时都可以提起再审程序,故B选项正确。人民法院审理再审案件适用的程序取决于生效裁判的情况:如果生效裁判是由第一审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一审程序审理;如果生效裁判是由第二审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故C选项不正确。根据《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9条的规定可知D选项不正确。

第7题:

再审程序不是所有民事案件必须经历的程序。()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8题:

下列民事案件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是()。

A:第一审简单的民事案件

B:第二审简单的民事案件

C:发回重审的简单的民事案件

D:再审的简单的民事案件


参考答案:A

第9题:

关于民事审判程序与民事执行程序的关系,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

A.民事审判程序是确认民事权利义务的程序,民事执行程序是实现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程序

B.法院对案件裁定进行再审时,应当裁定终结执行

C.民事审判程序是民事执行程序的前提

D.民事执行程序是民事审判程序的继续


正确答案:BCD

第10题:

关于民事审判程序与民事执行程序的关系,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

A.执行程序的基础是法院的司法执行权,而审判程序的基础是法院的审判权
B.法院对案件裁定进行再审时,应当裁定终结执行
C.民事审判程序是民事执行程序的前提
D.民事执行程序是民事审判程序的继续

答案:A
解析: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06条的规定,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的案件,裁定中止原判决、裁定、调解书的执行,但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费用、劳动报酬等案件,可以不中止执行,故B项错误。引起民事执行的依据不仅仅只是民事裁判,还包括仲裁裁决、赋予执行效力的公证文书、包含财产部分的刑事裁判,故C项错误。执行程序具有独立性,不是民事审判程序的继续,故D项错误。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