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观察植物细胞”的具体内容要求是: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阐明植物细胞的基

题目
问答题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观察植物细胞”的具体内容要求是: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图。某教材该节教学内容首先通过实验让学生开始试着练习做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随后介绍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依据上述内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策略。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教材的编写建议。


答案:
解析:
美术教材是美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主要包括教科书和教师参考用书。
(1)依据美术课程标准编写美术教材。
(2)实现内容组织的综合性和合理性。
(3)妥善处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外国的关系。
(4)鼓励美术教材呈现方式多样化。

第2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了解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和制作临时装片的能力,同时了解学生对植物细胞结构的基本知识掌握情况,让学生独立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的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绘制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结构简图,然后依据这些信息调整教学进度,这种评价方式属于( )。


A.纸笔测验
B.实作评价
C.配置性评价
D.诊断性评价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类型。诊断性评价旨在发掘、鉴定学生的学习困难或教学缺失,供调整教学方案参考。故本题选择D选项。

A项:纸笔测验是指以书面形式的测验工具,主要侧重于评定学生在学科知识方面学习成就高低或在认知能力方面发展强弱的一种评价方式。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实作评价是指使用多种工具或形式,评定学生在实际情况下应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动作技能领域学习成就的一种评价方式。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配置性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背景、性向和学习兴趣,以便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安排适当的学习过程,施与适当的教学和辅导。与题干不符,排除。

第3题: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设计·应用”领域学习目标是(  )。

A.以设计和工艺改善环境与生活
B.观察、认识与理解基本造型元素
C.体验设计、制作的过程
D.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

答案:B
解析:
观察、认识与理解基本造型元素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目标。

第4题: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消化和吸收”的具体内容要求是掌握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能够说出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同时理解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依据上述材料,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策略。


答案:
解析:
【知识点】本题考查根据教学内容制定恰当的教学策略的能力。 【参考设计】
在教学中可采用多媒体、图示等手段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化,并从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现象和经验出发.创设问题情境。以“消化道”为主线,以“食物的旅程”为探究的载体,采用启发诱导、层层深入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观察、实验、解读曲线图、游戏等一系列活动中,体验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应用。利用师生共同收集消化系统常见疾病,让学生扮演“小医生”,诊断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习惯。

第5题:

材料: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设计思路
说明:在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细胞的基本结构,临时装片的制作和显微镜观察。
(a)为每个小组的学生提供一株带有花和果实的番茄植株。
(b)让学生通过观察,说出植物的六大器官。
(c)让学生摘下果实,说出果皮、果肉和其中细丝状结构(输导组织)的功能.并据此判断不同部位细胞的形态结构和排列特点。
(d)选取果实不同部位的组织材料,制作临时装片,并通过显微镜观察。
(e)引导学生比较观察结果和推测不同部位的细胞排列方式,分析和讨论。
问题:
(1)依据上述材料,分析出教师为本节课所设定的能力目标。(10分)
(2)分析出本节课学生所要形成的重要概念。(10分)


答案:
解析:
(1)能力目标
①通过观察真实的植物、三大组织的临时装片,提高观察能力。
②通过分析果皮、果肉和其中细丝状结构的功能,推测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和输导组织的形态特征,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探究能力。
③通过小组讨论,养成团结协作和相互交流的能力。
(2)要形成的重要概念:

第6题:

简述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解。


答案:
解析:
(1)有利于凸显地理学科的价值。地理学科具有科学的、文化的、生活的诸多价值。突出“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感觉“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对地理学习建立一种需求感与内驱力。
(2)有利于提高地理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最大的动因。五彩缤纷的生活景观,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现象与问题,会引起他们的好奇感和探究心理,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3)有利于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联系生活现象学习地理,有利于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由于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学生看得到、摸得着,因此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地理,学生容易接受,便于理解。
(4)有利于增强生活能力。鉴于学生缺乏生活技能的倾向,地理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有关地理技能的操练,有效地帮助学生应对生活中的困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生活能力,提高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更大程度地满足生存的需要。

第7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四基”的课程目标,“四基”的内容是什么 分别举例说明“四基”的含义。


答案:
解析:
“四基”的内容是: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基础知识一般是指数学课程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基本法则、基本公式等。比如,说明1,0.25和25%的含义。分数、小数和百分数是重要的数概念,它们有本身的特征,又有密切的联系。真分数通常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所以理解什么是1/4:一定要知道是哪个整体的,如全班同学人数的—l-。全班同学是40人,其是10人,全班同学是32人,其。l就是8人。小数通常表示具体的数量,如一支铅笔0.25元,书桌的宽度是0.45米。百分数是同分母(统一标准)的比值,便于比较,如去年比前年增长21%,今年比去年增长25%。
基本技能内容包括基本的运算、测量、绘图等技能。如20以内加减法和九九乘法表内乘法,每分钟完成8—10题。这一要求可以看作是一个参照,大多数学生经过一定的训练完全可以达到,不排除一些学生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达到这一要求,也会有一些学生要高于这一要求。这一要求可以成为平时考查学生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测验和考试的参考。
数学基本思想主要是指数学抽象的思想、数学推理的思想和数学模型的思想。比如,数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是数与代数中的重要内容,从整数、小数、分数到有理数的学习,是一个从具体事物和数量抽象为数的过程,是抽象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教学中应当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学习,把抽象的思想体现在教学活动之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比如,最简单的l0以内数的认识,其中就蕴含了深刻的抽象的过程和抽象的思想。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要和过程性目标建立联系。如《标准(2011年版)》规定,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些过程性目标和内容实现的主要标志就是学生形成活动经验.学生在经历相关的数学活动中.了解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探究。

第8题:

依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学习目的是( )。


A.形成创新意识和提高描绘能力
B.形成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
C.形成艺术观念和提高制作能力
D.形成设计风格和提高观察能力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了“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理解及学习内容的对应关系。《标准》明确指出了通过这一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应达到的目标。第一: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并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第二: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第三: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故B正确。

A项:形成创新意识为设计应用领域要求,提高描绘能力属于造型表现领域要求。故与题意不符,排除。

C项:形成艺术观念为欣赏评述领域要求,提高制作能力属于造型表现领域要求。故与题意不符,排除。

D项:形成设计风格为设计应用领域要求,提高观察能力属于欣赏评述领域要求。故与题意不符,排除。

第9题:

材料:
观察植物细胞
目的要求:
(1)制作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学习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3)练习画细胞结构图。
材料用具:
洋葱、鳞片叶、清水、稀碘液、镊子、刀片、滴管、纱布、吸管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等。
方法步骤:
一、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1)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2)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制作临时装片。(3)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的薄膜一内表皮。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的水滴中,用镊子把它展开。(4)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观察的材料上。这样才能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5)染色: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6)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样品的全部。
二、观察临时装片,在低倍镜下仔细观察制成的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三、练习画细胞结构简图。依照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选一个细胞画出各部分,其余的细胞只勾画出轮廓就可以了。
问题:
(1)分析上述材料,根据实验目的分类,该实验属于哪一种类型 (5分)
(2)针对学生在实验中的常见问题,教师在该实验中应从哪些方面指导学生 (20分)


答案:
解析:
(1)本实验属于验证性实验,通过实验结果去验证生物学的理论和规律的实验。
(2)针对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①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实验原理和实验应出现的结果。②让学生了解为达到实验目的应使用哪些仪器、用具、材料和药品。③让学生学会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并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④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结论,验证和巩固已学过的知识。⑤帮助学生对实验中出现的误差作出判断和分析,达到实验的教学目标。

第10题:

与《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相比,《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的具体内容上有显著增加的是(  )。

A.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
B.描述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C.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D.概述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不同类群

答案:D
解析:
《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对于生物多样性这一部分的要求是“概述无脊椎动物类群(如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等)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概述脊椎动物不同类群(如鱼类、鸟类、哺乳类等)主要特征以及他们与人类的关系。”而《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于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显著增加,“概述无脊椎动物类群(如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性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概述脊椎动物不同类群(如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主要特征以及他们与人类的关系。”故选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