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文艺的大众化的内涵。

题目
问答题
简述文艺的大众化的内涵。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左联时期曾进行()次规模较大的文艺大众化讨论。

A、三

B、四

C、二

D、五


正确答案:A

第2题:

左联时期曾进行()次规模较大的文艺大众化讨论。


正确答案:

第3题: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是一个()

A、革命文艺界的组织

B、大众化的群众组织

C、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

D、进步文艺界的组织


参考答案:C

第4题:

简述文艺的大众化的内涵。


正确答案: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科学地阐释了文艺大众化问题,指出所谓大众化,从根本上说:“就是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在思想感情上同工农兵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真正具有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的文艺作品来,而不是象过去某些人所说的只限于语言和形式的通俗化。

第5题:

“左联”的贡献是()。

  • A、提出了文艺大众化
  • B、扩大了无产阶级文艺阵地
  • C、密切了文艺和政治的关系
  • D、传播了马列主义文艺理论

正确答案:A,B,C,D

第6题:

下列不属于左联成立后开展了多方面的文艺活动的是()。

A广泛开展左翼文艺活动

B加强理论建设

C努力解决“文艺大众化”问题

D提出“为人生”的文学口号


D

第7题:

简述“左联”对文艺大众化运动的开展及其重要意义。


正确答案: “左联”依据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开展了文艺大众化运动。1931年11月“左联”执委会通过《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新任务》,决议提出,今后的文学,需以“属于大众,为大众所理解,所爱好”为原则,为此成立了“大众文学委员会”。“左联”时期进行了三次规模较大的文艺大众化讨论。1930年春“左联”成立前后和1931年至1932年的两次讨论着重于文艺大众化的意义,大众文学的形式问题,也涉及到内容、语言、群众学习的问题。1934年的讨论讨论了旧形式的采用,以及由反击复古主张而提出的大众语和文字拉丁化的问题。瞿秋白发表《普罗大众文艺的现实问题》,鲁迅发表《文艺的大众化》、《门外文谈》等文,就文艺的普及与提高,对旧文艺的批判继承革新创造、作家和群众的关系等问题发表了精辟的意见,是文艺大众化讨论在理论上的重要收获。文艺大众化运动为文学走向大众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提供了大量的理论指导,促进大众文学的发展。

第8题:

推动了左翼文艺运动迅猛发展的团体是()

A、左联

B、太阳社

C、文艺大众化研究会

D、中国文艺社


参考答案:A

第9题:

1930年()月至()月间,《大众文艺》、《拓荒者》等刊物上展开了“文艺大众化”问题的第()次讨论。


正确答案:3;5;一

第10题:

简述文艺的源和流的内涵。


正确答案: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论及文艺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时,指出过去的文艺作品不是源而是流。他用源和流的关系比喻社会生活与文艺作品的关系,说明文艺作品是第二性的,来源于社会生活的;社会生活是文艺的唯一源泉。这一观点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解决文艺源泉问题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