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毛石条形基础,中心线长30m,基础底面宽1.2m,槽深1.2m,三类土,人工挖土方为()m3。

题目
单选题
某毛石条形基础,中心线长30m,基础底面宽1.2m,槽深1.2m,三类土,人工挖土方为()m3。
A

43.2

B

54

C

97.2

D

86.4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底面宽度为b,埋置深度为1.2m。取条形基础长度1m计算,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处的标准组合值:竖向力Fk,弯矩Mk。已知计算Gk(基础自重和基础上土重)用的加权平均容重γG=20kN/m3,基础及工程地质剖面如图所示。



7.淤泥质土层②顶面处土的自重压力值pcz和经深度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z分别为(  )kPa。

A. 70.6;141.3
B. 73.4;141.3
C. 70.6;119.0
D. 73.4;119.0

答案:A
解析:
淤泥质土层②顶面处的自重压力值为:pcz=17×0.8+19×3.0=13.6+57=70.6kPa;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2.4条规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按下式修正:fa=fak+ηbγ(b-3)+ηdγm(d-0.5)。查表5.2.4可得,淤泥质土的承载力修正系数为:ηb=0,ηd=1.0,则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

第2题:

某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底面宽度为b,埋置深度为1.2m。取条形基础长度1m计算,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处的标准组合值:竖向力Fk,弯矩Mk。已知计算Gk(基础自重和基础上土重)用的加权平均容重γG=20kN/m3,基础及工程地质剖面如图所示。



4.假定fa=165kPa,Fk=300kN/m,Mk=150kN·m/m。当x值满足题(2)的要求(即基底反力呈矩形均匀分布状态)时,其基础底面最小宽度b最接近于(  )m。

A. 2.07
B. 2.13
C. 2.66
D. 2.97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2.1和第5.2.2条规定,当轴心荷载作用时,基础宽度应满足:



由此可知,B项数值最为接近。

第3题:

某砖墙承重房屋,采用条形基础,基础埋深d=1.2m,作用在基础上的荷载F=250KN/m,地基土的修正后承载力设计值为fa=178KPa,试确定条形基础的宽度b。


参考答案:

第4题:

根据《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50854-2013,当建筑物外墙砖基础垫层底宽为850mm,基槽挖土深度为1600mm,设计中心线长为40000mm,土层为三类土,放坡系数为1:0.33,则此外墙基础人工挖沟槽工程量应为()m3。

A.34
B.54.4
C.88.2
D.113.8

答案:B
解析:
挖沟槽土方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基础垫层底面积乘以挖土深度计算。外墙基础人工挖沟槽工程量=0.85×1.6×40=54.4(m3)。

第5题:

根据《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50854-2013),当建筑物外墙砖基础垫层底宽为850mm,基槽挖土深度为1600mm,设计中心线长为40000mm,土层为三类土,放坡系数为1:0.33,则此外墙基础人工挖沟槽工程量应为( )。

A.34m2
B.54.4m3
C.88.2m2
D.113.8m2

答案:B
解析:

第6题:

某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底面宽度为b,埋置深度为1.2m。取条形基础长度1m计算,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处的标准组合值:竖向力Fk,弯矩Mk。已知计算Gk(基础自重和基础上土重)用的加权平均容重γG=20kN/m3,基础及工程地质剖面如图所示。



5.当Fk=300kN/m,Mk=0,b=2.2m,x=1.1m,验算条形基础翼板抗弯强度时,假定可按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基本组合进行,则翼板根部处截面的弯矩设计值最接近于(  )kN·m。

A. 61.53
B. 72.36
C. 83.07
D. 97.69

答案:C
解析: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第3.2.4条第1款第1项规定,对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应取1.35;故条形基础基底净反力设计值为:



翼板根部处截面的弯矩设计值按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公式计算如下:



由此可知,C项数值最为接近。

第7题:

某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底面宽度为b,埋置深度为1.2m。取条形基础长度1m计算,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处的标准组合值:竖向力Fk,弯矩Mk。已知计算Gk(基础自重和基础上土重)用的加权平均容重γG=20kN/m3,基础及工程地质剖面如图所示。



1.已知黏性土层①的天然孔隙比e0=0.84。当固结压力为100kPa和200kPa时,其孔隙比分别为0.83和0.81。试计算其压缩系数a1-2并判断该黏性土属于(  )压缩性土。

A. 非
B. 低
C. 中
D. 高

答案:C
解析:
根据《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第14.1.9条规定,某一压力范围内的压缩系数,应按下式计算:



所以该粘性土的压缩系数为: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4.2.6条第2款规定,当0.1MPa-1≤a1-2≤0.5MPa-1时,该土为中压缩性土。

第8题:

由砖、毛石、混凝土、毛石混凝土与灰土和三合土等材料组成的,且不需配置钢筋的墙下条形基础或柱下独立基础称为扩展基础。( )


答案:错
解析:
将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通过向侧边扩展成一定底面积,使作用在基底的压应力等于或小于地基士的允许承载力,而基础内部的应力应同时满足材料本身的强度要求,这种起到压力扩散作用,由钢筋混凝土材料建造的基础称为扩展基础,亦称柔性基础

第9题:

某管沟工程,设计管底垫层宽度为2.0m,开挖深度为2.0m,管径为1.2m,工作面宽为0.4m,管道中心线长为180m,管沟土方工程计量计算正确的为( )m3。

A.432
B.576
C.720
D.1008

答案:C
解析:
2020版教材P372
按设计图示以管道中心线长度计算,或按设计图示管底垫层面积乘以挖土深度以体积计算。无管底垫层按管外径的水平投影面积乘以挖土深度计算。不扣除各类井的长度,井的土方并入。管沟土方工程计量=2×2×180=720m3。

第10题:

某场地为膨胀土场地,采用浅基础,基础埋深1.2m,基础尺寸为2m×2m,湿度系数Ψw=0.6,勘察资料如下:0~2.6m膨胀土,δep=1.5%,λs=0.12,γ=18kN/m3;地表下1m处w=26.4%,wp=20.5%;2.6~3.5m膨胀土,δep=1.3%,λs=0.10,γ=17.8kN/m3,3.5m以下为花岗岩,该地基的变形量为( )。

A.29.1mm
B.35.6mm
C.80.9mm
D.120mm

答案:A
解析:
先判断该地基为哪种情况变形量
由题意,地下1m处w=26.4%,而1.2Wp=1.2×20.5%=24.6%
w>1.2w,该场地可按收缩变形量计算。
由题意知,3.5m以下为花岗岩,不透水,可确定含水量变化为常数,其值为
Δw=w-Ψwwp=26.4%-0.6×20.5%=0.141
地基收缩变形量为
ss=Ψs∑λsi·Δwi·hi
=0.8×[0.12×0.141×(2.6-1.2)×103+0.1×0.141×(3.5-2.6)×103]
=29.1mm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