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某深夜听见自己家的狗一阵狂叫,怀疑有小偷潜入,便起身拿起猎枪外出查看,朦胧夜色中见有几个人走过来,李某便向这几个人开枪

题目
单选题
阎某深夜听见自己家的狗一阵狂叫,怀疑有小偷潜入,便起身拿起猎枪外出查看,朦胧夜色中见有几个人走过来,李某便向这几个人开枪,击中其中一个巡逻的警察,致其死亡。阎某在主观上具有犯罪的:()
A

直接故意

B

间接故意

C

疏忽大意过失

D

过于自信过失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行为人的主观罪过问题。行为人在看不清楚的情况下,明知道可能错伤人甚至杀错人,仍然开枪,构成间接故意杀人罪,主观上为间接故意。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朱某家住村旁的一个独院里,经常有小偷光顾。一天家犬狂吠,朱某怀疑有小偷,披上衣服起床,拿上猎枪,走出家门,躲在暗处窥视,见有两人朝自家方向走来,以为是小偷,举枪朝来人射击,将其中1人打死。朱某在主观上具有()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疏忽大意的过失


参考答案:A

第2题:

第 51 题 李某深夜听见家犬狂吠,怀疑有小偷潜入,便起身拿起猎枪外出查看。只见朦胧夜色中有几个人走过来,李某便向这几个人开枪,击中其中一个巡逻的警察,致其死亡。李某在主观上具有犯罪的:(  )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疏忽大意过失

D.过于自信过失


正确答案:B
行为人在看不清楚的情况下,明知道可能错伤人甚至杀错人,仍然开枪,构成间接故意杀人罪,主观上为间接故意。

第3题:

中学生刘某在星期日晚上以父母外出,家中无人为由寄宿在同学李某家中。深夜,李某的父亲下班后,得知刘某住在家中,便以未成年人不得夜不归宿为由,让刘某立即起床走人。问李某父亲的做法妥当吗?你认为他应该怎样做?


参考答案:不妥。应当同刘某家长或学校、公安机关联系。

第4题:

甲深夜听见屋子外面有异常动静,怀疑有小偷,即起身拿起猎枪外出寻找小偷。朦胧夜色中见有黑影走来,遂开枪射击,结果击中一个巡逻警察,致其死亡。甲的主观罪过是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疏忽大意的过失


正确答案:B

第5题:

张某在路上发现有小偷正在对行人李某行窃,便立刻上前阻止,结果被该小偷用刀刺伤。张某共花费医疗费用5万元。针对该情况,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张某可以选择向李某或者小偷要求承担该医疗费用

B.如果该小偷逃逸,则应由李某承担全部医疗费用

C.如果该小偷逃逸,李某从道义上应支付部分医疗费用,但这并非李某的法律义务

D.如果该小偷逃逸,张某向李某提出补偿请求,李某有义务予以适当补偿


正确答案:C
《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九条规定:“因防止、制止国家的、集体的财产或者他人的财产、人身遭受侵害而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害人承担赔偿责任,受益人也可以给予适当的补偿。”

第6题:

第 7 题 民警李某在夜间巡逻期间,见一火车停放在路边,但是驾驶室内并没有人在,李某觉得可疑便上车去搜查。恰好货车司机乙回来,因为夜黑没有看清李某的警服,误以为是偷车的,便手持木棒向其挥过去喝令李某下车。李某却误以为乙是犯罪分子偷袭,情急之下开枪将乙打死。下列选项中,对民警李某的行为定性正确的是:(  )

A.正当防卫

B.防卫过当

C.过失致人死亡罪

D.假想防卫


正确答案:D

第7题:

李某的次子乙,平时脾气暴躁经常打骂李某。一日,乙与其妻发生争吵,李某过来劝说。乙转而辱骂李某对其拳打脚踢,并拿起身边的板凳欲砸李某,李某见状起身就逃,乙随后紧追。李某的长子甲见状,随手拿起身边的扁担朝乙的颈部打了一下,将乙打昏在地上。李某顺手拿起地上的石头转身朝乙的头部猛砸数下.致乙死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李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B.甲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C.甲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

D.李某和甲的行为均构成故意杀人罪


正确答案:AB
A选项中,李某构成故意杀人罪。因为甲已经将乙打晕,乙的不法侵害行为已经停止,李某用砖头砸乙的行为就不能成立正当防卫,也就不存在防卫过当或事后防卫。而B选项中甲将乙打晕是在乙的不法行为正在进行时为制止其不法行为而实施的,属于正当防卫。

第8题:

赵某教唆李某杀死王某,李某接受唆使后于深夜潜入王家,适逢王某外出未归,李某便将熟睡中的王某的妻子强奸后逃离。本案中,赵某的行为( )。

A.不构成犯罪

B.属于意外事件

C.应当从重处罚

D.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正确答案:D
解析:本题中李某并没有实施赵某所教唆的杀人行为,其强奸王某的妻子超出了赵某的教唆内容,应独立构成强奸罪,赵某并非强奸罪的教唆犯。赵某的行为属于教唆未遂,根据《刑法》第29条第2款的规定,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故正确答案为D。

第9题:

被告人李某,男,32岁,某工厂工人。某日下午,李某因为琐事与同事刘某发生了争执,并有互相推打行为,后被在场的同事劝开。回家后,李某便产生杀害刘某的念头,于是携带了一把猎枪前往工厂寻找刘某。到了工厂以后,李某手持猎枪四处寻找刘某,并在刘某工作的车间内找到了刘某。李某用枪口对着刘某,准备枪杀刘某。此时,周围的同事开始劝说李某放弃对刘某的伤害,刘某自己也向李某求饶。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李某放走了刘某,并持枪返回了家中。第二天,李某被公安机关抓捕归案。

问题:对李某应如何定罪处罚?请简要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答:李某犯故意杀人罪,但是犯罪中止,且未造成严重后果,应免除处罚。
根据刑法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根据这一定义,犯罪中止的构成特征如下:(1)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中止犯罪的决意,是指行为人在客观上能够继续犯罪和实行犯罪结果的情况下,自动作出不继续犯罪或不使犯罪结果发生的选择。(2)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行为人在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既是认定其主观上有无中止犯罪的意识根据,也是犯罪申止是否成立的根据。(3)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之中,包括预备犯罪的过程、实行犯罪的过程与犯罪结果发生的过程。(4)犯罪中止必须有效地阻止了犯罪出现既遂。李某用枪口对着刘某,准备枪杀刘某,已经着手实行了犯罪,但是在可以将犯罪继续实施下去的场合下,李某自动中止了犯罪,成立犯罪中止。虽然此时有刘某的求饶和旁边同事的劝说,但并不足以阻止李某继续实施犯罪,因此,李某停止犯罪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
根据刑法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因此,对于李某应当免除处罚。

第10题:

李某怀疑仇人林某欲加害自己,便持刀闯入林某家,将林某砍伤。李某的行为是( )。

A.防卫过当

B.防卫不适时

C.事前防卫

D.假想防卫


正确答案:D
解析:李某对假想中的不法侵害行为进行防卫,属于假想防卫。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