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哥本哈根会议之前,低碳经济无论从制度安排还是在实际经济实践中都没有出现。

题目
判断题
在哥本哈根会议之前,低碳经济无论从制度安排还是在实际经济实践中都没有出现。
A

B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事实上从九十年代开始,绿色经济的研究者就语言,按照著名的康德拉吉耶夫经济长波理论或熊彼特创新周期理论,在以信息技术革命为内容的第五次创新长波之后,即将来临的是以资源生产被革命特征的第六次创新长波,而这个长波的意义就是开创以低碳能源为特征的生态经济新时代,哥本哈根国际气候会议将会实质地启动这个绿色经济的新长波,并到2020年进入高潮,不管哥本哈根会议的具体结果如何,世界肯定将走低碳经济的绿色发展道路。

这段文字主要在说明哥本哈根国际气候会议的( )

A.理论基础

B.时代背景

C.重要意义

D.前景展望


正确答案:C

第2题:

事实上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绿色经济的研究者就预言,按照著名的康德拉吉耶夫经济 长波理论或熊彼特创新周期理论,在以信息技术革命为内容的第五次创新长波之后,即将 来临的是以资源生产率革命为特征的第六次创新长波,而这个长波的意义就是开创以低 碳能源为特征的生态经济新时代。哥本哈根国际气候会议将会实质性地启动这个绿色经 济的新长波,并到2020年进人高潮,不管哥本哈根会议的具体结果如何,世界肯定将走向 低碳经济的绿色发展道路。
这段文字主要在说明哥本哈根国际气候会议的( )。
a.理论基础 b.时代背景c.重要意义 d.前景展望


答案:C
解析:
根据文段中“哥本哈根气候会议将会实质性地启动这个绿色经济的新长波......而不管哥本哈根会议的结果如何”,说明举办这次会议本身就是有意义的,就是将启动绿色经济的新长波。故c项正确。

第3题:

阅读以下材料,联系实际情况,运用所学理论进行评析。记得在初学经济学时,无论是运用Slutsky还是Hic


参考答案:

理解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关键在于认识补偿预算线,而Slutsky和Hicks两种分解方法的补偿预算线是不一样的。Hicks认为,实际收入不变,是指原由的效用水平不变,即消费者可以维持原有的满足程度,保持原有的无差异曲线。这种分解法就是教材中所介绍的方法,补偿预算线与原来的无差异曲线相切来决定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Slutsky认为,所谓实际收入不变,是指原有的商品组合不变,即消费者在价格变动后刚好能够购买原来的商品组合。为此,当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时,必须剔除由于价格下降而增加的实际收入,使消费者在新的价格下刚好买到原由价格下的商品组合。因而,Slutsky分解法中,补偿预算线与原来的无差异曲线相交于原来的消费均衡点,以此来决定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由于两种分解法的补偿预算线不同,因而均衡点也不同,所以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也不相同。就同一价格变动来说,Slutsky分解法的替代效应应大于Hicks分解法,但总效应是一样的。当价格变动不大时,两种分析法的效应相似。
本案例阐述了保姆在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时所采取的三种不同对策,这里面涉及到两种分解法,生动形象,在理解教材中介绍的Hicks分解法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论深化,在两种分解法的对比过程中理解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这虽然只是一个保姆赚“小费”的故事,却揭示了消费中包括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原理,有趣的是还体现了Slutsky和Hicks两种分解方法。在此不妨假设小孩不哭为低的无差异曲线1,小孩高兴为较高的无差异曲线2,而小孩最高兴为无差异曲线3。起初在糖和球的价格分别是0.25元和0.1元的条件下,总预算为54元就达到了无差异曲线1,糖和球的均衡量分别为105个和280粒。当球的价格降至0.15元后,理性的保姆经过调整商品组合,不仅赚了10元“小费”,还使小孩的效用提高到无差异曲线2。事实上,在这里体现了Slutsky分解方法,这10元“小费”是Slutsky补偿预算线下形成的成本差额,球由105增至145,这增加的40就是球的替代效应。后来在哥哥的指点下,她又调整了商品组合,体现了Hicks分解方法。所赚12元“小费”就是Hicks补偿预算线下形成的补偿变量,而球的均衡数量由降价的105增至140个,这增加的额5就是替代效果。最后,由于怕暴露目标保姆放弃所能得到的“小费”,达到了最高的无差异曲线3的效用水平,球的均衡数量达到了180个,比降价前增加了75个,这就是欢乐球的全部降价效应。很显然采用不同的分解方法,收入效应也是不一样的,Slutsky和Hicks分解的结果分别是35和40。
由此可以看出,Slutsky和Hicks两种分解方法的总效应是一样的,但由于补偿预算线的不同,导致了两者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各异,前者替代效应应大于后者,而收入效应则相反,但两者差异很小,所以结果大同小异。


第4题:

健康是指无论在躯体上还是心理上都没有疾病。


正确答案:错误

第5题:

美国在2009年提出了数字经济和低碳经济的产业方向。


正确答案:错误

第6题:

某县召开人大会议。办公室的刘秘书接到一项会务安排任务,要求他在为期4天的会期中将7个专题会议(“环境”“经济”“文化”“社会”“教育”“政法”“交通”)安排好顺序和日程。具体要求是:
(1)每天安排1~3个专题会议,每天的会议也需明确前后顺序。
(2)“社会”专题的会议安排在第二天。
(3)“环境”和“教育”专题的会议安排在同一天。
(4)“社会”专题会议安排在“经济”专题之后,在“文化”专题之前。
(5)“文化”专题会议安排在“环境”专题之前,在“政法”专题之后。
若“文化”和“教育”专题会议安排在第四天,则可能得出以下哪项( )

A.“政法”和“交通”专题会议安排在第一天
B.“交通”和“经济”专题会议安排在第二天
C.“经济”和“政法”专题会议安排在第三天
D.“政法”和“交通”专题会议安排在第三天

答案:D
解析:
D。根据题意“文化”和“教育”专题安排在第4天,结合条件(3),则“环境”也在第4天。A项,若“政法”和“交通”安排在第1天,结合条件(2)“社会”在第2天,条件(4)“经济”在“社会”之前,得出第3天将没有专题会议,排除A项。
B项,若“交通”和“经济”安排在第2天,结合条件(2),“社会”也在第2天,而第4天也有3个专题会议,则剩下1个“政法”专题,还有第1天、第3天没有安排,无法满足条件(1),排除B项。
C项,若“经济”和“政法”安排在第3天,而条件(2)要求“社会”在第2天,与条件(4)“经济”在“社会”之前相矛盾,排除C项。
D项,若“政法”和“交通”安排在第3天,第1天安排“经济”,第2天安排“社会”,符合所有条件,当选。

第7题:

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之后,“低碳生活”一词由陌生变为时尚。低碳生活实际上是.鼓励()。

  • A、公众从身边小事做起,调整生活方式,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出力。
  • B、减少白色垃圾,少用一次性物品
  • C、护林种树,绿化环境

正确答案:A

第8题:

事实上从九十年代开始,绿色经济的研究者就预言,按照著名的尼古拉·康德拉季耶夫经济长波理论或约瑟夫‘熊彼特创新周期理论,在以信息技术革命为内容的第五次创新长波之后,即将来临的是以资源生产率革命为特征的第六次创新长波,而这个长波的意义就是开创以低碳能源为特征的生态经济新时代,哥本哈根会议将会实质地启动这个绿色经济的新长波,并到2020年进入高潮。不管哥本哈根会议的具体结果如何,世界肯定将走向低碳经济的绿色发展道路。

这段文字主要在说明哥本哈根国际气候会议的( )。

A.理论基础

B.时代背景

C.重要意义

D.前景展望


正确答案:C
C【解析】根据“即将来临的是以资源生产率革命为特征的第六次创新长波,而这个长波的意义就是开创以低碳能源为特征的生态经济新时代,哥本哈根会议将会实质性地启动这个绿色经济的新长波”可知,这段文字主要说明的是哥本哈根国际气候会议的重要意义,C项符合题意。

第9题:

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是()。

  • A、实践中运用低碳经济理论
  • B、低碳发展
  • C、节能减排
  • D、碳中和技术

正确答案:B

第10题:

材料一: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既是对气候变化问题的争论,更是一场国家利益的博弈。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作出减排承诺的同时,认为发达国家应加大减排力度,并为发展中国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提供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但发达国家却无视人均排放和各国发展水平,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超出其应尽义务和能力范围的减排目标。经过马拉松式的艰难谈判,会议最后通过了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 材料二:我国很多企业面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机遇摩拳擦掌,却面临资金、技术等困难。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成本高、周期长、见效慢,而且少数发达国家还垄断着低碳经济的核心技术,不愿意转让。为推动企业走低碳发展之路,国家强化政策支持,包括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落实研发投入抵扣所得税政策,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鼓励国际合作等,从而坚定了企业发展的信心。 材料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城市、低碳生活等概念不断涌现,低碳理念渐渐深入人心;同时,低碳理念也催生了“低碳一族”,促进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学知识,就企业在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下怎样实现自身发展提几点建议


正确答案:①企业要利用国家宏观调控的优惠政策,赢得发展机遇。
②企业需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在生产经营中注重节能减排。
③企业要加强自主创新,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形成竞争优势。
④企业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