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康德关于“定言命令”的学说。

题目
问答题
简述康德关于“定言命令”的学说。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康德的国家学说。


参考答案:康德认为,国家是许多人在法律统治下的联合; 康德对国家的起源和国家的目的的阐述表现了他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特权的进步倾向, 表明了他的国家学说是以自由主义的人权观念为基础的; 康德认为,有两种划分国家形式的方式。第一种是按掌握最高权力的人数把政体划分为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三种形式。第二种是按统治者运用最高权力治理国家的方式把政体划分为专制和共和两种形式。 康德关注的是第二种划分方式; 康德认为,体现公共意志的国家权力可以分为三部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康德主张共和制国家,但在他看来,这种共和国虽是唯一合理的国家形式,但又是不能实现的理想目标。

第2题:

莱辛关于“画与诗的界限”之区别,主要是针对()的学说。

A.康德

B.布瓦洛

C.温克尔曼

D.狄德罗


参考答案:C

第3题:

简述康德关于喜剧的观点。


参考答案:康德从主体的感受出发研究喜剧的效果--笑,认为“笑是一种从紧张的期待突然转化为虚无的感情”。这种看法虽然指出了产生喜剧结果的心理特征,但没有揭示喜剧的本质。紧张期待突然转化为虚无并不总是产生“笑”的结果。

第4题:

简述康德关于“实践理性的公设”的学说。


正确答案: 当康德把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从功能上划分清楚之后,他立刻就面临着理性的统一问题。理性是统一的,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是它的两种功能。康德确立了实践理性的“优先地位”:我们不可能让理论理性统治实践理性,因为那样一来就势必毁灭了自由,因此只能由实践理性来统治理论理性。
康德通过使意志的动机与行为的效果“划清界限”的方式来维护道德的纯洁性,但是这样一来就产生了另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人的意志可以遵从理性自身的法则行事,这种道德法则与经验无关亦与行为的结果无关,它属于纯粹理性的理想世界,而行为则不可避免地要落入由必然的自然法则所统治的现象世界,这就意味着动机与效果是完全分离的,这一问题要求康德说明理智世界与感觉世界之间的关系,为此他提出了实践理性的“公设”。人类理性由于敬重道德法则而向往一个无条件的对象即“至善”,“公设”就是这个由道德法则而成立的“至善”所必不可少的理论假设。实践理性有三个“公设”,这就是“意志自由”、“灵魂不朽”和“上帝存在”。仅就道德法则而论,它是无条件的,并不需要灵魂不朽和上帝存在为其基础和前提,但是一涉及到道德法则的实现,那就不是道德法则力所能及的范围了。显然,这是康德哲学二元论性质的必然结果。

第5题:

简述康德关于“定言命令”的学说。


正确答案: 按照康德,自然法则体现为以“是”为系词的叙述式,理性法则乃是由“应该”连结起来的命令式,因而对人表现为命令他“应该做什么”的道德法则。道德法则是一种命令式,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命令式都是道德法则。我们有两类命令式,一类是假言命令,一类是定言命令。所谓“定言命令”则是一种无条件的命令式,在这种命令式中,目的与手段是统一的。定言命令是道德法则的形式。道德法则作为定言命令是一种纯粹的形式规定,具有这样一些形式上的特征: 第一,“要只按照你同时认为也能成为普遍规律的准则去行动”。这个“普遍性公式”是定言命令最重要的公式,康德有时甚至称之为“唯一的定言命令”。
第二,“你的行动,要把你自己的人格中的人性和其他人格中的人性,在任何时候都同样看作是目的,永远不能仅仅看作是手段”。康德所谓的“人是目的”也就是说“理性是目的”。
第三,“每个有理性者的意志的观念都是普遍立法意志的观念”,从而“每个有理性的存在,在任何时候都要把自己看作是一个由于意志自由而可能的目的王国中的立法者”。当我们按照定言命令而行动的时候,我们就是在按照自己制定的法则而行动,我们既是守法者也是立法者。
这三个公式实际上是定言命令必须满足的三个条件:应该是对一切有理性者的意志都有效的“普遍法则”;应该是能够成为一切有理性者的意志的“自在目的”;应该是一切有理性者的意志作为理性存在而自己为自己确立的法则。通常人们说康德关于知性为自然立法的思想发生了主体能动性,实际上真正体现主体能动性的是理性为自身立法,因为它体现的是人类理性的自由。

第6题:

简述康德的伦理学说。


参考答案:康德的伦理学说为他的政治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 康德的伦理思想的中心是 “道德法则”,人们唯有遵循“道德法则”行为才是合乎道德的;在康德看来,由于道德法则的普遍适用性,政治屈从于道德便是十分必然的了。

第7题:

定言命令


正确答案: 按照康德,自然法则体现为以“是”为系词的叙述式,理性法则乃是由“应该”联结起来的命令式,因而对人表现为命令他“应该做什么”的道德法则。我们有两类命令式,一类是假言命令,一类是定言命令。所谓“假言命令”是一种有条件的命令式,它以“如果……,就……”为形式。所谓“定言命令”则是一种无条件的命令式,或者说,在这种命令式中,目的与手段是统一的。定言命令是道德法则的形式,它的基本形式是“你的行动,要使你的准则通过你的意志上升为普遍的法则”。

第8题:

简述布鲁纳关于认知学说的主要观点。


参考答案:布鲁纳从最一般的意义上把存在于头脑中的所有知识看作是整体的认知结构,对认知结构作了最抽象的概括。基本观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学习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学习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不管采取的形式怎样,个人的学习,都是通过把新得到的信息和原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去积极地建构新的认知结构的。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着三种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这三种过程是: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知识的评价。这三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新认知结构的过程。(2)强调对学科的基本结构的学习。布鲁纳非常重视课程的设置和教材建设,他认为,无论教师选教什么学科,务必要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即概括化了的基本原理或思想,也就是要求学生以有意义地联系起来的方式去理解事物的结构。(3)通过主动发现形成认知结构。提倡发现学习法,特点是关心学习过程胜于关心学习结果。具体知识、原理、规律等让学习者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这样学生便积极主动地参加到学习过程中去,通过独立思考,改组教材,形成认知结构。

第9题:

简述关于盆景起源的几个学说?


正确答案:1、唐代起源说2、唐代前起源说3、晋代起源说4、东汉起源说5、西汉起源说6、古代园林造景起源说7、夏朝起源说8、尚待进一步考证9、起源新说

第10题:

功利主义的犯罪原因理论,也称“幸福计算”理论的是()。

  • A、贝卡利亚学说的核心
  • B、边沁学说的核心
  • C、康德学说的核心
  • D、龙勃罗梭学说的核心

正确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