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孟子·梁惠王下》节选段落,回答问题: 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

题目
问答题
阅读《孟子·梁惠王下》节选段落,回答问题: 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钥之音,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请结合孟子的仁政、民本思想,谈谈你对“与民同乐”的理解。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孟子·梁惠王下》中:“独乐乐,与人乐乐”,其中第一个“乐”为()

  • A、名词;
  • B、动词;
  • C、形容词;
  • D、副词。

正确答案:B

第2题:

以下句子属于被动句的是( )。

  • A、亚父者,范增也
  • B、暴见于王
  • C、梁,吾仇也
  • D、巨是凡人

正确答案:B

第3题:

孟子回答了梁惠王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


正确答案:
为何民不加多

第4题:

孟子见梁惠王,梁惠王称呼孟子为“叟”,当时孟子的年龄大约是()

  • A、五十多
  • B、六十多
  • C、七十多
  • D、八十多

正确答案:C

第5题:

翻译: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孟子梁惠王下》)


正确答案: 一个人快乐,和别人一起快乐,到底那个更快乐

第6题: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孟子梁惠王下》)句中“庶几”是什么意思?


正确答案: 庶几:差不多了

第7题:

孟子见梁惠王,梁惠王说孟子“不远千里而来”。孟子是从故乡邹出发,到哪里去见梁惠王?()

  • A、山西夏县
  • B、山东淄博
  • C、河南开封
  • D、安徽亳州

正确答案:A

第8题:

以下句子属于被动句的是(  )。
A.亚父者,范增也
B.暴见于王
C.梁,吾仇也
D.巨是凡人


答案:B
解析:

第9题:

阅读《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写出文中“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意义?


正确答案: 比喻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什么质的差别。

第10题:

《缘木求鱼》这则寓言出自《孟子》的()

  • A、《奕秋》
  • B、《孟子·梁惠王上》
  • C、《齐桓晋之事》
  • D、《庄暴见孟子》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