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曰:“若是其甚与?”曰:“殆有甚焉。”(《孟子·梁惠王上》)

题目
问答题
王曰:“若是其甚与?”曰:“殆有甚焉。”(《孟子·梁惠王上》)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王说,“真的有那么严重吗?”
孟子说,“恐怕比这更严重。”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句子中有倒装情况的有

A、王曰:“若是其甚与?”

B、“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

C、孟尝君就国于薛。

D、异乎三子者之撰。


参考答案:AB

第2题: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孟子梁惠王下》)句中“庶几”是什么意思?


正确答案: 庶几:差不多了

第3题:

下列句子中,有倒装情况的是()

A、王曰:“若是其甚与?”

B、“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

C、孟尝君就国于薛。

D、异乎三子者之撰。


参考答案:A,B

第4题: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孟子梁惠王下》)句中“王”什么意思?


正确答案: 王:称王,统治天下

第5题:

翻译: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正确答案:梁惠王说:“我对于我的国家,(可以说)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它上面了。河内地区年成无收,就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河东地区去,把粮食输送到河内地区去;河东发生了饥荒,我也是这样做的。我观察邻国的政事,没有像我这样尽心尽力的。

第6题:

下列训释属于或包括语法讲解的是()

A.《诗经、大雅、文王》:“思皇多士,不此王国。”毛传:“思,辞也。”孔疏:“思,语辞,不为义。”
B.《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尽心焉耳矣。’”赵注:“焉耳者,恳至之辞。”
C.《左传·文公十七年》:“往年正月,烛之武往朝夷。”杜注:“将夷往朝晋。”
D.《诗经、魏风、硕鼠》:“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郑笺:“我事女三岁矣,曾无教令恩德来顾眷我。”
E.《文选、江淹、别赋》:“至如一赴绝国,讵相见期,视乔木兮故里,决北梁兮永辞。”李注:“王充《论衡》曰:‘睹乔木知旧都。’《孟子》曰:‘故国者,非为乔木,有世臣也。’《楚辞》曰:‘济江海兮蝉蜕,决北梁兮永辞。’”

答案:A,B,C,D
解析:

第7题:

孟子见梁惠王,梁惠王说孟子“不远千里而来”。孟子是从故乡邹出发,到哪里去见梁惠王?()

  • A、山西夏县
  • B、山东淄博
  • C、河南开封
  • D、安徽亳州

正确答案:A

第8题:

“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孟子.梁惠王上》),句中“为”的作用是()。

A.表示被动

B.表示对象

C.表示原因

D.表示目的


正确答案:C

第9题:

阅读《孟子》中的一段文字: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注:士师--古代的司法官。已--停职,罢免。)这里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正确答案: 类比法(答比较法也对)

第10题:

“五十步笑百步”这个典故出自()。

  • A、《论语•季氏》
  • B、《孟子•梁惠王下》
  • C、《庄子•秋水》
  • D、《孟子•梁惠王上》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