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对外汉语教学,具有的特点是引进()的原则。

题目
填空题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对外汉语教学,具有的特点是引进()的原则。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作为一项处理教与学关系的教学原则,对外汉语教学应以()为中心,以()为主导。


正确答案:学生;教师

第2题: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对外汉语教学,具有的特点是引进()的原则。


正确答案:功能法

第3题:

“对外汉语教学”这个名称的显著特点是()。

  • A、简洁上口
  • B、符合汉语习惯
  • C、突出主要教学对象

正确答案:C

第4题:

对外汉语教学总原则是什么?


正确答案: 原则一,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原则二,以交际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原则;
原则三,以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为框架的原则。

第5题: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集中地体现了对外汉语教学过程。


正确答案:正确

第6题:

对外汉语教学作为需要专门研究的学科而被提出来的时间是()。

  • A、80年代初
  • B、80年代中
  • C、80年代末
  • D、70年代末

正确答案:B

第7题:

对外汉语教学中提出了“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教学原则,谈谈你对这个教学原则的理解。


正确答案: 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符号系统。无论习得母语还是学习外语,都要掌握语言的结构规则。所以对外汉语教学要重视汉语语法教学,让学习者掌握汉语的结构规则。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懂得汉语语法知识,而是培养汉语交际能力,因此要十分重视汉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从某种意义上说,掌握一种外语也即掌握另一种文化和跨文化的交际能力。结构、功能、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缺一不可。
因此,提出“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强调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安排语言结构,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重视把语言作为“载体”的文化知识在交际中所起的作用,是符合语言教学普遍规律的。

第8题:

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是以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式。


正确答案:以技能训练为中心;以基础阶段为重点;以语言对比为基础;与文化因素相结合;集中强化

第9题:

从20世纪50年开始到60年代初是对外汉语教学法发展的(),此阶段的教学法强调()的讲授。


正确答案:初级阶段;系统语法知识

第10题:

下列不属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三大新教学论流派”的是()

  • A、实验教学论
  • B、发展性教学论
  • C、发现教学论
  • D、范例教学论

正确答案:A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