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题目
问答题
简述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


正确答案:
(1)自我意识正确;
(2)人际关系协调;(3)性别角色分化;(4)社会适应良好;(5)情绪积极稳定;(6)人格结构完整。【命题立意】考查对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的掌握。

第2题:

中小学生主要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答案:
解析:
(1)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①学习问题,包括厌学、逃学、学习效率低、阅读障碍、考试焦虑、学校恐惧症、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等方面问题。②人际关系问题,包括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友伴关系等方面问题。③学校生活适应问题,包括生活自理困难,对学校集体不适应等问题。④自我概念问题,包括缺乏自知、自信、自我膨胀等问题。⑤与青春期性心理有关的问题,包括青春期发育引发的各种情绪困扰,异性交往中的问题,性困惑等问题。(2)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见2014年杭州师范大学简答2)

第3题:

阐述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种方法


参考答案:答案要点:包括认知法、操作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行为改变法等。均需详细阐述

第4题:

简述心理健康标准。


正确答案: (1)正视现实。
(2)正确的自我评价。
(3)和谐的人际关系。
(4)情绪健康。
(5)人格完整和谐。
(6)智力发育正常。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8)顽强的意志。
(9)适应能力强。

第5题:

简述心理健康标准依据。
1、统计学标准;
2、社会规范标准;
3、主观经验标准
4、生活适应
5、心理成熟标准
6、生理学标准

第6题:

教师资格考试简述题: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总的来说,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心理健康也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

现在对心理健康的标准是这样定义的:  
一、具有充分的适应力;  
二、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  
三、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四、不脱离现实环境;  
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六、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八、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九、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十、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第7题: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标准:智力发展正常;情绪健康,反应适度;乐于与人交往,人际关系和谐;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统一协调;有良好的性格特征。
途径:全面渗透学前儿童的一日生活。通过常规指导和训练、各个领域教学、各种突发事件对学前儿童进行健康教育。拓展并丰富各类活动。通过各种活动和游戏,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同步。家园达成共识,协调教育方法,统一教育要求,保证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延续性和有效性。

第8题:

简述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正确答案:
中小学心理健康的标准有: 
(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 
(3)自我调控能力。 
(4)与人建立密切关系的能力。 
(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 
(6)生活热情和工作高效率。

第9题:

简述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正确答案: (1)生理因素;
(2)家庭因素;
(3)学校因素;
(4)社会因素;
(5)个人心理因素;
(6)青春期身心发展特点。

第10题:

简述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判别标准与方法。


正确答案: ①主观经验判定;
②社会规范角度;
③临床诊断;
④统计学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