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通过多种手段在网上窃取他人的银行卡账号和密码,并利用这些信息盗窃他人11万元,李某应以()定罪处罚。

题目
单选题
李某通过多种手段在网上窃取他人的银行卡账号和密码,并利用这些信息盗窃他人11万元,李某应以()定罪处罚。
A

抢劫罪

B

盗窃罪

C

绑架罪

D

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行为属于利用互联网进行盗窃犯罪的形式。

A.盗用个人的电信账号和密码

B.利用计算机网络盗窃金融机构的电子货币

C.盗用公用信息网络服务

D.窃取他人网上支付信用卡账户进行消费


参考答案:ABC

第2题:

王某教唆一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李某去盗窃,又将盗窃的方法教授给李某,但李某并未实施,对王某的行为如何定罪处罚?( )
A.传授犯罪方法罪与盗窃罪择一重罪处罚
B.以传授犯罪方法罪与盗窃罪并罚
C.只能按传授犯罪方法罪定罪处罚
D.只能按盗窃罪定罪处罚


答案:A
解析:

第3题:

李某多次尾随盗伐林木人员,将砍倒尚未运走的林木偷偷运走,此外,他还盗伐了他人种植的零星树木7个多立方米。对李某的上述行为应当如何定罪处罚?()

A、以盗伐林木罪定罪处罚

B、以盗窃罪定罪处罚

C、以盗伐林木罪和盗窃罪定罪,实行数罪并罚

D、以盗伐林木罪、盗窃罪和销售赃物罪定罪,实行数罪并罚


参考答案:B

第4题:

李某通过多种手段在网上窃取他人的银行卡账号和密码,并利用这些信息盗窃他人11万元,李某应以()定罪处罚。

  • A、抢劫罪
  • B、盗窃罪
  • C、绑架罪
  • D、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

正确答案:B

第5题:

李某因涉嫌多次盗窃被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判处李某盗窃罪并对其盗窃所得的赃款赃物进行追缴。以下哪些赃款赃物依法应当予以追缴?


A.李某将盗窃所得的价值100万元却以10万元卖给古玩店的古董

B.李某赠予其女友的价值一万元的金项链

C.李某通过网络二手买卖平台将价值8000元而以6000元转卖他人的智能手机

D.李某用于偿还赌债的4万元盗窃赃款

答案:A,B,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赃款赃物的追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裁判涉财产部分执行的若干规定》第11条规定:"被执行人将刑事裁判认定为赃款赃物的涉案财物用于清偿债务、转让或者设置其他权利负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予追缴:(1)第三人明知是涉案财物而接受的;(2)第三人无偿或者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取得涉案财物的;(3)第三人通过非法债务清偿或者违法犯罪活动取得涉案财物的;(4)第三人通过其他恶意方式取得涉案财物的。第三人善意取得涉案财物的,执行程序中不予追缴。作为原所有人的被害人对该涉案财物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通过诉讼程序处理。"据此,A、B两个选项属于"第三人无偿或者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取得涉案财物的",D选项属于"第三人通过非法债务清偿或者违法犯罪活动取得涉案财物的",应当予以追缴。而C选项,网络二手买卖平台转卖,属于"第三人善意取得涉案财物的",不予追缴。

第6题:

李某多次尾随盗伐林木人员,将其砍倒尚未运走的林木偷偷运走,销赃获利数千元。此外,他还盗伐了他人自留地、责任田等地边田坎种植的零星树木5个多立方米。对李某的上述行为应当如何定罪处罚?( )。A.以盗伐林木罪定罪处罚B.以盗窃罪定罪处罚C.以盗伐林木罪和盗窃罪定罪,实行数罪并罚D.以盗伐林木罪、盗窃罪和销售赃物罪定罪,实行数罪并罚


正确答案:B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森林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9条规定,将国家、集体、他人所有并已经伐倒的树木窃为己有,以及偷砍他人房前屋后、自留地种植的零星树木,数额较大的,以盗窃罪定罪处罚。

第7题:

共用题干

李某多次挪用公款,第一次挪用3万元用于自家房屋的装修,2个月后挪用3万元用于归还第一次挪用的公款,第三次又挪用5万元用于赌博,期间李某曾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他人2万元贿赂。对李某如何定罪处罚?()
A:认定李某挪用公款5万元
B:认定李某挪用公款8万元
C:认定李某受贿2万元
D:认定李某共挪用公款11万元

答案:B,C
解析:
【考点】挪用公款罪与贪污罪。详解:挪用公款罪与贪污罪区分的关键在于行为人有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198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第3条曾将“挪用公款数额较大不退还”的行为界定为贪污罪。但1997年《刑法》第384条第1款将“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作为挪用公款罪的一个法定量刑情节,规定这种情形下,对挪用公款的行为人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依照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的规定,“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是指挪用公款数额巨大,因客观原因在一审宣判前不能退还的,不包括主观上不想归还。B选项的“不退还”是由于客观原因,C选项的“不退还”则是由于主观原因,因此B和C都错误。该解释第6条规定: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的,依照《刑法》第382条、第383条的规定定罪处罚。A选项就属于这种情形。因此BCD都错误,A正确。D选项的说法过于绝对,客观行为可以作为推定行为人主观心态的依据,但不能说只要有平账行为其主观上就一定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考点】挪用公款罪。详解:B选项,挪用公款给他人使用的,使用人与挪用人共谋,指使或者参与策划取得挪用款的,以挪用公款罪的共犯定罪处罚。乙并没有与甲共谋,也没有指使或者参与策划,不构成共犯,故B选项错误,不入选。D选项,因挪用公款索取、收受贿赂构成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故D选项,应以挪用公款罪和受贿罪数罪并罚,D选项说法错误,不应入选。


【考点】挪用公款罪数额的认定。详解:根据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4条的规定,多次挪用公款不还,挪用公款数额累计计算;多次挪用公款,并以后挪用的公款归还前次挪用的公款,挪用公款数额以案发时未还的实际数额认定。所以李某共挪用公款8万元。故B项正确。根据《刑法》第386条的规定,个人受贿数额在5000元以上的,构成受贿罪,李某收受他人2万元,构成受贿罪,故C项正确。

第8题:

利用互联网进行诈骗犯罪的行为包括()。

A.破解信用卡密码秘密,伪造信用卡并使用

B.窃取他人网上支付信用卡信息,伪造信用卡并使用

C.金融机构内部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制作与他人信用卡账户信息相同的信用卡并使用

D.特约商户与盗窃他人网上支付账户密码者勾结,使用他人网上支付账户资金


参考答案:ABCD

第9题:

利用互联网进行诈骗犯罪的行为方式包括()。

  • A、破解信用卡密码秘密,伪造信用卡并使用
  • B、窃取他人网上支付信用卡信息,伪造信用卡并使用
  • C、金融机构内部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制作与他人信用卡账户信息相同的信用卡并使用
  • D、特约商户与盗窃他人网上支付账户密码者勾结,使用他人网上支付账户资金
  • E、盗用个人的电信账号和密码

正确答案:A,B,C,D

第10题:

李某拾到王某的身份证后,为骗取汽车租赁公司的车辆,使用王某的身份证与汽车租赁公司签订车辆租赁合同并取得租赁车辆(价值25万元)。后李某又伪造了所租车辆的机动车登记证书,以所租车辆质押与陶某签订了借款合同,骗取陶某现金20万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李某应以盗用身份证件罪和合同诈骗罪定罪处罚
  • B、对李某应以合同诈骗罪定罪处罚
  • C、对李某应以诈骗罪和合同诈骗罪定罪处罚
  • D、李某犯罪涉及的财产数额为20万元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