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严羽“以禅入诗”“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观点

题目
问答题
试述严羽“以禅入诗”“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观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严羽在诗的学习门径上,要以汉、魏、晋、盛唐为师
严羽《沧浪诗话》论诗首先提出了学诗的入门问题。学诗要“以识见主”辩别诗的真伪,才可走上学诗的正路,而当时文坛出现了“江西诗派”和“四灵诗派”的入门方法都与诗的创作相悖,导致诗的气象不足。严羽的正路是指汉魏晋盛唐的诗歌。这些作品有体制、有格律、有气象、有兴趣、有音节,风格上高出一筹;高、古、深、远、长、雄浑、飘逸、悲壮、凄婉。达到最高境界:入神,这样才不失为学诗的正路,作诗的根本。先读汉诗,再读其他,依次渐进,博采众家之长,才能写好诗。

第2题:

唐代佛学盛行对诗歌创作艺术上最消极的影响是()。

  • A、以禅法入诗
  • B、以禅语入诗
  • C、以禅趣入诗
  • D、以禅境入诗

正确答案:B

第3题:

严羽《沧浪诗话》论诗的主要方法是()

A.以情论诗
B.以理论诗
C.以禅喻诗
D.以词喻诗

答案:C
解析:

第4题:

试述严羽倡导学诗“以识为主”的理论意义。


正确答案: 严羽开门见山就说:“学诗者以识为主”,所说的“识”并非指学问知识,而是不同于议论说理的形象思维规律,他把这个“识”的过程描绘为由“熟参”到“悟入”,教人学诗“先须熟读《楚辞》,朝夕讽咏以为之本”,又“熟读”历代名家诗作,“酝酿胸中,久之自然悟入”。所谓“熟参”,是不离具体感性,反复揣摩体会;而“悟入”则是经历了一段感性阶段,便会向
理性认识飞跃。这里所论,正是诗歌的形象思维的规律,说得如此具体明了,具有条理,亦大体得当,是前人所未发。但把历代诗歌与佛教门派生硬比附,又反而弄巧成拙。

第5题:

王士祯论诗以神韵为宗,以“()” (《二十四诗品》)和“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沧浪诗话》)为诗的最高境界。


正确答案: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第6题:

宋代理论性最强、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是严羽的《()》。严羽以禅喻诗,强调“别材别趣”,批评以苏轼、黄庭坚为代表的宋诗,倡导“以盛唐为法”,对宋以后诗歌创作的宗唐之风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正确答案:沧浪诗话

第7题:

严羽以禅论诗揭示了诗歌自身的特殊审美性质。


正确答案:正确

第8题:

严羽以禅论诗揭示了诗歌自身的特殊审美性质。

A

B



该说法正确。 主要理由是: 第一,严羽在中国诗学史上比较突出地借鉴禅宗的语言和思维方式来论述诗歌的特征,即所谓“以禅论诗”、“以禅喻诗”; 第二,严羽认为作诗者须“熟参”汉魏晋唐之诗,然后“妙悟”到诗歌所具有的特殊“兴趣”和“别材别趣”,都很深刻地揭示到了诗歌自身的审美特征。

第9题:

以具体作品为例,评说严羽对宋诗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批评。


正确答案:宋人十分注重学古,但宋人学古对象和方式往往不尽相同。就学古对象而言,宋诗各家各派的创作风格因此而得以分目;而就学古方式而言,涉及到如何从学习古人而转化为自己的创作。江西派学杜而不得其法,江湖派、四灵派学习晚唐贾岛、姚合等则流于苦吟、纤巧或怪异杂驳。严羽也从学古对象和方式入手,批评了这些倾向,提倡学习盛唐,从而辨析了诗歌创作的一些根本问题。

第10题:

试述严羽倡导“以盛唐为法”的缘由


正确答案: (1)严羽认为:盛唐之诗到达了“透彻之悟”,是诗歌的最高境界。于是力倡“以盛唐为法”。他概括出盛唐诗时代风格:既笔力雄健(即雄浑悲壮),又气象浑厚,相当准确。
(2)他力倡盛唐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他认为盛唐符合诗歌的审美特点和思维规律,二是盛唐之诗寄托了他的审美理想。南宋统治者无能,朝政腐败,内忧外患,国难当头,严羽愤世忧时,自然向往和追慕盛唐气象,瞧不起孟郊、贾岛和“四灵”苦寒狭小的诗风。但“以盛唐为法”又过于绝对,成为明清时期复古拟古的先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