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障碍
心理素质
心理因素
心理状态
第1题:
一位心理学家在论及人际交往时提出这样一个公式:7%言语+38%声音+55%表情=信息的全部表达。
对这句话表达的意思理解正确的是( )。
A.人际交往中的信息沟通,非语言行为可以代替语言行为
B.人际交往中,非语言行为和语言行为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
C.人际交往中的信息沟通,绝大部分有赖于非语言的交往
D.人际交往中,语言的得体,声音的和谐,表情的自然,都是相互为用的
第2题:
一般心理问题不包括()。
第3题:
A.人际交往过程的起点是人际沟通,然后是人际认知,最后是人际互动
B.人际交往过程的起点是相互了解,然后是交往主体之间的心理和行为的信息传达与接受,最后是交往主体之间心理和行为上的相互影响
C.人际交往过程并非遵循人际认知、人际沟通、人际互动的顺序,整个过程十分特殊与复杂
D.人际交往过程的起点是人际互动,然后是人际互动,最后是人际认知
E.人际交往过程起始于人际认知,然后是人际沟通,最后是人际互动
第4题: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与沟通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5题:
专业技术人员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是()
第6题:
简述人际交往中的行为问题。
1.社会性退缩行为(是指个体在陌生或熟悉的环境下独自一人、回避社会交往的行为方式。社会性退缩的青少年主动将自己孤立与群体之外。
人际交往中的退缩行为可分为:
①无意社交型。
②被动焦虑型。
③抗拒社交型。
2.欺负行为(欺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攻击性行为)
具有两个特征:
一是力量的非均衡性。
二是重复发生性。
欺负包括:
①直接欺负。
②间接欺负。
略
第7题:
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主要是指人际交往,沟通时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
第8题:
亲子交往主要是指子女与父母间的人际交往活动,是幼儿最早形成的人际交往能力。()
第9题:
宽容是人际交往沟通的桥梁。
第10题: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