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教育功能的演变历程

题目
问答题
试述教育功能的演变历程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答案:
解析:
(1)直观观察时期(古希腊时期~ 16 世纪)。 在近代科学产生以前,教育研究是在朴素唯 物论基础上的直觉观察时期。这一时期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考察教育的立足点即教育研究的起点:从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和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则以伦理道德为主。 第二,采用观察法以及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思维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并形成理论。 第三,辩证法的初步运用以及朴素的系统观。 第四,各种学派基于不同的哲学观、自然观、社会观和教育观,而形成不同的教育研究方法思想观点。 (2) 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17世纪-19世 纪末20世纪初)。 第一,从经验描述上升到理论的概括:把教 育作为一个发展过程来研究,不仅描述现象的特点,而且着重揭示现象间的联系和发展历程。 第二,教育研究方法论在很大程度是同认识论揉合在一起的,并初步形成归纳法和演绎法。 第三,心理学思想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 第四,反对权威专断,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并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实验方法”。 (3) 形成独立学科时期(20世纪初~ 20世纪 50年代)。 第一,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从哲学方法论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专门研究领域。 第二,构成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体系的大部分方法是从其他学科移植而来的。 第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理论中的基本派别一进步的与传统的、实证的与思辨的、实用的与理论的流派进一步分道扬镳,各自的发展研究为方法论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领域。 第四,由于受西方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影响,明显地表现出实用主义倾向。 第五,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形成独立学科的同时,教育科学领域内分科的学科研究方法取得显著进展。 第六,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产生和广泛传播、心理学及心理研究方法的进展,直接影响 着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 (4)现代教育研究变革与深化时期(20世纪 50年代以来)。 第一,科学对自然和社会研究的日益广泛和深人,使科学研究中直观性的程度减少,抽象化的程度提髙,科学研究课题的复杂性在日益加强,随之而来的科学研究手段日益复杂、精密,科学研究日益成为集体的、综合的事业。 第二,由于科学的发展和方法论的深刻变化,给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需要解决和回答的问题。

第2题:

试述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演变的历程与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 (1)外汇管理是一国政府为维护本国经济发展、金融稳定和对外交往的正常进行而对外汇的收支、买卖、借贷、转移以及国际结算、外汇汇率和外汇市场所实施的一种限毹性的政策措施。
(2)我国外汇管理体制的演变与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紧密相连。
(3)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外汇管理逐渐放开。
(4)1994年的外汇体制改革,我国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有条件可兑换。
(5)1996年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
(6)实现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是人民币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长远目标,我们需要在培育市场、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提高监管能力等方面做大量工作。
(7)在今后的发展中,人民币必将走向国际化.成为重要的国际货币。

第3题:

试述教育体制改革历程。


正确答案:
答:随着高考制度恢复,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加强教育的措施,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恢复和发展。1983年10月,邓小平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当代教育发展和改革指明了方向。l985年5月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强调,今后事情成败的一个重要要害在于人才,而要解决人才问题,就必须使教育事业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有一个大的发展。指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1986年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通过《义务教育法》,开始在全国有步骤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同时,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改革高等学校的招生计划和毕业生分配制度,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1987年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已占高中阶段学生的40%;经过教改后的高等学校总规模达200万人;成人教育经过调整充实后有了很大发展。1995年,中央和国务院提出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1996年4月,国家教委发布《全国教育事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①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②教育能够适应未来需要;③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改革步伐,适应“两个转变”;④把提高质量和办学效益摆在首位。世纪之交,提出并推行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为此,高考将实行“三+X”,高等院校朝着多学科综合大学转变,设新高职科目,发动社会力量创办民办初等和高等教育,对现有大专院校实施整顿和考核达标等,这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

第4题:

支付系统的演变历程


正确答案: (1)原始社会的支付方式
在原始社会,支付是以最原始的交换方式进行的,即使有交换也是一种直接的以物易物,交换过程和支付过程同时发生不存在支付工具。
(2)自然经济社会的支付方式
自然经济社会对应的是以实体货币为媒介的支付方式,交换和支付同时发生,货币作为支付工具,初级支付系统已形成。
(3)工业化经济社会的支付系统
工业化经济社会对应的是以银行信用为主的支付系统,商品的交换过程以支付过程发生分离,产生各种具有银行信用性质的支付工具如支票、汇票、本票等,比较完善的支付系统已经建立。
(4)信息经济社会的支付系统
信息经济社会对应的是电子化、网络化的现代支付方式。

第5题:

试述黄体的形成、结构、生理功能及演变。


正确答案: 排卵后的卵泡壁向腔内塌陷,颗粒层细胞及膜细胞发育为黄体细胞,结缔组织和毛细血管长入,外包结缔组织膜,新鲜时显黄色,称为黄体。由颗粒细胞分化来的黄体细胞为颗粒黄体细胞,数量多,体积大,染色浅,位于黄体中央。
粒黄体主要分泌孕激素和松弛素。膜细胞分化来的黄体细胞称为膜黄体细胞,数量少、体积小、染色深,位于黄体周边,膜黄体细胞同粒黄体细胞协同作用,分泌雌激素。如果受精,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刺激下,黄体继续发育,维持4~6个月,称为妊娠黄体;如果没有受精,黄体仅维持12~14天后便退化,称为月经黄体。黄体退化后被纤维组织取代,称为白体。

第6题:

从形式上看,教育经过了从非形式化教育,到形式化教育,再到()教育的演变历程。


正确答案:制度化

第7题:

试述教育的个体功能。


正确答案: (1)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正向功能。
1)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
①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
②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
③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
2)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①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
②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
③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
(2)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
1)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
①通过个体社会化,将社会文化行为规范传递给新生一代,使他们获得未来社会生活或职业生活中相应的角色和意识,以便他们在进入社会生活时能尽快地适应新环境。
②教育要传授“何以为生”的本领,教人“学会生存”。
2)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
①人的成长必须接受教育,教育教人“成为人”。
②受教育过程是一个通过促进个体发展不断追求自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育知识的传授,促进人的知情意、德智体全面发展,从而造就了自由人。
(3)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
①标准化的教学束缚了人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②过重的学业负担,摧残学生的身心健康。
③学校管理模式对学生管得过宽、过严,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创造性的培养。

第8题:

试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发展对教育的需求简述教育功能的演变。


正确答案: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划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从作用方向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教育功能的演变过程如下:  
(1)在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十分低下的原始社会,教育还没有作为专门的机构被独立出来,而是与人类的生产生活融为一体。此时的教育功能是传授生活、生产所必须的基本技能,以维持人类的生存和繁衍,这便是原始社会的教育功能。
(2)进入奴隶社会后,生产力发展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总体水平仍然较低,奴隶主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必然对人们的思想进行控制,教育成为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工具。
(3)随着西方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机器的大工业生产,使生产力得到快速的发展和提高。在教育上,从制度、内容和形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4)在共产主义社会中,阶级被消灭,教育不再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教育的功能集中表现在促进生产力发展和个人全面发展方面。  
综上所述,教育功能的发挥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发展的基础之上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对教育的要求决定教育功能的发挥,同时,教育也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产生巨大的能动作用。在阶级社会,教育的主要功能都是为了统治阶级维护阶级统治服务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对促进科学知识的传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也表现得越来越突出。

第9题:

简述我国名山的功能演变发展历程。


正确答案:转变时期:魏晋南北朝期间,山水诗,山水画,“天下名山僧占多,天下名僧建多”
大发展时期:隋朝到甲片战争,山水文学,山水画,宗教隆盛与名山建设,因山就势,因境而成,名山科学的萌芽

第10题:

简述国际战略环境演变历程?


正确答案:19世纪前:自由资本主义时代
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时代
20世纪50~90年代:两极对抗
20世纪90年代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