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未来发展。

题目
问答题
简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未来发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


正确答案: (一)基本保障——缴费水平和待遇水平适中。
(二)广泛覆盖——由覆盖劳动者到全体公民。
(三)多个层次-——本保障与补充保障并存。
(四)逐步统一——由制度分割到制度统一。
1.由城乡有别到统筹设计。
2.由地区有别到全国统一。

第2题:

简述中国社会流动的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 发展趋势:从被动服从型到主动选择型;从消极控制型到积极吸引型;从单向型到双向型。

第3题:

试论述中国社会福利服务制度的未来发展方向。


参考答案:按照方便易得、透明性、广覆盖、人性化、个性化标准,在不改变自由主义的混合福利服务模式下,要主意以下几个方面:
(1)大力发展社会服务类非营利组织,按照方便易得、透明和广覆盖的原则,希望它能够成为广大城乡社区里社会服务的主要承担者。
(2)着力推进社会服务的社会工作专业化。只有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才能保证社会服务符合人性化、个性化原则,把那些制度外的个别需求也纳入服务范围内。(3)适当扩大国家补充性福利责任。对于介于“三无对象”和中等阶层中间的困难家庭,国家也应该承担补充性福利照顾责任。

第4题:

简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未来发展。


正确答案: 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目标是:在新型社会保障制度最终定型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全体国民走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并在维护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中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它的分目标包括:
一是尽快实现制度定型;
二是维系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
三是保障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并使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
四是促使新制度的有效性不断提高。
在建设中国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进程中,应当确立大协调观与可持续发展观,突出以为人本和公平的价值取向。
在现阶段,中国社会保障发展的重要任务,就是将社会保障制度上升到国家立法规范的层次,进一步明晰政府在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主要责任,根据责任共担原则明确政府、企业、社会及个人的社会保障责任,在实践中坚持制度建设的多层次化与社会化原则,采取官民结合的手段来调动政府、社会、市场、企业乃至家庭及个人的参与积极性、最终建成一个健全的、覆盖全体国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5题:

简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正确答案: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①1949年10月到1957年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初创阶段;②1958年到1966年的初步调整时期;③1966年至1977年“文化大革命”的停滞甚至倒退时期;④1979年至今的恢复、健全和快速发展时期。

第6题:

简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阶段:
(一)创始阶段。
(二)调整恢复阶段。
(三)较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和继续深化改革阶段。

第7题:

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还存在哪些问题?谈谈你对中国社会保障未来发展的见解。


正确答案: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从当前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新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社会保障明显不足;2.立法滞后3.责任模糊4.新制度的有效性有待提高。
从长期发展的角度出发,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目标,应当是在这种制度最终定型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全体国民走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并在维护经济发展的途中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它的分目标是:1.尽快实现制度定型2.维系整个社会经济的长期稳定协调发展3.保障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4.促使新制度有效性不断提高。
在现阶段,中国社会保障发展的重要任务,就是将社会保障制度上升到国家制订立法规范的层次根据责任共担原则明确政府、企业、及个人的社会保障责任,在实践中坚持制度建设的多层化与社会化原则,采取官民结合的手段来调动政府、社会、市场、企业乃至家庭及个人的参与积极性,最终建成一个健全的,覆盖全体国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8题:

简述中国社会学发展的基本趋势。


正确答案: (1)本土化趋势。中国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主要是“西学东渐”的结果,因此,从它产生的那天起就面临着一个中国化的问题。
(2)国际化趋势。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中国的发展日益引起国际注目,中国社会学的国际化也日益突出。社会学本土化和社会学国际化是两个不同但又紧密联系的过程。
(3)综合化趋势。中国社会的快速全面发展要求社会学及时提供全面准确的描述和解释,这卞必然促进中国社会学的综合化。
(4)盛衰化趋势。随着中国社会学本土化、国际化与综合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快,中国社会学的成熟度亦将不断提高。

第9题:

谈谈你对中国社会保障未来发展的见解。


正确答案: 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通过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修正案,揭示了国民的社会保障权益正在得到确立,预示着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将进入一个较快的发展阶段。
①在讨论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目标时,应当避免陷入认识误区和可能导致不良后果的政策取向。从中长期的发展角度出发,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目标,应当是在这种制度最终定型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全体国民走向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并在维护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中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分目标包括:一是尽快实现制度定型,二是维系整个社会经济的长期稳定协调发展,三是保障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并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四是促使新制度的有效性不断提高,在与时代保持适应的条件下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久远制度安排。
②在建设中国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进程中,应当确立大协调观与可持续发展观,突出以人为本和公平的价值取向。一方面,社会保障不仅要追求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与各项目之间的协调,还应当追求社会保障政策与就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公共财政政策、人口政策登相关政策的协调;不仅要追求制度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要为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有益的、有力的贡献。另一方面,社会保障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为了促进社会公平,从而在制度发展进程中,必须牢固地确立以人为本和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

第10题:

简述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过程及特色。


正确答案: 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过程
到1956年,中国已经初步建立了以国家(通过中央政府)为主要责任主体、城乡单位担负共同责任并一起组织实施的较为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
2、计划经济时代社会保障制度的特色
第一、国家负责。
第二、单位包办。
第三、板块分割。
第四、全面保障。
第五、封闭运行。
第六、缺乏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