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有哪些新的评价理念?

题目
问答题
新课程有哪些新的评价理念?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请谈谈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美术课程评价的意义和方式。


答案:
解析:
(1)意义: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提高审美素养,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 (2)方式:①根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学实际和学生的情况,制定具有开放性的、能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师教学的以及推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指标。②提倡多主体评价。采用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和家长对学生评价等方式,尤其应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③注重表现性评价。运用观察、记录、访谈、录像、录音、摄影等方式收集学生学习表现的信息,对学生在参与美术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④注重质性评价,提倡成长记录评定。成长记录主要有“过程性成长记录”和“成就性成长记录”两类。⑤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包括分数或等级、评语、等级与评语相结合、座谈、学生作品展示等方式,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⑥建立促进美术教师成长的评价体系。⑦建立以美术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美术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促进自身不断成长。

第2题: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新在哪里?


正确答案: 课堂教学评价一直是教师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都是以教师为主,如教师的言语表达是否流畅、教师的板书设计是否合理、教师的情感投入是否具有感染力、教师的教学思路是否清晰,以及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结构合理、详略得当等等,主要关注教师的课堂表现,关注教师是怎么讲的。即使关注到学生的行为表现,也基本上被看作是教师教的回应,或者成为教师教的点缀。总的来说,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表现以教为主,学为教服务的倾向。
新课程指出,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为课堂教学评价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感情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即关注学生是怎么学的。通过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及其过程等学生的行为表现,评价课堂教学的成败。即使关注教师的行为,也是关注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如教师如何组织并促进学生的讨论、教师如何评价和激励学生的学习、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兴趣等,来评价教师课堂行为表现对学生的学的价值。因此,新课堂提出建立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响亮口号。课堂教学评价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这一视角的转变对我国现行的课堂教学、教师教学行为及其相关的教学管理等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全新的启动。

第3题:

新课程实施中的数学教育评价有哪些新特点?


参考答案:(1)数学教育评价与数学教学目标的关系是相互促进关系;(2)数学教育评价是连续的、动态的过程;(3)数学教育评价要更加依据实际情况,主要调控和调节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4)数学教育评价伴随数学教育教学的每个阶段。
 

第4题: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 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正确答案:A

第5题:

语文新课程的理念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第6题:

新课程关于评价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正确答案: 新课程关于评价的基本理念是发展性评价,即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促进课程不断发展。它具体包含三层含义:
①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
②评价提供的是强有力的信息和指导,旨在促进发展,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
③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建构个体的发展,并注重尊重个体的需要与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

第7题: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正确答案: (1)主体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过程性原则
(4)开放性原则

第8题: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评价更关注度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评价。()


参考答案:正确

第9题:

新课程结构的调整本着()、()、()的原则进行,努力使新课程结构适应新的教育理念的要求。


正确答案:综合性;均衡性;选择性

第10题:

在新课程评价理念下,什么样的课算是一堂好课?


正确答案: 新课程倡导“以学论教,教是为了促进学”,作为好课应体现以下六个方面:
1、应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一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2、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
教师讲,学生听,师生交流是单向的。新课程倡导学生学习中的交流应是多向的,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应包括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
3、应该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和充足的时间。
教师要用好教材,但不是只教教材,必须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一定的与教材中的问题相联系的学习材料,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材料中提供的各种信息去进行分析、思考、展开探索。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在小组中交流的时间,交流后整合的时间,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学生的主动学习,师生的互动常常会流于形式。
4、应该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学生是否形成了深层次的理解大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
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学的知识;
②能否基于这一知识作出推论和预测,从而解释相关的现象,解决有关的问题;
③能否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变化了的问题;
④能否综合几方面的相关知识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
⑤能否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中去。这些方面,教师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和练习是可以判断学生对知识真正理解和掌握情况的。
5、应该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
积极的体验会使学生不断产生浓厚的兴趣和需要,对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从中获得兴奋和快乐,而积极的体验建立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之上,建立在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之上,建立在不断的成功与进步之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错误应该得到允许和理解,而不是排斥和打击,学生的创造性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而不是忽略和抹杀。
6、应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方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即培养反省认知的意识,引导学生思考:“我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我的解题途径是否最佳?”“是否还有更好的解题途径?”“今天学的这些知识之间有何联系?”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教师还应重视学生生成性问题的思维过程,不惜打乱、突破原有的课堂教学设计,及时抓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