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战防御阶段里,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相似之处是()。

题目
单选题
在抗战防御阶段里,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相似之处是()。
A

比较积极地抗日

B

主要是依靠军队抗战

C

团结各阶层人民一起抗战

D

在优势日军的进攻下,抗战严重受挫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抗日战争时期全面抗战路线和片面抗战路线两者最大的区别是()。

  • A、采取游击战还是阵地战
  • B、采取哪些方法抗日
  • C、依靠哪些力量抗日
  • D、在正面战场还是在敌后战场抗日

正确答案:C

第2题:

论述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关系。


正确答案: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抗日的主战场,是中国抗战的重要特点之一。这是由当时中国的特殊国情所决定的。
相互关系:两个战场的关系实际上是国共两党携手合作关系的一部分。他们是相互依存的,其目标都是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在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抗击了侵华日军的主要兵力,从战略上掩护了敌后战场的开辟。可以说,在战略防御阶段,没有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就没有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就不会使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彻底破产;而没有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就没有战略相持阶段的迅速到来。在战略相持阶段,正面战场仍坚持对日作战,但战略地位日益降低,敌后战场在全民族抗战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国共双方在战役或战斗中的配合日益减少,但两个战场仍保持着互为支持的战略配合关系。可以说,在相持阶段,若没有正面战场的继续抵抗,就没有敌后战场反“扫荡”斗争的胜利;而没有敌后战场反“扫荡”斗争的胜利,正面战场就不可能坚持抗战到底,战略反攻也就不可能迅速到来。从1944年4月开始,正面战场又重新成为日军战略进攻的重点,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时,敌后战场展开了仍属游击性质的局部反攻。这时,两个战场的对立和各自的独立性更为突出,但战略上的相互配合一直维持到抗战胜利。总之,两个战场相互配合、互为依存的关系一直贯穿整个抗战时期。

第3题:

简述抗战时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区别和联系。


答案:(1)联系:在抗战防御阶段,正面战场抗击了侵华日军的主要兵力,从战略上掩护了敌后战场的开辟。在抗战相持阶段,正面战场仍坚持对日作战,但战略地位日益降低,敌后战场在全民族抗战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国共双方在战役或战斗中的配合日益减少,但两个战场还是保持着互为需要的战略配合关系。(2)区别:①抗战路线不同。前者推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后者实行动员和依靠全民族一切力量的全面抗战路线。②抗战的坚决态度不同。国民党坚持其反共反人民的立场,政治态度具有两面性,抗战后期更是抵抗势头减弱,反共现象增长;共产党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和分裂,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后期抗击着侵华的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③依靠的武装力量不同。前者是国民党政府的 200 万正规军,同时依赖美英援助;后者是中共领导和指挥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还有民兵,经济上主要是自力更生。④战场范围不同。前者在国民政府的统治区域内划分成若干战区,阻击敌人的进攻;后者在日战区创建若干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⑤作战规模和方式不同。前者多是大兵团的大会战,打的是以阵地防御为主的正规战;后者是小规模的伏击战,打得基本上是游击战和有条件下的运动战。⑥战略地位不同。前者在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作用,逐步上升为主战场。到抗战后期,敌后战场的局部反攻与正面战场的大溃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4题:

下列关于抗战防御阶段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是主战场
  • B、蒋介石集团口头上抗战,行动上妥协
  • C、日本用主要兵力进攻敌后根据地
  • D、蒋介石组织正面会战,力图争取时间,坚持抗战

正确答案:D

第5题:

抗战时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主要区别是()

  • A、抗战的领导不同
  • B、抗战路线不同
  • C、作战方式不同
  • D、战略地位不同

正确答案:A,B,C,D

第6题:

试析抗日战场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关系。


正确答案: 事实上,抗战期间,国共两党虽有“兄弟阋于墙”的一面,但主要的方面还是“外御其侮”。正面战场:以国民政府为主,抗战初期抗击了侵华日军大部分,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即单纯依靠政府与军队,而不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其原因主要是蒋企图依靠英美支持,一举击溃日本,从而避免人民力量在抗战中强大而威胁蒋的统治。敌后战场:即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在战略防御阶段是抗战主战场,执行的全面抗战路线(1937年洛川会议),即动员全民族一切抗日力量争取抗战的胜利。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是相互紧密联系的,正面战场要承受敌人主力的攻击,压力通常很大,但敌后战场一般都是游击战,扰乱敌人,起围魏救赵,釜底抽薪之功效,减轻正面战场压力!我国8年抗日时期,国共合作,国民党负责正面战场,共产党负责敌后战场,因为当时,国民党实力比较雄厚,承受得住日本的正面进攻,虽然节节失利,但不可否认,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所承受的牺牲。两个战场的关系实际是国共两党携手合作关系的一部分,他们是相互依存的,其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驱逐日寇的总目标是是一致的。在战略防御阶段,没有国民政府的正面战场的积极抵抗,就没有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而没有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就没有战略相持阶段的迅速到来。在战略相持阶段,若没有正面战场的继续抵抗,就没有敌后战场反“扫荡”的胜利;而没有敌后反“扫荡”的胜利,正面战场就不可能坚持抗战到底,战略反攻也就不可能到来。在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运动中,两个战场互相配合,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第7题:

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主要在于()

  • A、掌握战争主动权
  • B、配合敌后战场
  • C、粉碎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
  • D、消灭日军的主力

正确答案:C

第8题:

简述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比较。


参考答案: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抗日的主战场,是中国抗战的重要特点之一。这是由当时中国的特殊国情所决定的。
相互关系:两个战场的关系实际上是国共两党携手合作关系的一部分。他们是相互依存的,其目标都是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
相互区别:
(1)抗战路线不同:前者推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后者实行动员和依靠全民族一切力量的全面抗战路线;两条抗战路线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抗战,而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由于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2)依靠的武装力量不同:前者是国民党政府的200万正规军;后者是中共领导指挥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还有民兵。
(3)战场范围不同:前者在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区域划分若干战区,阻击敌人的进攻;后者是在日军占领区内创建若干抗日根据地,把敌人后方变成抗日前线。
(4)作战规模和方式不同:前者多是兵团大会战,打的是阵地防御为主的正规战;后者是小规模伏击战,打的基本上是游击战和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
(5)战略地位不同:前者在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作用,是抗战的主战场;后者在战略相持阶段起主导作用,逐步上升为抗战的主战场。
两个战场的作用:在政治上保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致破裂,在军事上保证了抗日战争成为一场持久战。


第9题:

下列关于相持阶段两个战场演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正面战场消极抗战形势恶化
  • B、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的主战场
  • C、正面战场仍在一定程度上起了牵制日军的作用
  • D、正面战场的战略地位日益降低

正确答案:A,B,C,D

第10题:

下列有关抗日战争期间两个战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总体上基本是相互配合的
  • B、两个战场都实行了全面抗战的路线
  • C、正面战场在抗战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 D、敌后战场成为后来的主要战场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