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方面,孟子和荀子各持什么观点?

题目
问答题
在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方面,孟子和荀子各持什么观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持这种观点的教育家是( )。

A.孟子

B.荀子

C.格塞尔

D.威尔逊


正确答案:B
苟子是性恶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生来就是恶的,需要外在力量加以调教。孟子、格赛尔、威尔逊是内发论的代表人物,认为人的发展依靠人的本性和内在力量。

第2题:

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持内发论观点的代表人物有( )。A.孟子B.荀子C.威尔逊D.格赛尔E.洛克


正确答案:ACD
内发论观点的代表人物有中国的孟子、美国的威尔逊和格赛尔。

第3题:

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持外铄论的观点的人物有( )。

A.洛克

B.孟子

C.华生

D.荀子

E.弗洛伊德


正确答案:ACD
外铄论认为个体心理发展的实质是环境影响的结果,其代表人物有:苟子、洛克、华生等。内发论观点又称自然成熟论、预成论、生物遗传决定论等,其代表人物有:孟子、高尔顿、弗洛伊德、威尔逊、格塞尔等。

第4题:

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持外铄论观点的人物有()。
A.孟子
B.荀子
C.华生
D.格塞尔
E.洛克


答案:B,C,E
解析:
孟子是内发论者,格塞尔强调成熟机制,他们两个都不是外铄论者。

第5题:

阅读材料:
孟子说“人之性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又说:“食色,性也.”荀子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人为)也.”
根据材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孟子和荀子在人的本质问题上的观点是什么,错在哪里?
(2)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本质的基本观点.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
(1)孟子和荀子都把人的自然属性说成人的本质特征,把人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的人的善恶,趋利避害等说成人的根本属性,并且从抽象人性论出发把人性说成与生俱来的永恒不变的人类共同本性.他们不懂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离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离开社会关系考察人性,取消了人的社会本质,抹煞了人同动物的本质区别.因此,它是一种唯心史观.
(2)人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思维属性.自然属性是动物和人都具有的.但动物没有社会属性和思维属性.①人的本质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二者缺一不可.②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社会属性存在的基础,没有人的自然属性、就不可能有人的社会属性.③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它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的方面.人的思维属性也是由社会属性派生出来的.因此,人的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根本的属性.

第6题:

孟子从“施仁政”的政治主张和“性善论”的哲学思想出发,一方面强调教育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强调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7题:

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持这种观点的教育家是()。

A.孟子
B.荀子
C.格赛尔
D.威尔逊

答案:B
解析:
荀子是性恶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生来就是恶的,需要外在力量加以调教。孟子、格赛尔、威尔逊是内发论的代表人物,他们认为人的发展依靠人的本性和内在力量。

第8题:

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持外铄论的观点的人物有( )。

A.孟子

B.荀子

C.华生

D.格塞尔

E.洛克


正确答案:BCE
孟子是内发论者,格塞尔强调成熟机制,他们都不是外铄论者。

第9题:

孟子和荀子教育思想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嘬璧 方面?


答案:
解析:
(1)关于人性与教育作用:孟子认为 人人具有先验的“良知”“良能”,提出“性善论”; 荀子则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提出“性恶论”。孟 子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发展本性,荀子认为教育 的作用在于改变本性,实际上二者是相互补充、 相辅相成的。孟子着重论证了封建地主阶级道 德观念的合理性和实施封建教育的可能性;荀子 力图说明树立封建地主阶级道德观念和实施封 建教育的必要性。 (2) 关于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孟子认为教 育目的是“明人伦”,决定了教育内容是以孝悌为 主的道德教育;荀子认为教育目的是培养各种治 术人才,教育内容就是《诗》《书》《礼》《乐》《春 秋》等。 (3) 关于教学的主张:孟子主张“内发”,荀 子主张“外求";孟子强调“思”,荀子重视“学”; 孟子把教学或学习看作是“存养”“内省”“自得” 的过程,荀子把教学或学习看作是“闻、见、知、 行”等环节。

第10题:

在有关人的身心发展动因问题上持内发论观点的是()。

A.孟子
B.荀子
C.洛克
D.华生

答案:A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