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传统惯例和各种宪法文件,英王是()。

题目
多选题
按照传统惯例和各种宪法文件,英王是()。
A

世袭的国家元首

B

立法机关的组成部分

C

法院的首领

D

武装部队的总司令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关于宪法惯例和宪法判例的表述,错误的是哪一项?

A.宪法惯例是这样一些习惯或传统,它们没有出现宪法条文中,但与宪法有同等效力

B.宪法惯例主要依靠公众舆论而不是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

C.我国有宪法惯例,没有宪法判例

D.在英国,“国王临朝而不理政”、“英王提名下议院多数党领袖为首相”、内阁集体对下院负政治责任,共进共退”等都是宪法判例


正确答案:D
19.【答案】D 【考点】 宪法惯例和宪法判例【解析】 在英国,“国王临朝而不理政”、“英王提名下议院多数党领袖为首相”、“内阁集体对下院负政治责任,共进共退”等都是宪法惯例。所以D错误,为应选项。

第2题:

在英国宪法中,很多重要的宪法原则和制度,比如英王虚位制度、英王统而不治和超越党派的性质、内阁的产生和活动原则、英王不参加内阁活动、文官制度的无党派性等都是()。


参考答案:宪法惯例

第3题:

宪法惯例是宪法渊源之一,下列关于该种宪法渊源的判断有误的为?

A.宪法惯例没有具体法律形式

B.宪法惯例与宪法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C.宪法惯例是司法机关在审判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具有宪法效力的判例

D.宪法惯例不具有国家强制力,依靠公众舆论保证实施,违反宪法惯例不会引起违宪审查


正确答案:A

第4题:

1164年英王亨利二世颁布的《克拉伦敦宪法》中“宪法”的含义是()。

A、皇帝的诏书、谕旨

B、有关规定城邦组织与权限方面的法律

C、市民议会制定的普通法

D、确认英王与教士关系的法律


参考答案:D

第5题:

按照传统惯例和各种宪法文件,英王是( )。

A. 立法机关的组成部分

B. 世袭的国家元首

C. 武装部队的总司令

D. 法院的首领


参考答案:A B C

第6题:

下列关于英国宪法构成的表达,正确的是()。

A.由宪法典、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宪法判例等构成

B.由宪法典、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等构成

C.由宪法典、宪法性法律、宪法判例等构成

D.由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宪法判例等构成


正确答案:D

第7题:

下列关于宪法分类的表述,正确的是哪一项?( )

A.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的分类是由英国宪法学者戴雪最早提出来的

B.凡是以文字或者文件形式体现出来的宪法就是成文宪法 (⊙o⊙)

C.1889年的日本明治宪法和1830年法国的宪法都是钦定宪法

D.英国的不成文宪法是由不同历史时期颁布的宪法文件、宪法判例和宪法惯例构成的


正确答案:D
D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最早由英国宪法学者J.蒲莱士提出的宪法分类;成文宪法是指具有统一法典形式的宪法;1830年的法国宪法是协定宪法。

第8题:

下列关于宪法分类的提法哪一种正确?( )

A.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是由英国宪法学者戴雪最早提出的宪法分类

B.凡是以文字或者文件的形式体现出来的宪法就是成文宪法

C.1889年的日本明治宪法和1830年的法国宪法都是钦定宪法

D.英国的不成文宪法是由不同历史时期颁布的宪法性文件、宪法判例和宪法惯例构成的


正确答案:D
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是由英国宪法学者J·蒲莱士最早提出的宪法分类;成文宪法是指具有统一法典形式的宪法;1830年的法国宪法是协定宪法。

第9题:

英国不成文宪法的表现形式有()。

A.宪法性文件

B.宪法性惯例

C.宪法性判例

D.权威学者的论述


参考答案ABCD

第10题:

共用题干

宪法惯例是宪法渊源之一,下列关于该种宪法渊源的判断有误的为、()
A、宪法惯例没有具体法律形式
B、惯例与宪法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C、宪法惯例是司法机关在审判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具有宪法效力的判例
D、宪法惯例不具有国家强制力,依靠公众舆论保证实施

答案:C
解析:
我国现行《宪法》有138条正文,31条修正案。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是1988年修正案的规定。将县级人大的任期由3年改为5年,是1993年《宪法修正案》的规定。而2004年《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修改为: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增加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将乡镇人大的任期由3年改为5年。


参见1993年的《宪法修正案》,该次修正案有9条,涉及了A、D两项。B、C项分别是1988年和1999年修正案的内容。


宪法原则是制定和实施宪法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最基本准则,主要包括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法治原则和权力制约原则。我国《宪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就是人民主权原则在我国宪法中的具体体现。在人权原则上,社会主义宪法有自己的特点,它强调人权的阶级性,并通过人权的阶级性谋求人权的普遍性,所以选项C错误。在权力制约原则上,资本主义国家宪法中权力制约原则主要表现为分权原则,而在社会主义国家宪法中权力制约原则主要表现为监督原则。


A、B项是宪法基本理论问题,都是正确的。《宪法》第64条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法律和其他议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由此可见,C项是错误的。《宪法》第67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下列职权: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解释法律……《立法法》第42条第1款规定:法律解释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由此可见,D项是正确的,故选A、B、D项。


一般说来大多数宪法典由三部分构成:序言、正文和附则。但是并非所有的国家都有序言和附则,故A项错。宪法典三部分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故B项正确,C项错误。宪法典只存在于成文宪法的国家,不成文宪法国家的宪法以单行的法律文件形式表现出来,并不存在一部宪法典,故D项错。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效力的最高性并不仅仅表现在正文,序言和附则也具有同样的效力。特别注意宪法附则,其虽然具有一般性和临时性的特点,但其效力仍然和正文部分相同,并不适用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


宪法惯例是指宪法条文无明确规定,但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存在,并为国家机关、政党及公众所普遍遵循,且与宪法具有同等效力的习惯和传统。宪法惯例的特征有三:(1)它没有具体的法律形式,其内容并不明确地规定在宪法典或宪法性法律中,而是散见于一些报刊、政治家的演说、法院的判例以及政治实践中形成的习惯之中。(2)它的内容涉及国家的根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3)它主要依靠舆论而不是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据此,A、B、D三项均正确。C项是宪法判例的含义。


A项中,宪法典并不是各国都有的宪法渊源,如不成文宪法国家就没有宪法典。宪法性法律的效力与普通法律的效力相同,不具有最高性,之所以将其称为宪法性法律,不是因为其具有最高效力,而是其内容应是一国宪法应规定的内容。所以B项不正确。D项中,国际条约能否成为一国宪法的渊源,关键在于该国的参与与认可。还须注意的是,并不是一国参与或认可该条约,该条约即成为该国宪法渊源,因为国际条约在本国是否具有宪法地位,各国的实践是不同的。所以,只有C项正确。


宪法规范与一般的法律规范相比,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一是根本性;二是最高权威性;三是纲领性;四是原则性;五是相对稳定性。因此,选项A、B、D正确。由法律规范的原则性所决定,可以引申出它的较强适用性和无具体惩罚性的特点。在宪法的条文中没有违反宪法的具体惩罚性规定,但是,无具体惩罚性并不等于无制裁性,宪法自身规定的违宪审查制度中类似对违宪的法律、法规的宣告无效或撤销这样的宪法规范实际上就是一种制裁。因此,选项C错误。可以看出司法考试已经不仅仅是法条的考查,开始向理论的方向倾斜。这是考生在复习的时候应当引起注意的。


宪政是以民主政治为核心,以法治为基石,以保障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宪政的主要特征:宪法实施是建立宪政的基本途径,建立有限政府是宪政的基本精神,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是宪政的集中表现。宪法是宪政的前提,宪政则是宪法的生命,宪法是静态的宪政,宪政是动态的宪法。


在条约和宪法的关系上,我国宪法没有做出具体规定,对我国所加入的条约,我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认真履行所承担的相关义务,但并没有坚持条约高于宪法的原则之说。故D项说法错误。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