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恺之在《论画》中提到了“迁想妙得”、“()”的美学思想。

题目
填空题
顾恺之在《论画》中提到了“迁想妙得”、“()”的美学思想。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如何理解“迁想妙得”?


参考答案:迁想妙得是中国绘画美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主要指基于生活体验基础之上的精思熟虑、绝想佳构,既反映了主观与客观的联系,又对画家提出了精于思索、捕捉精髓的更高要求。所谓“迁想”,可以理解为画家作画之前,先要观察、研究所描绘的对象,深入体会,揣测对象的思想情感;所谓“妙得”,即通过“迁想”、实践,正确把握、理解客观对象的性质特征,经过分析、提炼,获得生动的艺术构想,做到胸中有数。

第2题:

作品()是顾恺之“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理论的具体体现。

  • A、《女史箴图》
  • B、《论画》
  • C、《画云台山记》
  • D、《晋魏胜流画赞》

正确答案:A

第3题:

顾恺之是东晋画家。字长康,小字虎头,无锡人。工诗赋,擅书法,尤精绘画,有()“三绝”之称。多作人物肖像及神仙、佛像、禽兽、山水等。“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对中国画有很大影响。

A、才绝

B、画绝

C、痴绝

D、书绝


正确答案:A,B,C

第4题:

顾恺之提出“迁想妙得”思想的含义,是提倡画家与()之间主与客的互相联系。


正确答案:以形写神

第5题:

“迁想妙得”


正确答案:东晋顾恺之的绘画理论主张。 “迁想”指画家艺术构思过程中的想象活动,把主观情思“迁入”客观对象之中,取得艺术感受。“妙得”为其结果。即通过艺术家的情感活动,审美观照,使客观之神融合为“传神”的、完美的艺术形象。这是对绘画审美活动和艺术构思特点的最早的概括,成为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的美学原则。

第6题:

顾恺之的绘画理论以“以形写神”为中心,辅之以()等,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

  • A、迁想妙得
  • B、悟对通神
  • C、玄赏
  • D、置陈布势

正确答案:A,B,C,D

第7题:

例举历代画论中关于“迁想妙得”(形象思维)的论述。


正确答案: ①东晋顾恺之《论画》。“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
②南朝宋宗炳《画山水序》。“夫以应目会心为理者,类之成巧,则目亦同应,心亦俱会。”
③北宋郭熙《林泉高致》“欲夺其造化,则莫神于好,莫精于勤,
④北宋苏轼《文与可画竹记》“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綢(虫字旁)蝮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⑤明代王履《华山图序》俗情喜同不喜异,藏诸家,或偶见焉,以为乖于诸体也,怪问何师?余应之曰:“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

第8题:

以形写神“迁想妙得”“悟对神通”这些观点是我国古( )提出的

A.吴道子

B.顾恺之

C.韩晃

D.李唐


正确答案:B

第9题:

中国绘画理论最早的功能说是()。

  • A、“使民知神奸”
  • B、以形写神
  • C、存形莫善于画
  • D、迁想妙得

正确答案:A

第10题:

顾恺之在《论画》中提到了“迁想妙得”、“()”的美学思想。


正确答案:以形写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