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景观文化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各有什么特征?

题目
问答题
自然景观文化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各有什么特征?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自然景观文化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农业社会阶段、工业社会阶段、后工业社会阶段。
农业社会阶段,其特征是图腾崇拜、神化崇拜;
具有自然景观决定人类文化的倾向。
工业社会阶段,其特征是以人为本,具有人的意志控制自然景观的倾向。
后工业社会阶段,其特征是理性回归自然,趋向于自然景观和人类的协调,实现人类和自然共同持续发展的双赢局面。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质量概念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主要特征是什么?


正确答案: (1)符合性的质量  追求的是产品合格,仅从生产者立场出发,忽视了顾客的需求。
(2)适用性的质量 考虑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具有动态意识。
(3)全面质量(顾客满意)质量  覆盖产品整个寿命周期的质量,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系统,以持续降低成本,增加顾客满意为目标。

第2题:

教育学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1)学科萌芽阶段:特点:对教育问题的研究已经开始,但只是停留在对教育经验的总结和教育现象的描述上,且带有一定的主观臆断性。研究的结果散见于哲学理论学之中。
(2)学制初步形成阶段:特点:教育学已从哲学、论理学中分化出来,逐步形成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
(3)学科科学化阶段:特点:由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实验心理学、解剖学生理学的发展,使教育学在整体上和局部上都向着科学化方向发展。
(4)现代化发展阶段:特点:教育理论不断深化;教育理论流派不断增多;教育学的内容、结构、体系和方法都向着现代化方向发展。

第3题:

系统工程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答:1.萌芽阶段(1940~1957年)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进行个别研究和简单应用,实践成果为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发展阶段(1957~1965年)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自觉应用,理论与方法得到进一步发展.3.基本成熟和发展阶段(1965年至今)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理论逐步完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并在各个社会实践领域得到普及.

第4题:

城市化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每一阶段具有哪些特征?


正确答案: 1步行城市
所谓步行城市是指没有大规模利用现代交通工具以前,城市活动主要以步行为主。这时的城市住房和基本生活物资也主要是自给自足。
2工业化城市
1.技术进步
2.交通运输
3.人口的流动与迁移
3郊区化城市
由于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开始分化,出现了许多非生产性的城市。4多样化城市
由于城市郊区化带来的城市空心化和贫困人口在城市中心地带的大量聚集对城市发展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很多城市在试图寻求引导富人重新回到城市中心的办法。这时城市的郊区化和逆郊区化同时出现。

第5题:

农业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什么特征?


正确答案: 农业发展总体上经历过三个阶段:(1)刀耕火种阶段。刀耕火种又称为转移农业、轮歇栽培、撂荒制等,该方法用火烧的方法清理土地,然后种植作物,经过1~3年后,撂荒闲置多年,用于恢复植被和地力,作物生产则转移到新的地段进行。刀耕火种是在人少地多、生产工具落后条件下的一种农业方式。其能够延续的关键是:A.有足够的周转的土地,能够让土地撂荒后获得良好的恢复时;B.在农业耕作阶段,采用各种方法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土地肥力、平衡食品产出结构。
(2)传统农业阶段。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传统农业主要是指依赖本地投入,主要使用人力、蓄力,农耕地块不再经常转移的固定农业。传统农业最重要的挑战是对农田土壤肥力的维持。在东方和西方,根据各国的本国国情采用不同的策略以迎接挑战。在传统农业阶段,由于社会的发展还处于农业社会或者工业化初期,农业投入基本依赖当地的人力、蓄力和周围的生物资源和水土资源。通过长期的摸索和经验累积,传统农业采用了一系列方法维护土壤肥力。这些方法包括秸秆还田、种植绿肥、粪便回田、堆肥制作、作物轮作、作物间作、草田轮作、休耕等方法。相对工业化农业,传统农业的产品商品率低、劳动生产率低、土地生产率低,但是相对投入的商业辅助能而言,产出效率却很高。(3)工业化农业阶段。工业化农业的最大特征是高的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产品商品率。工业化农业的过程使大量劳动力离开农业,投身到工业和服务业中,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生产率的提高可以避免大量开垦边际土地。工业化农业尽管以工业品的投入为标志,但是整个农业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变革,越来越多的自然过程为人工过程所替代,越来越多的自然投入被人工投入所取代,自然界微妙复杂的关系大量被人类工业化思维的规格化、简单化和直线关系所主导。

第6题:

软件生产经历了几个阶段?各有何特征?


正确答案:软件生产至今已经历了三个阶段:
(1)程序设计时代(1946-1956):这个阶段的生产方式是个体手工劳动,使用的工具实际其语言、汇编语言。开发方法是追求编程技巧,追求程序运行效率。硬件特征是价格贵、存储容量小,运行可靠性差。软件特征是只有程序、程序设计概念,不重视程序设计方法。
(2)程序系统时代(1956-1968):这个阶段的生产方式是作坊式的小集团合作生产,生产工具是高级语言,开发方法仍就靠个人技巧,但开始提出结构化方法。硬件特征是速度、容量、工作可靠性有明显提高。软件特征是程序员数量猛增,但开发技术没有新的突破,开发人员的素质和落后的开发技术不适应规模大、结构复杂的软件开发,导致软件危机的产生。
(3)软件工程时代(1968至今):这个阶段的生产方式是工程化的生产,使用数据库、开发工具、开发环境、网络、分布式、面向对象技术来开发软件。硬件特征是向超高速、大容量、微型化以及网络化方向发展。软件特征是开发技术有很大进步,但是未能获得突破性进展,软件价格不断上升,没有完全摆脱软件危机。

第7题:

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的前文化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某个特定阶段孕育发生的。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不那么自觉的历史阶段。如果要为这个阶段命名,也许把它叫做中国传统文化的前文化时期比较确当。中国传统文化的创生时期。这个历史阶段大体上是指中国的奴隶制社会,包括夏、商、周三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古代转型时期。这个时期指的是东周——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被人们称为中华文化的“轴心时代”或原典创制时期,其文化表征是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各家既相互批判,又相互吸收、渗透、融合,对当时的社会、历史和人生的大变局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政治、经济方略,建构适应未来的文化思想方案。中国传统文化的制度凝定与丰富、发展和普泛化时期。这一时期绵延久远,从秦汉两代一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夕,经历了二千年以上的历史。中国传统文化的近代转型期。这个转型期指的是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标志的一种历史变化。

第8题:

西方近代和现代园林发展分别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这些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西方近代园林经历了两个阶段:
①传统园林思想变革和城市公园的兴起:自然风景园的形成。
②城市绿地系统出现:把公园、滨河绿地、林阴道连接起来。
现代园林经过了三个阶段:
①徘徊阶段:摆脱了刻板的模式,变得丰富而充满活力。
②萌芽阶段:反对传统模式,在设计中强调装饰效果。
③成型阶段:现代主义之风渐渐刮起,不断的发展中到目前已基本成熟。

第9题:

汽油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这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汽油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52—1957年。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以提高发动机动力性为主要动力性为主要目的,把飞机发动机燃油喷射技术成功的移植到车用汽油发动机上。
第二阶段为1957—1979年。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以减少有害物排放量、降低燃油消耗为主要目的,以空燃比和点火提前角为主要控制内容,相互独立的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和电子控制点火系统相继开发成功,汽油发动机的运行控制进入
电子控制的新阶段。
第三阶段为1979年至今。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把原先相互独立的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和电控点火系统整合为一个系统,即发动机集中管理系统开发成功并投入实际应用。

第10题:

唐以前的咏物诗发展经历了哪两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咏物诗在唐以前的发展,主要有两个重要的阶段:一是建安时代,这一时期咏物诗的创作虽然并不是很多,但作为咏物诗重要的藉质——“以比喻来寄托情志”——已经形成了。二是南朝的齐梁时代。这时期的文学朝着唯美的方向发展,文风的转变,促使咏物诗更重视社交性,甚而发展到游戏遣兴的地步,风格随之趋于浮华纤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