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本质上是一种“念读”,是一种应用型的朗声阅读。

题目
判断题
朗读本质上是一种“念读”,是一种应用型的朗声阅读。
A

B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阅读教学中应要求学生运用()等阅读方法。

A.指读

B.默读

C.朗读

D.诵读


参考答案:BCD

第2题:

朗读草稿,发现问题进行修改的方法是:()。

A、念读修改法

B、热加工法

C、冷却修改法

D、“集体会诊”法


参考答案:A

第3题:

()是一种阅读方法,是进行阅读训练的第一基本技能。

A、理解

B、鉴赏

C、朗读

D、分析


参考答案:C

第4题:

有关阅读教学,错误的是( )。

A.阅读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与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取代学生的阅读
B.阅读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要扩大阅读面,要多读网上文章
C.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与远离书本的过度发挥
D.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与默读,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答案:B
解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并没有提出“要多读网上文章”。因此选择B项。

第5题:

阅读《行路难》的课例评析,回答问题。

本课是《行路难》设计的朗读课型。目标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层层朗读推进对文本的理解,但朗读在课堂中体现得不到位。首先,从形式上讲,这节课采用了自由读、范读、个人展示读、师生配合读几种形式,但教学设计中的分角色读、轮读在课堂上未体现。其次,从时间上说,学生自由读2分钟,范读1分钟10秒,展示读1分钟,齐读2分30秒,配合读31秒,合计7分11秒,对一节朗读课讲,在90分钟的课上占的比例太小。再次,从参与人数来说,除了两个自由读,三个齐读,70名学生只有6名学生朗读,课堂参与度不够。

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教师的预设和课堂生成是一致的
B.教学内容设计有效达成了教学目标
C.多样的朗读形式意在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D.有限的课堂时问不利于朗读的充分展开

答案:C
解析:
知识点:对阅读教学设计的分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要求:要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语文学习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语文教学基本任务应该是:以能力训练为主,重视文化熏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阅读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上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考生需结合选项和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来对选项进行分析。

A项:从课例评析可以看出,朗读在课堂中体现的不到位,教师的预设和课堂生成并不一致。A项理解错误。与选项不符,排除。

B项:从课例评析可以看出,朗读的形式、时间、参与人数都没有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B项理解错误。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阅读目标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层层阅读推进对文本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C项理解正确。与题干相符,当选。

D项:从课例评析中并不能看出“有限的课堂时间不利于朗读的充分展开”。D项分析错误。与题干不符,排除。

第6题:

( )是仔细、深入地揣摩和研读课文,字斟句酌,边读 边 深 入理解思考的一种阅读方法。

A.浏览

B. 鉴赏

C. 分析

D. 精读


正确答案:D

第7题:

阅读《行路难》的课例评析,按要求回答问题。
本课是《行路难》设计的朗读课型,目标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层层朗读推进对文本的理解,但朗读在课堂中体现的不到位。首先,从形式上讲,这节课采用了自由读、范读、个人展示读、师生配合读几种形式,但教学设计中的分角色读、轮读在课堂上未体现。其次,从时间上说,学生自由读2分钟,范读1分钟10秒,展示读1分钟,齐读2分30秒,配合读31秒,合计7分11秒,对一节朗读课讲,在90分钟的课上占的比例太小。再次,从参与人数来说,除了两个自由读、三次齐读,70名学生只有6名学生朗读.课堂参与度不够。
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教师的预设和课堂生成是一致的
B、教学内容设计有效达成了教学目标
C、多样的朗渎形式意在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D、有限的课堂时间不利于朗读的充分展开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教学评价。从《行路难》的课例评析来看,教师的预设与课堂的生成不一致,如分角色读、轮读未体现,所以A选项错误。朗读的形式、时间和参与度都与预设有一定的差距,可见教学目标达成有困难,所以B选项错误。D选项中“有限的课堂时间不利于朗读的充分展开”理解有误。故选择C选项。

第8题:

关于"读书的厚度就是写作的深度”理解不恰当的是()

A、读书要读经典,而且要读深

B、反复朗读经典书目,读透了再往宽广方向发展

C、读了书记不住,写文章时也不会用,所以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并不密切

D、阅读对写作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答案:C

第9题:

下列关于阅读方法的观点,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朗读技巧的训练只要做到停顿、重音、语调三个方面即可
B.朗读常见的方式有教师范读、学生单读、学生齐读、学生分角色朗读
C.默读是快速阅读的理想方式
D.精读要求仔细、准确、精细地分析读物

答案:A
解析:
A选项,朗读技巧的训练还有其他的注意事项比如朗读的节奏、普通话的要求等等,综上,A选项正确。

B、C、D选项,说法正确,故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第10题:

朗读能力的培养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最低层次是()朗读;是()地读;()地读。
正确清楚;准确流利;传情达意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