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最先转换的是()

题目
单选题
在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最先转换的是()
A

地域的转换

B

职业的转换

C

身份的转换

D

户籍的转换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健康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不能以剥夺农村为手段来发展自己。因为城市并不必然代表先进,农村更不意味着落后。工业区边界的推进和农田的退缩并非天然正当的。如果单纯依据经济效率,则自然用地必然比不上农用地,而农用地又必然比不上工业和城市用地。但这不是城市无止境地侵蚀农村的理由。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农村的价值会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不断增加。考察一座城市的发展是否健康,一定要看它与周边农村的关系是否和谐。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城市不顾实际需要,狂热圈地影响城市化进程 B.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和农村的发展不能单纯依据经济效率 C.推进健康的城市化,城市需与周边农村和谐发展 D.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价值日益凸显


正确答案:C
文段先提出在健康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不能无止境地侵蚀农村,接着以发达国家的经验验证农村的价值,最后提出与周边农村的关系和谐与否是考察城市发展是否健康的标志。文段尾句为主旨句,C项表述与此相符,为正确选项。

第2题:

有人说,阻碍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根本问题是农村教育的不发达,文化知识水平偏低的农民即便进入城市,也只能从事最简单的体力劳动,而城市化程度越高,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也越高,最终农民中大部分人依然要从城市退出。可是,农村教育的落后恰恰是政府过失,绝不能以此延缓户籍改革和城市化进程。
这段文字旨在强调:

A.农村教育的不发达阻碍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B.城市化程度与其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成正比
C.绝不能因农村教育落后而延缓城市化进程
D.农村教育的落后与政府的过失有直接关系

答案:C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援引一些人的观点,认为阻碍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根本问题是农村教育的不发达。第二句通过“可是”引出重点内容“农村教育的落后恰恰是政府过失,绝不能以此延缓户籍改革和城市化进程”。即文段强调的就是城市化与农村教育之间的关系。
第二步,对比选项。C选项是主旨的同义替换项。A项、B项属于开头援引观点部分的内容,非重点,D项没有提到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

第3题:

当前我国城市化的主要发展方向是()

A一步到位,促进农村的城市化建设

B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积极发展中小城市

C城乡工业在公平竞争中共同发展

D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减少农村人口压力,促进农村城市化

此题为单项选择题。


参考答案:B

第4题: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的历史分期如何?


正确答案: 解放后至今的城市化进程大致可以划分为5个时期:
(1)城市化起步与正常发展时期(1949-1957年);
(2)城市化过度发展时期(1958-1960年);
(3)城市化的调整阶段(1961-1965年);
(4)城市化的严重停滞阶段(1966-1976年);
(5)城市化恢复正轨和健康发展阶段(1977年至今)。

第5题: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充分和必要条件()。

  • A、农业发达
  • B、农业剩余
  • C、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 D、工业化

正确答案:B

第6题:

目前我们的城市化道路走了一条不符合中国的道路,为什么?一是现有的城市发展是“关 起门来搞城市化”,把农民关在城外,自己在城内搞现代化,这是为城市“锦上添花”,而不 是搞农村“人口城市化”。二是我们在城市化道路上搞“天女散花”,强调大力发展小城镇, 因为“小城镇,大战略”,能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问题。这是一种错误的战略选择和过 时观念。实际上这是一种“离土不离乡”传统观念的延续,它实质上就是不愿意让农民进 大中城市,不许他们分享大中城市积累的文明成果。
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 )。

A.城市化就是让农村人口城市化
B.城市化就是使农村人口进人大中城市
C.城市化就是让农民离土又离乡
D.城市化道路选择要考虑中国国情

答案:D
解析:
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文段的结构是总分结构,文段的第一句就是文段的主旨句,即我国的城市化道路选择要考虑中国国情。本题答案为D项。

第7题:

在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最先转换的是()

  • A、地域的转换
  • B、职业的转换
  • C、身份的转换
  • D、户籍的转换

正确答案:B

第8题:

我国城市化的主要途径是()

A.一步到位,促进农村的城市化建设

B.推进农村城镇化,走“乡镇企业—城镇企业—城市工业”的道路

C.城乡工业在公平竞争中共同发展

D.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减少农村人口压力,促进农村城市化


答案B

第9题:

结合实际,讨论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正确答案: 1.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的根源。
造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超量存在的基础是农村人口的超量存在和农村人口比例过大,而土地资源相对稀缺。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非农经济发展滞后,导致农村内部就业条件相对不足等都是导致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超量存在的重要原因。然而,造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超量存在的最重要根源则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二元经济结构。维系二元经济结构的制度性因素排除了劳动力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的可能性,特别是剥夺了农民在城市定居和就业的权力;中国特色的以重工业为核心的工业化道路,鼓励发展的是资本密集型产业,结果,工业部门人均资本拥有量迅速上升,而同量资本吸纳的劳动就业人员越来越少。所有这些都是导致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超量产生和存在的根源。
2.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渠道
主要有两种:一是就地转移,进入农村工业;而是转移到城镇就业。
总体而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地向非农产业转移,并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向城镇转移的速度加快,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缓解。
3.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进一步转移的对策:
一是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过程不仅是人口所在地区之间的转移过程,而且也是劳动力由传统部门向现代部门转移,引发劳动生产率突变和提升的过程。
二是支持乡镇企业的发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
三是完善农村教育制度。发展农村教育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键所在,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
四是逐步废除二元户籍制度。通过市场竞争实现劳动力在城市的优胜劣汰而不是人为设置转移障碍,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自由转移。

第10题:

按照二元经济理论,要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必须加快城市化步伐。


正确答案:正确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