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作物产量的形成是作物-环境-措施3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题目
问答题
如何理解作物产量的形成是作物-环境-措施3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谷类作物产量形成的主要特点是产量成分的()。


正确答案:补偿能力

第2题:

什么是作物温度三基点?如何利用作物温度三基点理论采取栽培措施提高作物产量?


正确答案: 三基点温度指在作物的每一个生命过程来说,都有三个基点温度: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最高温度。
三基点温度的规律:不同作物,不同生育阶段,三基点不同。农作物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比较接近最高温度。最高温度多在30-40℃之间。自然条件下,维持该温度的情况不多。最低温度虽与最适温度之间差距较大,但却能经常遇到,所以在生产实践中,作物的分布和生长受低温的限制比受高温的限制还多,为获得较高产量,应合理安排种植制度,将作物的生长期尽量放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温度;利用水的物理特性,以水调温。

第3题:

如何预测人口和农作物的产量?


正确答案:人口:
1、人口总数预测方法
2、人口性别年龄构成预测方法
农作物:
1、因素估计法
2、趋势外推法
3、回归预测法
4、产量系数法

第4题:

全球变暖对高纬度农业生产的影响是()。

  • A、作物生长延期, 产量降低
  • B、作物生长缩短,产量增加
  • C、作物生长延期, 产量增加
  • D、作物生长缩短,产量降低

正确答案:C

第5题:

谷类作物产量补偿作用常表现为生长后期形成的产量因素补偿生长前期损失的产量因素


正确答案:正确

第6题:

作物生产是作物、()与()3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正确答案:环境;人工措施

第7题:

如何理解作物产量的形成是作物-环境-措施3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正确答案: 从自然环境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和产品的形成,最终影响到作物遗传潜力的表达,生产者通过栽培技术措施干预作物与环境,协调作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方面来阐述。

第8题:

按照生物观察法研究作物,作物生产的过程是作物生长发育、器官建成、产量形成和()的过程。


正确答案:物质积累

第9题:

从经济产量公式出发阐述如何提高作物产量?


正确答案: 经济产量=【光合速率*光合面积*光合时间-消耗】*经济系数
提高光合面积:
①合理密植②间套种③改变株型④合理肥水管理⑤防止病虫害;
提高光合强度:①地膜覆盖②二氧化碳施肥③加强水肥管理④选择适宜播种期⑤良好的通风透光⑥合理密植⑦培育高光交叉品种;
延长光合时间:①早发、迟衰②提高复种指数③套作、间作和混作④改变播种时间⑤化控技术防早衰⑥补光;
减少光合产物的消耗:①增加二氧化碳浓度②利用光呼吸抑制剂③及时清除病虫草害;
提高经济系数:1通过育种2防治徒长早衰3防倒伏,病虫草害。

第10题:

栽培作物包括作物、环境、措施三个环节。决定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首先是( )


正确答案: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