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识别杨树溃疡病?

题目
问答题
如何识别杨树溃疡病?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杨树溃疡病病菌生物学特性及杨树溃疡病的防治方法?


正确答案: (1)病原菌弱寄生性:易侵染树势衰弱、抗病性低的树木,苗木水分状况是影响造林成活率和病害是否发生的关键因素。
(2)病原菌的潜伏侵染特点:病菌进入树皮后,如果树木生长旺盛,抗病性强,病菌便停止扩展,处于潜伏状态;当年生枝条潜伏侵染率低,2-3年最高;5年后,抗病力增强,侵染也逐渐减少。潜伏侵染期从4-10月底。
(3)发生的隐蔽性:从侵染到症状出现,一般需一个月时间。当病原菌进入树体,受杨树树皮保护,很难发现症状,一旦发现,发生已经相当严重,很难彻底清除。

第2题:

如何识别杨树水泡型溃疡病?


正确答案: 此病主要发生在主干上,形成近圆形、直径约1cm(厘米)左右的溃疡斑。小枝发病往往枯死。有以下两种病斑类型:
①水泡型:在树干皮层表面形成一个约1cm大小的圆形水泡,泡内充满树液,破后有褐色带腥臭味的树液流出。水泡失水干瘪后,形成一个圆形稍下陷的枯斑,灰褐色。
②枯斑型:先是在树皮上出现数毫米大小的水浸状圆斑,稍隆起,手压有柔软感,后干缩成微陷的圆斑,黑褐色。

第3题:

可能引起杨树溃疡病发生的病原为()、()。


正确答案:真菌;细菌

第4题:

杨树肿茎溃疡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该病为杨树灰斑病肿茎溃疡型,可危害多种杨树品种的幼苗和幼树,青杨派和青杨派杂交种普遍发病。其中以小×黑、小青×黑和北京605最易感病。于6月初开始发病,7月份为发病高峰,9月份停止。8~9月份表现出肿茎溃疡症状。
防治方法: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喷75%百菌清500~6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或80%代森锌500倍液,14d(天)喷1次,共喷2次。

第5题:

如何预防杨树流黑水?


正确答案: 1.尽量减少杨树枝干的机械伤口,防止牲畜进入林地。
2.修枝时间应在深秋或冬季。修枝茬口应平整。严禁修枝时采用木棒敲打。
3.如有可能,将较大的修枝伤口涂抹上油漆。
4.同一苗圃地避免同时培育落叶松和杨树苗木,杨树林周围不应有落叶松,两者相距应在500m(米)以上。
5.在杨树落叶后清除病叶并烧毁。
6.发病的苗圃应及时喷药防治,用65%代森锌500倍液,每隔半个月喷1次,一般2~3次见效。

第6题:

杨树,柳树,国槐溃疡病,严重的时候回变腐烂,可如何防治?


正确答案:树干涂刷10倍食用碱液或40%福美砷粉剂50倍液。

第7题:

如何鉴别杨树黑斑病?


正确答案: 该病在吉林省各地均有发生,危害杨树苗木、幼树叶片。通常在6月末幼苗长出3~4枚叶片时发病,7~8月进入发病盛期,9~10月为末期。鉴别方法为,被害杨树叶的背面有小黑点,逐渐形成黑斑。雨季时黑斑相互连片,迅速变黑并干枯脱落。受害严重的树木,全株形成光杆,梢部干枯。小叶及苗茎变黑全死,苗茎扭曲不直。

第8题:

简述杨树烂皮病和杨树溃疡病的区别。


正确答案: 杨树烂皮病的典型症状为:病斑淡褐色,病部皮层变软、水渍,易剥离和具酒糟味,后病部失水干缩和开裂,皮层纤维分离,木质部浅层褐色,后期病部出现大而稀疏的针头状黑色小突起(分生孢子器),遇雨后挤出橘黄色卷丝(孢子角),枝、干枯死,进而全株死亡。
杨树溃疡病的典型症状为:此病有溃疡型和枝枯型2种症状。
(1)溃疡型:褐色病斑,圆形或椭圆形,大小在1cm,质地松软,手压有褐色臭水流出。有时出现水泡,泡内有略带腥味的粘液。5、6月份水泡自行破裂,流出粘液,随后病斑下陷,很快发展成长椭圆形或长条形斑,病斑上散生许多小黑点(分生孢子器),最后病斑停止发展,在周围形成一隆起的愈伤组织,中央裂开,形成典型的溃疡症状。
(2)枯梢型:在当年定植的幼树主干上先出现不明显的小斑,呈红褐色,2~3月后病斑迅速包围主干,致使上部梢头枯死。随后在枯死部位出现小黑点。

第9题:

如何防治杨树水泡型溃疡病?


正确答案: 可用如下任意一种药剂,10%食用碱溶液、45%代森铵100倍液、40%福美砷100倍液、50%退菌特100倍液,于5月中、下旬在树干喷雾或涂抹,均可有效抑制病情。如果将病斑刮破后喷药或涂药,效果更佳。

第10题:

如何识别榆溃疡病?防治方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 该病为害榆树的枝干,是一种危险性病害。识别特点为,受害树木多在皮孔和修枝伤口处发病,发病初期病斑不明显,颜色较暗,皮层组织变软,呈深灰色。发病后期病皮组织坏死,枝、干部受害部位变细下陷,纵向开裂,形成不规则斑。当病斑环绕一周时,输导组织被切断,小树、苗木当年死亡,大树则数年后枯死。
防治方法为,禁止栽植带病苗木。一经发现病株就地烧毁。加强营林管护,及时修枝,提高树木抗病力。发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200~3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100倍液涂抹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