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播种量确定的原理和方法。

题目
问答题
简述播种量确定的原理和方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牧草播种前处理的方法?


正确答案: 为了促使种子早萌芽、提高发芽率、促成苗全苗壮,播前需对种子处理。
一.种:种子经过浸泡充分吸水可以提前萌芽,提高发芽率,如毛叶召子等可采取“两开一凉”。
二.化处据试验,对苜蓿种子进行春化处理,使种子在6度下保持20天,然后播种当年苜蓿种子产量提高2~3倍。
三.化处理:草木樨为硬粒蜡质种子,吸水困难,发芽率低,经过软化处理,发芽率可提高80%。方法是:将种子铺在碾盘上,碾至黑壳脱落,黄皮发毛。苜蓿种子也可以用碾滚的方法软化。
四.种根瘤菌:豆科草种播种前对种子作根瘤菌接种,能够促使牧草生长茂盛。土壤越贫瘠,根瘤菌接种的作用越明显。
发芽率=(发芽种子数/用作实验的种子数)*100%
每公顷播种量=千粒重*(每公顷苗数/发芽率)(1000粒=千粒重)

第2题:

简述确定播种期的原则。


正确答案: 气候条件,温度日照降水等气候要素及危害性天气出现的时段都是确定播种期的依据;
品种特性,作物品种类型不同,生育特性不同,安排播种期应有差异,一般晚熟品种宜早播,早熟品种宜晚播,春性强的适当晚播,冬性强的每当早播;
种植制度,适宜播期要考虑当地种植制度;
调节播种期,调节播种期使作物的易发病期避开病虫害发生高峰期。

第3题:

如何确定播种量?


本题答案:播种时应选择当年采收的新鲜桑种,发芽率要求达到85%以上,每亩用种量0.5-0.6公斤。

第4题:

简述精量、半精量播种机使用技术要点。


正确答案: 实施机械精量、半精量播种,使作物苗匀、苗齐、苗壮,且能节约种子,降低成本,增加产量,如麦类作物可节种25千克/公顷,节约成本150元/公顷,增产750千克/公顷。但若使用保养不当,则会事与愿违。以下介绍精量、半精量播种机的使用技术要点,供参考。
(1)搞好进田作业前的保养。首先,对拖拉机及播种机的各传动、转动部位,按说明书的要求加注润滑油,尤其是每班前要注意传动链条润滑和张紧情况以及播种机上螺栓的紧固;其次,要清理播种箱内的杂物和开沟器上的缠草、泥土,确保状态良好。
(2)搞好各种调整。先按使用说明书的规定和农艺要求将播种量调准;再将旋耕灭茬、开沟、覆土、镇压轮的深浅调整适当;后将开沟器的行距调准,将机架悬挂水平和传动链条的松紧度调整适中。
(3)搞好田间的试播。为保证播种质量,在进行大面积播种前,一定要坚持试播20米,确认符合当地的农艺要求后,再进符大面积播种。
(4)注意加好种子。加入种子箱的种子,达到无小、秕、杂,以保证种子的有效性;其次种子箱的加种量至少要达到能盖住排种盒入口,以保证排种流畅。
(5)注意匀速直线行驶。机手选择作业行走路线应保证加种和机械进出的方便,播种时要注意匀速直线前行,不能忽快忽慢或中途停车,以免重播、漏播;为防止开沟器堵塞,播种机的升降要在行进中操作,倒退或转弯,应将播种机提起。若发现开沟、镇压轮缠草沾土,要及时清理。精量、半精量播种机不宜晚间播种。

第5题:

作物的阶段发育理论在生产实践中可作为()。

  • A、引种的依据
  • B、确定播种期的依据
  • C、确定播种量的依据
  • D、确定施肥量的依据

正确答案:A,B

第6题:

简述推荐施肥技术、施肥量的确定和施肥方法。


正确答案: 分为土壤测试和植物营养诊断两个相互关联又有特色的技术系统。前者为土壤分析测试为主,后者以植株分析诊断为主,进行推荐施肥。
施肥量的确定:最可靠的方法有进行田间试验,结合测土和作物诊断综合决策。我国应用较多的是目标产量施肥法,肥料效应函数法,应用系统工程确定最佳施肥模型,
施肥方法:根据作物的整个生育期肥料的施用可分基肥的施用(作物播种前结合土壤耕作施用的肥料称为基肥,主要有有机肥,如堆肥,绿肥等),种肥的施用(作物播种或移栽时施于种子附近或与种子混播的肥料称为种肥),追肥的施用(作物生长期间施用的肥料称为追肥,包括根外追肥和根内追肥)。还可以分冲施,埋施,撒施,根外追肥,根内追肥。

第7题:

简述播种量确定的原理和方法。


正确答案: 从理论上讲,每1cm2有一株成活苗就行了;在混合播种中,较大粒种子的混播量可达40g/m2,在土壤条件良好,种子质量高时,播种量20~30g/m2适当。播种量确定的最终标准,是以足够数量的活种子确保单位面积上幼苗的额定株数,即1-2万株/m2方粒=(千粒重*10)/生活率*纯净度=播种量/m

第8题:

掌握适宜的( ),是确定小麦合理密植的起点。

A.播种量

B.基本苗

C.播种期

D.播种方式


正确答案:A

第9题:

简述用称重法和杯量法测降水量的原理和方法。


正确答案: (1)称重法:根据物体的质量等于其密度与体积的乘积的原理,又因水的密度近似于1,而雨量器口面积又是已知的,于是,在称出水(或固体降水)的质量后,可以根据下式换算成降水量。
H=10×W•S
其中:H——降水量,mm;W——水的质量,g;S——雨量器口的面积,cm2。
(2)杯量法:根据雨量筒内水的体积和倒入杯内的体积相等的原理,计算出单位厚度雨量筒内的水相当于量杯的高度。
H=SS′×H′其中:H——降水量,mm;S——雨量筒口面积,cm2;H′——雨量筒内水深,mm;S′——杯口面积,cm2。

第10题:

怎样根据马铃薯的播种密度确定播种量?


正确答案: (1)用小整薯播种时,可根据每667平方米(1亩)种植密度被每千克种薯个数除,即为每667平方米(1亩)用种量的千克数。举例说明:如每667平方米(1亩)要求密度5130株(65厘米×20厘米密度配置),如用小整薯播种时,平局每个小薯按30克计算,每千克的小薯个数为33个,则每667平方米(1亩)用种量为5130/33=155.45千克。
(2)切块播种时,每667平方米(1亩)的播种量为每667平方米(1亩)种植密度被每千克种薯的切块数除。举例说明:如每667平方米(1亩)要求密度5130株(65厘米×20厘米田间配置),用切块播种时,每千克切块数为40块,则每667平方米(1亩)用种量为5130/40=128.25千克生产上,由于种薯的腐烂或催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损失,实际用种量应多于计划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