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池塘水质管理?

题目
问答题
如何加强池塘水质管理?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①合理选择养殖场,保护水源生态环境;
②曝(冻)晒并彻地清整鱼塘;
③投放优质健壮鱼种,合理密放,科学混养;
④控制养殖池富营养化,降低养殖自身污染,三看施肥,五定投饵;
⑤适时适量加注新水和及时换水;
⑥定期搅动底泥;
⑦推广和科学使用增氧机,水质改良机等渔业机械;
⑧合理施用微生态制剂、增氧机、生石灰等;
⑨水生浮游生物组成的控制;
⑩科学合理安全施用渔药;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底泥——在池塘养鱼中有培养底栖生物和调节水质的作用。


正确答案:正确

第2题:

池塘水质出现“()”或“()”以及“半塘红半塘绿”之分,就是有变化的好水。


正确答案:早青晚绿;早红晚绿

第3题:

简述池塘水质调节方法


正确答案: (1)常规改良法。
①适时适量进行追肥。
②经常加注新水。目的是增加水深,增加池水透明度,增加水中溶氧。
③定期搅动底泥。造成池水上下混合,恢复营养物质在上下水层中的平衡。
(2)机械改良法。
①合理使用增氧机。起增氧、搅水、暴气作用。
②根据水质情况使用水质净化机等设备。
(3)化学改良法。
①定期泼生石灰。直接增加营养物质,中和酸性淤泥等,使池水吴微碱性,有利于硝化细菌和浮游生物的繁殖,也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并可起防病的作用。
②使用水质改良剂、增氧剂等。

第4题:

池塘水色是怎样形成的?如何根据水色判断池塘水质?


正确答案: 1.水色的形成
自然水体:主要是由水体对光线的选择性吸收和散射形成的,中长波光线易被吸收,短波光易被散射,因此天然水域一般都呈蓝色或淡蓝色
养殖水体:主要由水体中的浮游植物细胞内含色素形成,水体的颜色主要呈现占优势的藻类的颜色。
2.水色和水质的关系
①水色:池塘水色主要是水体中占优势的少数几种藻类的颜色的决定的
②水华:水华则在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某一种藻类大量繁殖而形成的水色的一种状态③下风处的油膜:水色和水华易受天气等因素影响而难以准确判断,可根据下风处的油膜多少、颜色来判断水质优劣
④水色变化:有日变化、月变化的水为好水

第5题:

池塘如何消毒?


正确答案: 如何消毒:
①生石灰遇水就会生成强碱性的氢氧化钙,在短时间内使池水的PH上升到11以上,因此可杀灭野杂鱼,蝌蚪,水生昆虫等及部分水生植物。(60-75kg/亩全池泼洒)
②茶柏含皂角苷7%-8%,它是一种溶血性毒素,可是动物的红细胞分解。茶柏能杀死野杂鱼,娃卵等水生昆虫,但对细菌没有杀灭作用。但杀灭鱼类的浓度不能杀灭池中的虾蟹。(将其敲碎,用水浸泡。每亩池塘水深20cm用量为26kg,水深1m35-46kg)
③漂白粉一般含有有效氯30%左右,遇水分解次氯酸。次氯酸立即释放出新生态氧,它有强烈的杀菌和杀死敌害生物的作用。(20mg/L溶解后全池泼洒)
④氨水呈强碱性。高浓度的氨水能毒死鱼类和水生昆虫。(干塘泥搅拌均匀后全池泼洒)

第6题:

如何将盐碱地池塘改造成养鱼池塘?


正确答案: 开发盐碱地池塘养鱼,关键技术是调节水质、压碱降盐,使其溶氧、pH值、有机耗氧量、盐度、肥度等理化因子适应鱼类及饵料生物需要,为此,需采取以下措施对盐碱地池塘进行建设和改造:
①深挖池、高抬田。
②建立合理的排灌系统。盐碱地池塘如果没有进排水系统,由于地下水渗入池塘,池水盐碱度就会升高,甚至高达淡水的几十倍,对养鱼和改良土壤均不利。
③引淡排碱。新开挖鱼池在使用前要引水浸泡10~15天,然后排去水再淋洗一次,以降低盐碱度,池水排干后随即注入80~100厘米深的淡水,利用高水位阻止地下盐碱水的渗入。
④施足基肥。有机肥以绿肥为好,但耐碱植物如碱蓬等不能作为绿肥使用。
⑤种植降碱排碱绿肥。如田菁、苜蓿等。

第7题:

池塘水质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①瘦水:水体理化条件较好;浮游生物量少
②肥水:既有较好的理化条件;一般不稳
③老水:生物量很大,但都是老化和难以消化的藻类;水体理化条件差。对吃食性鱼类和滤食性鱼类都不利
④优质水华水;提供丰富的优质饵料;理化条件较差

第8题:

河蟹池塘中水草种植的种类和如何管理水草?


正确答案: 水草的种类:轮叶黑藻:蟹喜食,生命力强不败水,芽孢播种,50-60%;伊乐藻:生长快,高温季节易腐烂败水,草茎栽种,20%;苦草:蟹喜食,草籽播种,10-20%
水草的管理:
①、栽种前施基肥(复合肥+硫酸锌肥),种草面积为池塘60%
②、养殖前期投料保草,肥水防止青苔生长
③、养殖中期割除过多水草,控制水位,及时清除浮草烂草
④、养殖后期适当补草(水花生)

第9题:

如何加强池塘水质管理?


正确答案: ①合理选择养殖场,保护水源生态环境;
②曝(冻)晒并彻地清整鱼塘;
③投放优质健壮鱼种,合理密放,科学混养;
④控制养殖池富营养化,降低养殖自身污染,三看施肥,五定投饵;
⑤适时适量加注新水和及时换水;
⑥定期搅动底泥;
⑦推广和科学使用增氧机,水质改良机等渔业机械;
⑧合理施用微生态制剂、增氧机、生石灰等;
⑨水生浮游生物组成的控制;
⑩科学合理安全施用渔药;

第10题:

解决池塘水质与投饲矛盾的基本做法是什么?


正确答案: 分别要求、缓解对立、促进统一、良性循环:对水质,采用合理使用增氧机械、适时注加新水、及时更换老水等措施,改善水质,使水质保持肥、活、爽<不仅可给肥水鱼提供丰足的天然饵料,而且能使鱼生活在良好环境;为投饲“匀、足、好”创造有利条件>);
对投饲,采用“四定”投饲、“四看”施肥,合理掌控投施数量及次数等措施,适时适量,使投饲达到匀、足、好<不仅可使吃食鱼食料丰足快速生长,而且能使池塘生产力不断提高;为水质“肥、活、爽”奠定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