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冬池增氧

题目
名词解释题
越冬池增氧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北方地区鱼类越冬期间主要采取的增氧方式是循环水增氧和打冰眼增氧。()


正确答案:错误

第2题:

如何做好沼气池越冬管理?


正确答案: 沼气池料液温度越高,沼气产量越大,冬春季节气温低,沼气池内温度下降,产气量受到影响,为了使冬春季节产气好,必须加强越冬管理。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⑴“吃饱肚子过冬”。适时做好入冬前沼气池大换料。完全用鲜猪粪、鲜牛粪等作发酵原料,同时提高发酵料液浓度,增加单位体积内厌氧菌的营养原料。换料时间应在秋分前后进行。
⑵“盖好被子”过冬。在冬季到来之前,为防止池温大幅度下降和沼气池冻坏,应用塑料薄膜覆盖整个沼气池的顶部,并且将塑料膜向周围外延2-3米,覆盖进出料口和周围的地面,也可以在沼气池上搭建简易温室,里面还可贮存蔬菜等,一举两得,并且早晚沼气池顶部及进出料口要加盖草垫子保温。利用太阳能辐射,起到提高池温的作用,加快发酵速度。

第3题:

利用()是保证鱼苗池溶氧的最好方法

A.浮游植物生物增氧

B.物理增氧

C.化学增氧化

D.机械增氧


本题答案:A

第4题:

利用生物增氧越冬鱼类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正确答案: 生物增氧的基本方法
(1)选塘和清塘
实行生物增氧的越冬池,在东北地区最大冰厚时能保持住冰下有效平均水深80cm的池塘,越冬池最好放鱼前10~15d(哈尔滨地区大约在9月中旬)要将池水尽量排干,晾晒3~7d。在此期间用1000~1500kg/hm2生石灰浆全池泼洒,如有杂草应彻底清除。
(2)老水处理
对池水难以排干或因缺水源而必须用部分原塘老水的越冬池,可将原塘水适当排除(冰下平均水深超过2m的深水越冬池最好排掉2/3,冰下水深平均不足1.5m的浅水越冬池可排掉½或全部留用老水)后,泼洒一些生石灰(250~350kg/hm2),同时用使池水成相当于有效氯1mg/L的漂白粉(也可用相当浓度的漂白精)杀菌消毒,对无鱼的空池用药可酌量增加。
对不排水的坐塘越冬池,也可少量泼洒一些生石灰(150~250kg/hm2)和漂白粉(0.5~1mg/L),以调节水质。1~2d天后有条件的地方最好再使池水成1~2mg/L的晶体敌百虫遍洒以防害(浮游动物)、防病。封冰前3~5d使用效果更好。
(3)注水
通常新、老水比例按1∶1或2∶1便能达到要求。
(4)放鱼
深水越冬池(最大冰厚时的冰下平均水深超过2m,放鱼时照此有效水深计算):0.3~0.4kg/m3(相当于2.5m水深放0.75~1kg/m2)。
浅水越冬池(最大冰厚时的平均水深不足1.5m,包括坐塘越冬池):0.5-0.6kg/m3(相当于1.5m水深放0.75~0.9kg/m2
(5)施肥
按1.5mg/L有效氮和0.2mg/L有效磷,将硝铵和过磷酸钙混和装入稀眼布袋,挂在冰下,挂袋深度应超过最大冰厚(哈市地区约为0.8~1.0m)。实际施用量约相当于2m水深施硝铵75~100kg/hm2,过磷酸钙50~60kg/hm2,即每立方米水施硝铵4~5g、过磷酸钙1.5~3.0g。
(6)控制浮游动物
(7)扫雪
扫雪面积应占全池面积70%~80%。
(8)补水
越冬期池水保持一定深度(深水越冬池冰下水深2m,浅水越冬池冰下水深1m)。
(9)预防气泡病
在辽宁等地春季气温回升较快的地区,池水溶氧过高可能使池鱼发生气泡病。
(10)及时检修好机械、增氧设备,以便万一缺氧时使用。

第5题:

越冬池溶解氧量主要由浮游植物提供的。


正确答案:正确

第6题:

冰封越冬池鱼种入池前为什么要消毒?


正确答案:冰封期由于冰层封住池塘的表面,越冬池塘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生态系统,如果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不能够保证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就会逐渐降低,当降到越冬鱼的溶解氧阈值之下,鱼就会因缺氧死亡。为了在单位水体中尽可能多的越冬鱼种,就要使越冬池塘中的其他消耗溶解氧的生物和有机物尽可能的减少。用生石灰消毒,能够杀死原来池塘中的小杂鱼和其他微小的动物,避免它们在越冬期间与鱼种争夺溶解氧。

第7题:

越冬水体溶解氧的主要来源为()

  • A、生物增氧
  • B、注水补氧
  • C、循环水补氧
  • D、充足补氧

正确答案:A

第8题:

越冬池增氧


正确答案: 机械增氧、注水增氧、原池循环水增氧、生物增氧。

第9题:

越冬池溶氧主要来源为()。

  • A、直孚光合作用选氧
  • B、空气溶入的氧
  • C、注水带入的氧
  • D、循环水增氧

正确答案:A

第10题:

封水时越冬池现存氧量()。

  • A、过饱和
  • B、很少
  • C、接近饱和
  • D、溶氧居中

正确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