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刘某与甲日报社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题目
不定项题
有关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刘某与甲日报社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日报社与刘某的关系适用《劳动合同法》的规定

B

甲日报社与刘某的美系不适用《劳动合同法》的规定

C

甲日报社未与刘某签订书面合同的行为不合法

D

甲日报社与刘某达成口头协议的行为合法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资料1】

2008年1月1日,刘某与甲日报社达成口头协议,聘用刘某为临时校对员(非全日制用工),工作时间为每天9点至12点,提前完成工作任务可以提前离开,工资1500元/月。

因刘某表现优秀,经甲日报社人事部门多次与刘某协商后,双方达成协议,将刘某转为全日制正式校对工,期限自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月工资为5500元。因刘某并非新人职员工,人事部门未与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2010年8月15日,刘某未经编辑、值班主任及值班总编的同意,应记者个人要求,在值班总编已盖章签发的上栏稿件中加入新内容;次日,甲日报社以刘某严重违反本单位有关出版管理的规定为由,经通知后辞退了刘某。

2010年9月1日,刘某向所在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甲日报社:(1)支付其2010年8月1日到8月15日的工资;(2)支付经济补偿金;(3)办理档案及社会保险转移手续;(4)出具解除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

要求: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有关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期间刘某与甲日报社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日报社与刘某的关系适用《劳动合同法》的规定

B.甲日报社与刘某的关系不适用《劳动合同法》的规定

C.甲日报社未与刘某签订书面合同的行为不合法

D.甲日报社与刘某达成口头协议的行为合法


正确答案:AD
【解析】(1)选项AB:非全日制用工合同也是劳动合同,适用《劳动合同法》的规定; (2)选项CD: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可以订立口头协议。

第2题:

下列有关王某与赵某之间的买卖合同效力及房屋所有权的问题,说法正确的有( )。

A.王某与赵某之间的买卖合同无效

B.王某与赵某之问的买卖合同效力待定

C.王某与赵某之间的买卖合同有效

D.在4月1日至4月10日期间,赵某无权要求徐某返还房屋

E.在4月1日至4月i0日期间,赵某有权要求徐某返还房屋


正确答案:CE
本题考核买卖合同的效力及所有权的转移。王某未将房屋过户给徐某,房屋所有权没有转移,依然属于王某。王某再次将房屋出售给赵某的行为属于有权处分,买卖合同有效。王某与赵某已经办理了房屋产权过户登记,赵某取得了房屋的所有权。

第3题:

沈某与刘某系夫妻关系,二人带女儿外出旅游,发生车祸全部遇难,但无法确定死亡的先后时间。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推定沈某与刘某先于女儿死亡。

B. 推定沈某和刘某同时死亡。

C. 沈某和刘某互不继承。

D. 女儿作为第一顺位继承人继承沈某和刘某的遗产。


参考答案:ABCD

第4题:

中国公民刘某去甲国探亲,探亲期间入了甲国国籍,随后回国。后来,甲国向中国提出引渡请求。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中国应拒绝引渡,因为刘某是中国公民
B.若刘某行为依据甲国法律是犯罪,但依据中国法不是犯罪的也可引渡
C.中国不能拒绝引渡,因为刘某是甲国公民
D.若刘某年事已高、行动不便,则应拒绝引渡


答案:A
解析:
考点:引渡
讲解:本题把引渡和国籍的认定混在一起了。中国公民自动丧失中国国籍条件有二:一是归化外国;二是定居外国。两者均符合才可以自动丧失中国国籍。刘某虽入籍甲国,但并无在甲国定居的意思,故没有自动丧失中国国籍。而我国又不承认双重国籍,所以刘某还是中国公民。所以,A正确、C错误。要想引渡,得满足“双重犯罪原则”,即中国、甲国两国法律都认为刘某行为是犯罪时才可引渡。故B错误。对被引渡请求人因年龄、健康原因出于人道主义考虑不宜引渡的,是可以拒绝引渡,而非应当拒绝引渡。故D错误。

第5题:

某工厂职工刘某因故意杀人嫌疑被公安机关逮捕,经过公安机关的继续侦查发现刘某无罪,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刘某被逮捕期间,工厂不能解除与刘某签订的劳动合同
B、刘某被逮捕期间,工厂可以不付给刘某工资,不提供劳动合同约定的福利待遇
C、刘某被无罪释放后,工厂与刘某签订的劳动合同继续有效
D、刘某被无罪释放后,工厂应补发给刘某逮捕期间的工资

答案:D
解析:
根据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8条的规定,劳动者被拘留或者逮捕的,用人单位可以暂时停止劳动合同的履行,而无权解除劳动合同,所以A选项的说法正确。劳动合同的效力被暂时中止,意味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不必履行劳动合同中规定的义务,因此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给劳动者工资,也不提供劳动合同约定的福利待遇,所以B选项的说法正确。劳动者经证明被错误限制人身自由后被释放的,暂时停止的劳动合同的效力当然恢复,所以C选项的说法正确。劳动者被错误限制人身自由的,暂时停止履行劳动合同期间劳动者的损失,应依据《国家赔偿法》由有关部门赔偿,而不是由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所以D选项的说法不正确。

第6题:

根据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甲日报社辞退刘某的行为( )。

A.符合规定,刘某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甲日报社有权随时通知解除劳动合同

B.不符合规定,甲日报社应当提前30天通知刘某,方可解除劳动合同

C.不符合规定,甲日报社应当额外支付1个月的工资,方可解除劳动合同

D.不符合规定,甲日报社应当经工会同意后,方可解除劳动合同


正确答案:A
【解析】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可随时通知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第7题:

陈某外出期间家中失火,邻居刘某呼叫救火并参与扑火。在救火时,刘某手部烧伤。事后,刘某花去医疗费300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陈某应偿付刘某100元
B.陈某应偿付刘某200元
C.陈某应偿付刘某300元
D.陈某无须偿付刘某

答案:C
解析:
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定或者约定义务,为避免造成损失(损失既包括自己的也包括他人的,或者仅为他人的),主动管理他人事务或为他人提供服务的法律事实。题干中刘某扑火属于无因管理。管理他人事务的人,为管理人;事务被管理的人,为本人。无因管理之债发生后,管理人享有请求本人偿还因管理事务而支出的必要费用的债权,本人负有偿还该项费用的债务。

第8题:

刘某于2003年8月18日到甲公司工作,双方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公司没有为刘某参加社会保险。2004年11月25日,公司在各车间门口张贴关于未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其与甲公司的劳动关系于2004年12月31日终止。务必在2005年1月1日至5日到公司办理离岗手续并结算工资的通知。同年12月13日,刘某患病数次就诊。

2005年1月4日刘某与甲公司结算工资发生分歧,之后未上班,并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后未解决。

2005年7月,刘某向劳动仲裁部门申请仲裁,同时主张回甲公司上班。公司在庭审时明确不同意刘某回单位工作,认为双方劳动关系已终止。(见劳动法)

问题:

(1)如果你是刘某,应要求甲公司补偿哪些利益?

(2)刘某和甲公司之间的劳动关系是否已终止?


正确答案:

第9题:

某县公安局以甲某涉嫌破坏选举罪进行侦查。甲某委托刘某为辩护律师。甲某被逮捕后,拒绝刘某为其继续辩护。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办案机关应当要求甲某出具或签署书面文件,并在三日以内转交刘某或其所属律所
B.刘某可以要求会见甲某,以当面向其确认解除委托关系
C.对刘某提出的会见请求,甲某有权口头拒绝
D.刘某担任辩护律师期间可以向办案机关了解当时已查明的甲某破坏选举的主要事实

答案:C
解析: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关于依法保障律师执业权利的规定》第8条第1款规定:“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解除委托关系的,办案机关应当要求其出具或签署书面文件,并在三日以内转交受委托的律师或者律师事务所。辩护律师可以要求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当面向其确认解除委托关系,看守所应当安排会见;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书面拒绝会见的,看守所应当将有关书面材料转交辩护律师,不予安排会见。”据此,AB项表述正确,C项的“口头”二字错误。 该《规定》第六条规定:“辩护律师接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或者法律援助机构的指派后,应当告知办案机关,并可以依法向办案机关了解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或者被指控的罪名及当时已查明的该罪的主要事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采取、变更、解除强制措施的情况,侦查机关延长侦查羁押期限等情况,办案机关应当依法及时告知辩护律师。”据此,D项表述正确。

第10题:

中国籍未成年人刘某随父赴甲国读书。其父在甲国为刘某购买住房后回中国,行前安排乙国籍好友李某监护刘某在甲国期间学习生活。现有关刘某的监护问题在中国某法院涉诉。关于本案的法律适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只能适用甲国法律,因刘某在甲国有经常居所
B.只能适用中国法律,因刘某为中国籍
C.应适用乙国法律,因监护人李某为乙国籍
D.应适用甲国法或中国法中有利于保护刘某权益的法律


答案:D
解析:
。依《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30条:“监护,适用一方当事人经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国籍国法律中有利于保护被监护人权益的法律。”AB不正确,都说“只能”适用。C没有依据。D符合第30条的规定,是正确答案。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