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危害结果,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7年真题]

题目
单选题
关于危害结果,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7年真题]
A

危害结果是所有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要素

B

抽象危险是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危害结果

C

以杀死被害人的方法当场劫取财物的,构成抢劫罪的结果加重犯

D

骗取他人财物致使被害人自杀身亡的,成立诈骗罪的结果加重犯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哪一项是一切犯罪的共同客观要件?()

A.危害结果

B.行为对象

C.危害行为

D.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参考答案:C

第2题:

第 44 题 下列关于刑法上危害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有:(  )

A.没有危害行为,则没有犯罪

B.不作为是危害行为的一种

C.不作为和危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D.不作为就是没有身体动作


正确答案:AB
不作为只是相对于某一事物而言采取了消极的行为姿态,不等于其没有任何行为和举动,只是没有做有法定义务做的行为,即当为而不为。不作为行为和危害结果之间也存在因果关系。

第3题:

关于技术侦查措施的使用,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 )

A.危害国家安全犯罪

B.恐怖活动犯罪

C.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

D.侵占罪


参考答案:D

第4题:

关于危害结果,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7年)

A.危害结果是所有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要素
B.抽象危险是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危害结果
C.以杀死被害人的方法当场劫取财物的,构成抢劫罪的结果加重犯
D.骗取他人财物致使被害人自杀身亡的,成立诈骗罪的结果加重犯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危害结果。 A项,并非所有的犯罪均为结果犯,如行为犯、危险犯不以特定的危害结果为犯罪的构成要件要素。故A项错误。
B项,抽象危险犯是危险犯的一种,同样不要求具有特定的危害结果。故B项错误。
C项,抢劫致人死亡是典型的结果加重犯。故C项正确。
D项,成立结果加重犯,要求基本犯罪行为造成了加重结果,而加重结果应当归属于基本犯罪行为,而且与基本犯罪行为之间具有直接因果关系。本项中诈骗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结果之间并无直接因果关系,另外,对于结果加重犯,刑法均明文规定加重其法定刑,而诈骗罪并无此规定。故D项错误。

第5题:

下列关于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者均认识到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

B.二者均不希望危害结果发生

C.间接故意对危害结果持放任的态度,因此根本不考虑是否可以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

D.过于自信希望危害结果不发生,因此考虑到危害结果不发生

E.二者都希望危害结果发生


正确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核犯罪主观方面。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的区别:区别要点是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是否持否定的态度,是否有避免结果发生的根据和采取了积极避免的措施。如果是肯定的,通常是过于自信的过失;如果是否定的,通常是间接故意。过于自信的特点是轻率、冒险、冒失;间接故意是胆大妄为,只是对结果不具有希望、追求的意愿。

第6题:

第 37 题 下列有关刑法上危害结果的表述正确的有:(  )

A.没有危害结果就不可能构成过失犯罪

B.危害结果包括现实危险状态

C.危害结果必须与危害行为具有因果关系

D.危害结果并不是所有犯罪的必备要件


正确答案:ABCD
刑法规定,过失犯罪必须发生危害结果,危害结果对法益的侵害既包括实际损害,也包括造成的现实的危险状态。在刑法中引起危害结果的只能是危害行为。结果犯的既遂要求以危害结果的发生为标准,但很多犯罪构成的构成要素并不包括危害结果。

第7题:

下列选项中,关于犯罪构成表述正确的是( )。

A.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被犯罪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B.犯罪客体是指客观上必须具备危害社会的行为

C.犯罪客体是指客观上必须具备危害社会的结果

D.犯罪客体是指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正确答案:A

第8题:

下列关于危害结果在犯罪构成中地位的表述,正确的有( )。

A.危害结果是某些犯罪成立的必备要件

B.危害结果是某些犯罪既遂的必备要件

C.行为犯的既遂不要求危害结果的实际发生

D.危险犯的既遂不要求实际危害结果的发生


正确答案:ABCD
解析:危害结果是某些犯罪成立的必要条件,比如间接故意杀人行为。结果犯是指以危害结果为犯罪既遂的必备要件的犯罪。行为犯指以法定的犯罪行为的完成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危险犯指以行为人实施的危害行为造成法律规定的发生某种危险状态为既遂标志的犯罪。因此行为犯与危险犯都不是以危害结果的发生为既遂标志的。

第9题:

关于民事法律关系,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正确答案:C
民事法律关系,是基于民事法律事实并由民事法律规范调整形成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是民法调整的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民事法律关系由主体、内容、客体三个要素组成。故A错误。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主要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国家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成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B错误。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有由法律规定的,也有由当事人约定的,D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第10题:

(2009年真题)下列关于危害结果在犯罪构成中地位的表述,正确的有(  )。
A.危害结果是某些犯罪成立的必备要件
B.危害结果是某些犯罪既遂的必备要件
C.行为犯的既遂不要求危害结果的实际发生
D.危险犯的既遂不要求实际危害结果的发生


答案:A,B,C,D
解析:
解析:危害结果,是指危害社会的行为对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所造成的损害,危害结果同犯罪客体有着内在的有机联系。在刑法分则规定的几百种犯罪中,按犯罪构成的既遂形态,可分为结果犯、危险犯、行为犯。危害结果在三种犯罪中的意义不同,结果犯中危害结果的出现是既遂的标志,是犯罪既遂的必备要件。对危险犯、行为犯来说,危害结果的出现不是既遂的标志,即既遂不要求危害结果的实际发生。所有的过失犯罪都要求发生特定的危害结果才能构成犯罪。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