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共同犯罪的判断,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11年真题]

题目
多选题
关于共同犯罪的判断,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11年真题]
A

甲教唆赵某入户抢劫,但赵某接受教唆后实施拦路抢劫。甲是抢劫罪的共犯

B

乙为吴某入户盗窃望风,但吴某入户后实施抢劫行为。乙是盗窃罪的共犯

C

丙以为钱某要杀害他人为其提供了杀人凶器,但钱某仅欲伤害他人而使用了丙提供的凶器。丙对钱某造成的伤害结果不承担责任

D

丁知道孙某想偷车,便将盗车钥匙给孙某,后又在孙某盗车前要回钥匙,但孙某用其他方法盗窃了轿车。丁对孙某的盗车结果不承担责任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共同犯罪的论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共同犯罪要求二人以上,必须有共同故意,无须共同行为
B.共同犯罪不是个人行为的简单相加
C.共同犯罪人的主观恶性相同
D.单位犯罪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与该单位本身成立共同犯罪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共同犯罪的规定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几点。共同犯罪要求二人以上既有共同故意,又有共同行为,而且二者之间具有统一关系。共同犯罪是二人以上在共同故意支配下实施犯罪行为形成的一个整体,不是个人行为的简单相加。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各共同犯罪人行为的主观恶性不同,因而需要区别对待。单位犯罪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与该单位本身不成立共同犯罪。

第2题:

下列关于盐渍土的论述中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答案:A,C,D
解析:
根据《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第五篇第七章第二节第二点进行判断:A项,硫酸盐渍土有较强的腐蚀性,氯盐渍土具有一定的腐蚀性;B项,盐渍土的含水率较低且含盐量较高时其抗剪强度就较高;C项,盐渍土的起始冻结温度随溶液的浓度增大而降低,且与盐的类型有关;D项,盐渍土的盐胀性主要是由于硫酸盐渍土中的无水芒硝吸水变成芒硝,体积增大。

第3题:

周某为抢劫财物在某昏暗场所将王某打昏浔周某的朋友高某正好经过此地,高某得知真相后应周某的要求提供照明,使周某顺利地将王某钱包拿走。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高某与周某构成抢劫罪的共同犯罪

B.周某构成抢劫罪,高某构成盗窃罪,属于共同犯罪

C.周某是共同犯罪中的主犯

D.高某是共同犯罪中的从犯


正确答案:ACD

第4题:

多选题
对于丁的投案行为,下列何种判断是正确的?(  )[2006年真题]
A

丁虽然投案,但隐瞒了甲、乙致丙死亡的事实,因而不构成自首

B

丁虽然隐瞒了甲、乙致丙死亡的事实,但交代了本人与甲共同犯罪的事实,因而构成自首

C

丁构成自首且揭发甲与自己共同犯罪的行为成立立功

D

丁构成坦白但揭发甲与自己共同犯罪的行为成立立功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第2项规定,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除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还应当供述所知的同案犯,主犯则应当供述所知其他同案犯的共同犯罪事实,才能认定为自首。第5条规定的构成立功的情形有:①犯罪分子到案后有检举揭发他人犯罪行为,包括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分子揭发同案犯共同犯罪以外的其他犯罪,经查证属实。②提供侦破其他案件的重要线索,经查证属实。③阻止他人犯罪活动。④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⑤具有其他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突出表现的,应当认定为有立功表现。丁投案后交代了本人与甲共同犯罪的事实可以构成自首,隐瞒甲、乙致丙死亡的事实只是不构成立功而已,并不影响自首的成立。

第5题:

(2008年真题)下列关于共同犯罪的表述,正确的有(  ).
A.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的,不以共同犯罪论处
B.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犯罪集团的全部罪行处罚
C.事前与盗窃犯罪人通谋、事后为其销赃的行为,构成盗窃罪的共同犯罪
D.实行犯的实行行为超过了共同犯罪故意范围的,其他共同犯罪人对超出共同故意范围的行为不承担刑事责任


答案:A,B,C,D
解析:
解析: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的,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刑法》第26条第3款和第4款规定了主犯的刑事责任,即: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对其他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事前与盗窃犯罪人通谋,不论是否有事后为其销赃的行为,构成盗窃罪的共同犯罪.但是,如果仅有事后为盗窃销赃的行为,则不构成盗窃罪的共同犯罪,而单独成立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实行犯的实行行为超过了共同犯罪故意范围的,其他共同犯罪人对超出共同故意范围的行为不承担刑事责任.故A、B、C、D均正确.

第6题:

关于聚众犯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都属于共同犯罪
B:都不属于共同犯罪
C:部分属于共同犯罪
D:与共同犯罪属不同概念,两者没有关系

答案:C
解析:
【考点】共同犯罪。详解:聚众性犯罪不完全属于共同犯罪,只有既处罚首要分子,也处罚其他积极参加者或者一般参加者的聚众性犯罪才属于共同犯罪。

第7题:

(2006年真题)甲教唆乙杀丁,丙知情后,给乙提供一把匕首,乙将丁杀害.关于本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本案的共同犯罪是复杂共同犯罪
B.本案的共同犯罪是必要共同犯罪
C.甲、乙一般可以认定为主犯
D.丙一般可以认定为从犯


答案:A,C,D
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共同犯罪.从共同犯罪的分类看,以共同犯罪人有无分工为标准,可分为简单共同犯罪和复杂共同犯罪;以对构成该犯罪法律上是否有主体数量上的限制为标准分为必要的共同犯罪和任意的共同犯罪.题目所述是复杂的共同犯罪,是任意的共同犯罪.从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刑事责任上看,教唆犯一般情况下是主犯,但被教唆犯罪的人是主犯还是从犯,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至于帮助犯一般情况下都是从犯.题中甲是教唆犯,乙是被教唆实施故意杀人,故甲、乙都是主犯,而丙只提供一把匕首,是帮助犯、从犯.对本题中所考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刑事责任,还应该特别注意共同犯罪中行为的种类包括实行行为、帮助行为、组织行为、教唆行为、共谋行为,但不是一一对应相应的共犯类型,共犯可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因此要注意它们间的相互交叉相互联系.

第8题:

看守所值班武警甲擅离职守,重大案犯乙趁机逃脱。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甲、乙成立共同犯罪
B.甲、乙不成立共同犯罪
C.甲、乙成立事中共犯
D.应按照甲、乙所犯之罪分别处罚

答案:B,D
解析:
甲为过失犯罪,乙为故意犯罪,客观上虽有一定联系,但共同犯罪必须具有共同故意,故意犯罪行为与过失犯罪行为不能成立共同犯罪,因此甲、乙二人不成立共同犯罪,应按照甲、乙所犯之罪分别处罚。

第9题:

关于实行犯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按照我国《刑法》总则的规定,有的教唆犯也是实行犯
  • B、在共同犯罪中,实行犯就是在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 C、在对简单共同犯罪中的各实行犯进行处罚时,要遵循“部分实行全部责任”的原则
  • D、间接正犯是共同犯罪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实行犯

正确答案:C

第10题:

多选题
关于事实三的定性,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2013年真题]
A

丙、丁均触犯危险驾驶罪,属于共同犯罪

B

丙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丁构成危险驾驶罪

C

丙、丁虽构成共同犯罪,但对丙结合事实四应按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对丁应按危险驾驶罪定罪处罚

D

丙、丁未能完成预定的飙车行为,但仍成立犯罪既遂


正确答案: A,B
解析:
AD两项,根据《刑法》第133条第2款的规定,危险驾驶罪,是指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情形。实施危险驾驶的行为就已经构成危险驾驶罪。事实三中,丙属于醉酒驾驶,丁属于飙车,两人追逐竞驶,构成危险驾驶罪的共同犯罪。危险驾驶罪是行为犯,不需要特定的目的和计划,只要实施行为即构成既遂。
B项,实施危险驾驶的行为,同时构成交通肇事罪或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一行为触犯两个罪名,属于想象竞合犯,依处罚较重的规定处罚,不数罪并罚。事实三中,丙并没有实施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而且醉酒飙车的行为和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的行为不具有相当性,因此不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C项,实施危险驾驶行为,已经构成危险驾驶罪,并且实施其他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过失致人重伤死亡,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应数罪并罚。事实四中,丙的刹车行为本身没有违反其他交通运输管理法规,不符合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前提,且无法查明乙被丙撞击前是否已死亡,也无法查明乙被丙撞击前所受创伤是否为致命伤,因此不能认定丙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无法认定丙构成交通肇事罪。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