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犯罪未完成形态的论述,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题目
多选题
关于犯罪未完成形态的论述,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

犯罪未完成形态存在于故意犯罪中,过失犯罪中不存在

B

预备犯,应当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C

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

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关于刑法上的犯罪未遂的论述正确的是()。

A.只有在直接故意犯罪中才可能发生的犯罪形态,在间接故意犯罪、过失犯罪中不存在犯罪未遂的问题

B.犯罪未遂是指尚未发生《刑法》规定的具体犯罪的实际结果

C.犯罪未遂是指完整的犯罪行为尚未完全实行

D.犯罪未遂是指某一具体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尚未完成


参考答案:A, D

第2题:

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包括()。
A.犯罪放弃 B.犯罪中止 C.犯罪预备 D.犯罪未遂


答案:B,C,D
解析:
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包括犯罪预备、犯罪中止、犯罪未遂。

第3题:

关于犯罪未完成形态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只能出现在直接故意犯罪中

B.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只可能出现在犯罪预备阶段

C.在同一个犯罪行为中,可以出现多种犯罪的未完成形态

D.犯罪的未完成形态是修正的犯罪构成形态


正确答案:AD
犯罪的未完成形态是相对于既遂犯而言的,包括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三种形态。过失犯罪没有犯罪目的,不可能为犯罪实施预备行为;没有出现危害结果时,不可能成立过失犯罪。所以,过失犯罪没有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形态。过失犯罪只有成立与否的问题,没有既遂和未遂问题。间接故意犯罪,也不可能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在没有发生危害结果的情况下,也难以认定有间接故意。所以,一般认为,只有直接故意犯罪才存在犯罪的未完成形态。A项正确。犯罪过程可以分为犯罪预备阶段与犯罪实行阶段,处于此阶段的行为是预备行为和实行行为。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在预备阶段和实行阶段都可能存在,因此B项错误。犯罪的未完成形态是犯罪行为结局性的停止,是静止的犯罪行为状态,该犯罪行为由于某种原因不可能继续向前发展。犯罪的未完成形态不是就犯罪行为的某一部分而言,而是就已实施的犯罪行为的整体而言。因此就同一个犯罪行为而言,只能存在一个未完成形态。C项错误。刑法分则所规定的犯罪构成以犯罪既遂为模式,犯罪的完成形态是犯罪的基本形态。刑法在总则中规定对未完成形态也要进行处罚,形成了修正的犯罪构成。D项正确。

第4题:

下列犯罪中,不存在犯罪的未完成形态的是

A.直接故意犯罪
B.间接故意犯罪
C.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
D.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

答案:B,C,D
解析:
直接故意犯罪的行为人在希望、追求完成某种特定犯罪的主观罪过形式的支配下,客观上就会有一个进行犯罪预备行为、实施犯罪实行行为和完成犯罪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顺利完成即达到既遂状态,如若在完成之前停止就形成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并且根据其停止的阶段和原因不同可以分为预备、未遂、中止。A选项错误。间接故意犯罪由于对危害结果的出现所持的是“放任”的心理态度,所以间接故意实施的危害行为只有是否构成犯罪的问题,出现了刑法所禁止的危害后果时就构成犯罪,未出现则不构成犯罪。因此不会有犯罪未完成形态的问题。B选项正确。注意:间接故意犯罪不存在犯罪的未完成形态是考试分析明确的观点,与司法考试的观点或有一定冲突,但请以考试分析的观点为准。我国刑法对过失犯罪的惩罚仅限于发生危害结果且刑法明文规定过失行为构成犯罪的情况。因此过失犯罪必须有法定的危害结果才能成立犯罪,不处罚其未完成形态,因此不必讨论过失犯罪的未完成形态。CD选项正确。

第5题:

甲预谋前往乙处杀害乙,但到达后,发现乙处有人,感到无法下手,遂返回。关于甲的犯罪形态,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不可罚的不能犯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的区别。甲只是为杀人行为做准备,因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止。

第6题:

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包括()

A、犯罪既遂

B、犯罪预备

C、犯罪未遂

D、犯罪中止


参考答案:B,C,D

第7题:

甲欲与其妻乙离婚,乙不同意,某日,甲将毒药拌入菜中意图杀乙,因久等未归且惧怕法律制裁,甲打消杀乙念头,将菜倒掉。关于甲的犯罪未完成形态,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

A.成立犯罪预备
B.成立犯罪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
C.已经投毒,成立犯罪未遂
D.已经着手,成立犯罪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

答案:A,C,D
解析:
本案中甲已将毒药拌入菜中,因此不再是犯意表示,而是进入了犯罪预备阶段。因为饭菜还在甲的控制之下,是否端给乙吃还不一定,未对乙的生命造成“现实、紧迫的危险”,所以属于犯罪预备,而不属于“着手”的实行行为。此时,因为久等其妻未归且惧怕法律制裁而停止犯罪,是主动停止,故构成犯罪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

第8题:

故意犯罪中的几种未完成的犯罪形态包括哪些?()。

A.犯罪既遂

B.犯罪预备

C.犯罪未遂

D.犯罪中止

E.正当防卫


参考答案:B, C, D

第9题:

关于犯罪未完成形态的论述,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犯罪未完成形态只能存在于故意犯罪中
B.通说认为,间接故意犯罪没有既遂与未遂的问题
C.犯罪预备事实上未能着手实行犯罪
D.迷信犯成立犯罪未遂

答案:A,B,C
解析:
迷信犯的行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导致危害结果发生,因此迷信犯不成立犯罪。ABC项论述正确。

第10题:

甲夜间潜人室内实施盗窃,结果发现是本单位同事家,于是放弃了盗窃的念头。关于甲的犯罪形态,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既遂
D.犯罪未遂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犯罪中止,什么是主动放弃犯罪。甲因为是同事家而自动放弃了犯罪。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