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不慌不忙地继续走它自己的路,一副()沉着的样子。

题目
单选题
大象不慌不忙地继续走它自己的路,一副()沉着的样子。
A

悠闲

B

悠然

C

悠远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走穿许多黄土铺地的大街小巷,街上许多行人,男女老幼,都是‘慢条斯理’地互相作揖、请安、问好,一站就站老半天。”此句中“慢条斯理”应解释为()。

A.慢慢悠悠

B.不慌不忙

C.傲慢无礼

D.冷漠傲慢


正确答案:B

第2题:

从甲地到乙地有2条路可通,从乙地到丙地有3条路可通,从甲地到丁地有4条路可通,从丁地到丙地有2条路可通,那么从甲地到丙地共有()种不同的走法.

A.6种
B.8种
C.14种
D.48种

答案:C
解析:
分析:从甲地到丙地共有两类方法:a从甲→乙→丙,此时从甲到丙分两步走,第一步是从甲到乙,有2条路;第二步是从乙到丙有3条路,由分步计数原理知,这类方法共有2×3=6条路.
b从甲→丁→丙,同理由分步计数原理,此时共有2×4=8条路.
根据分类计数原理,从甲地到丙地共有6+8=14种不同的走法.

第3题:

去动物园看过几次大象,就能画出大象的样子。认知发展到( )阶段的儿童能达到这种程度。

A.感知运动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正确答案:B
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开始能运用语言或其他符号代表他们经历过的事物,
但他们的语词或其他符号还不能代表抽象的概念,思维仍受具体直觉表象的束缚。儿童画出见过几次的大象,说明他们能用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过的具体的事物。

第4题:

山雀一昼夜所吃的昆虫等于()。

  • A、它自己体重的一半
  • B、它自己的体重
  • C、它自己体重的1/3
  • D、它自己体重的1/4

正确答案:A

第5题:

教师在给小朋友介绍大象的形象前。对大家说:“我们昨天看到了大象的照片,知道了大象的样子,大家还记得大象的样子吗?”在此,这位教师使用了()的方法。

A.温故导入
B.悬念导入
C.直接导入
D.情境导入

答案:A
解析:
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先温习已学过的知识,教师采用的是温故导入的方法。

第6题:

在安检现场发现通缉的犯罪嫌疑人时,安检员要(),待其进入安检区后,按预定方案处置。

A.沉着冷静

B.不慌不忙

C.不露声色

D.不必声张


正确答案:AC

第7题:

教师在给小朋友介绍大象的形象前,对大家说:“我们昨天看到了大象的照片。知道了大象的样子,大家还记得大象的样子吗?”在此,这位教师使用了()的方法。

A.温故导人
B.悬念导人
C.直接导入
D.情境导入

答案:A
解析:
【知识点】幼儿园教育活动方案的设计。
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先温习已学过的知识。

第8题:

从甲地到丙地有4条路,从丙地到乙地有5条路;从甲地到丁地有2条路,从丁地到乙地有4条路,则从甲地到乙地共有________种不同的走法。

A.15

B.28

C.160

D.48


正确答案:B
解析:从甲地到乙地有两类方法:甲—丙—乙和甲—丁—乙,分别为两个步骤,根据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共有4×5+2×4=28种不同的走法。

第9题:

幼儿教师在幼儿园教学中要使用大量直观形象的教具,以帮助幼儿理解教学内容。在给孩子讲故事时,讲到“大象用鼻子把狼卷起来”时,总是用手做出“卷”的动作,说到“大象把狼扔到河里去”,又用手做出扔的样子,孩子们也学着老师的样子做出相应的动作,脸上会露出会意的笑容。此案例体现了儿童思维发展中的什么特点?根据该特点,教师应如何有针对性地对幼儿思维进行培养?


正确答案: 1.中体现了幼儿思维发展的具体形象性的特点。具体性是指幼儿思维的内容是很具体的。幼儿思考问题总是借助于具体事物或具体事物的表象,对具体的语言容易理解,对抽象的语言则不易理解。形象性是指依靠事物的形象来思维。事物可以在眼前也可以不在眼前,但头脑中必须有事物的表象。
2.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性的特点进行教育,需要教师多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尽量避免抽象、空洞的说教。比如,先引导幼儿观察蒲公英和它的绒毛在空中飞舞的情景,然后就可以教幼儿理解掌握名词"蒲公英""绒毛",形容词"雪白""洁白",动词"飞舞""飘落"等。"风""雨""声""磁"等是比较抽象的自然现象与科学现象,仅用口头讲解,幼儿难以理解,教师可采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并且让幼儿动手实践,用眼观察,这样会使幼儿很轻松地掌握这些词的含义。如"风",可以拿气球,对着纸片挤压其中的空气,让幼儿看到气球中射出的气流吹动纸片的情景;如"声",可以把小纸人放在鼓面上,叫幼儿敲打鼓面,幼儿既可听到鼓声,又能看到小纸人在鼓面上跳舞的情景。通过这样做,幼儿会十分顺利地掌握这些科学知识。由于幼儿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不善于分析事物的内在含义,不能理解语言的寓意、转义,因此,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教师一定要坚持正面引导的原则,切忌讲反话,或嘲笑、讽刺幼儿。

第10题:

起初地是什么样子?


正确答案: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