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刚上一年级的小明,在超市拿起糖果就吃,被同学举报。老师找到小明,问他为什么拿糖果吃。小明说:“在家就是拿起来就吃。

题目
问答题
材料:刚上一年级的小明,在超市拿起糖果就吃,被同学举报。老师找到小明,问他为什么拿糖果吃。小明说:“在家就是拿起来就吃。”  老师说:“你的糖果是哪儿来的?”  小明说:“妈妈买的。”  老师说:“妈妈怎么买的?”  小明说:“用钱买的。”  老师说:“钱是怎么来的?”  小明说:“妈妈用劳动换来的。”  老师说:“所以是妈妈用劳动换来钱,然后才能买糖果来给你吃。你没有给人家钱,是不能吃别人的糖果的!”  小明说:“我知道了,老师。那人家说我是小偷,老师,我是吗?”  老师说:“小明不是,小明只是还没分清在家和在外面有什么区别。”  问题:师生的对话直接改变了什么?对小明的品德形成有什么意义?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范老师问5岁的小明有没有兄弟,小明说:“有!我的兄弟叫小刚。” 范老师再问他:“那小刚有兄弟吗?” “没有。”小明说。 范老师又给小明看两个一样大的面团,并当着他的面把其中一个面团压成大饼,接着问他:“面团和大饼哪一个面多?” “大饼多。”小明说。 依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分析此材料,小明的认知特点是()。

A.自我中心

B.他人中心

C.不可逆性

D.尚未守恒


正确答案:ACD

第2题:

小明在商店买了若干块5分钱的糖果和1角3分钱的糖果,如果他恰好用了1块钱,问他买了多少块5分钱的糖果?( )

A.6

B.7

C.8

D.9


正确答案:B

第3题:

小明的妈妈买了一些糖果。小明看见了,第一次吃了一半又加一块;第二次吃了剩下的,一半再多吃一块;第三次又吃了剩下的一半再多吃一块。第四天,小明妈妈打开抽屉一看只剩一块糖果。小明妈妈买了( )块糖果。

A.10

B.18

C.22

D.20


正确答案:C
本题可以采取倒推的方法:第三次吃了剩下的一半再多吃一块后,剩下的糖果为一块,则第三次吃之前糖果数为(1+1)×2=4同理,这4块糖果是第二次吃了剩下的一半再多吃一块后的剩余糖果数,可知第二次吃之前糖果数为(4+1)×2=1;依此类推第一次吃糖果前的数目为(10+1)×2=22。故选C。

第4题:

成年人杨某对5岁的小明说:“你敢砸人家的玻璃,你就是英雄。”小明听后,拿起一块石头就砸破了小刚家的玻璃,对小刚家的损失应承担赔偿责任的是(  )。

A 、 小明
B 、 杨某
C 、 小明的监护人
D 、 杨某和小明的监护人

答案:B
解析: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l48条的规定:“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的人,为共同侵权人,应承担连带民事责任。教唆、帮助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的人,为侵权人,应承担民事责任。教唆、帮助限制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的人,为共同侵权人,应当承担主要民事责任。”因此,杨某应承担赔偿责任。

第5题:

刚上初一年级的小明被父母留在家庭工厂里做帮手,不让他继续上学,其父母有权这样做吗?


答案:
解析:
无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父母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

第6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刚上一年级的小刚,在超市拿起话梅就吃,被同学告诉老师。老师找到小刚,问他为什么吃话梅。小刚说:“在家就是拿起来就吃。”老师说:“你的话梅是哪儿的?”小刚说:“妈妈买的。”老师说:“妈妈怎么买的?”小刚说:“用钱买的。”老师说:“钱是怎么来的?”小刚说:“妈妈用劳动换来的。”老师说:“所以是妈妈用劳动换来钱,然后才能买话梅来给你吃。你没有给人家钱,是不能吃别人的话梅的!”小刚说:“我知道了,老师。那人家说我是小偷,老师,我是吗?”老师说:“小刚不是,小刚是还没分清在家和在外面有什么区别。”问题:师生的对话直接改变了什么?对小刚的品德形成有什么意义?


正确答案:
(1)师生的对话直接改变了小刚的品德认知能力,即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者构成。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就是培养四种品德心理因素并使之协调发展的过程。(2)知即道德认知,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是对是非、美丑、善恶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识别能力,也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它是产生道德情感、形成道德意志、指导道德行为的基础,没有正确的道德认知,不可能产生正确的情感、意志和行为。道德认知包括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两个方面,道德认知是品德形成的基础。(3)案例中,教师通过对话引导小刚知道在超市拿起话梅就吃的行为是不对的,对是非进行判断,使小刚产生正确的道德认知,为品德形成奠定基础。

第7题:

刚上一年级的小金,在超市拿起话梅就吃,被同学告诉老师。?
老师找到小金,问他为什么吃话梅。小金说:“在家就是拿起来就吃。”?
老师说:“你的话梅是从哪儿来的?”?
小金说:“妈妈买的。”?
老师说:“妈妈怎么买的?”?
小金说:“用钱买的。”?
老师说:“钱是怎么来的?”?
小金说:“妈妈用劳动换来的。”?
老师说:“所以是妈妈用劳动换来钱,然后才能买话梅给你吃。你没有给人家钱,是不能吃别人的话梅的!”?
小金说:“我知道了,老师。那人家说我是小偷,老师,我是吗?”?
老师说:“小金不是,小金是还没分清在家和在外面有什么区别。”?
师生的对话直接改变了什么?对小金的品德形成有什么意义??


答案:
解析:
(1)师生的对话直接改变了小金的道德认知能力。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者构成,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就是培养四种品德心理因素并使之协调发展的过程。知即道德认知,道德认知是指对于行为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是人的认识过程在道德上的表现。道德认知是个体道德的基础,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产生的依据,对道德行为具有定向的意义,是行为的调节机制。品德的核心是道德认知。(2)本案例中,教师通过对话引导小金认识到在超市拿起话梅就吃的行为是不对的,对是非进行判断,使小金产生正确的道德认知,为其品德形成奠定了基础。?

第8题:

刚上一年级的小刚,上超市拿起话梅就吃,被同学告诉老师。 老师找到小刚,问他为什么吃话梅,小刚说:“在家就是拿起来来就吃。”老师说:“你的话梅是哪儿的?” 小刚说:“妈妈买的。” 老师说:“妈妈怎么买的?” 小刚说:“用钱买的。” 老师说:“钱是怎么来的?” 小刚说:“妈妈用劳动换来的。” 老师说:“所以是妈妈先用劳动换来的钱,然后才能买话梅来 给你吃”你没有给人家钱,是不能吃别人的话梅的!” 小刚说:“我知道了老师。那人家说我是小偷,老师我是吗?” 老师说:“小刚不是,只是还没分清在家和在外面有什么区别。” 通过师生的道德对话,直接改变了哪种品德,对学生的品德形成有什么意义?


正确答案:见解析
(1)以上对话直接改变了小刚的品德认知能力,即知。品德是由知、情、意和行四者构成,培养学生品德的德育过程,就是培养四种品德心理因素并使之协调发展的过程。(2)知即道德认知,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包括道德知识和道德判断两个方面,道德认知是品德形成的基础。(3)以上案例教师通过对话,引导小刚知道上超市拿起话梅就吃的不对,对是非、善恶进行判断,使小刚产生正确的道德认知,为品德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第9题:

小明在商店买了若干块5分钱的糖果和1角3分钱的糖果,如果他恰好用了1块钱,问他买了多少块5分钱的糖果?( )



A. 6
B. 7
C. 8
D. 9

答案:B
解析:
解题指导: 单位换算得,小明用了100分,5分钱的糖和13分钱的糖各若干。因总钱数尾数为0,那么5分糖块数应为奇数,排除A,C,13分钱粮共用钱的尾数应为5,则13*5=65,则5分的糖果100-65=35,35/5=7块。故答案为B。

第10题:

成人杨某对5岁小明说:敢砸玻璃就是英雄,小明听后拿起石头砸破小刚家的玻璃。对小刚家的损失应承担责任的是(  )。

A 、 小明
B 、 杨某
C 、 小明监护人
D 、 杨某与小明监护人

答案:B
解析: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l48条的规定:“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的人,为共同侵权人,应承担连带民事责任。教唆、帮助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的人,为侵权人,应承担民事责任。教唆、帮助限制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的人,为共同侵权人,应当承担主要民事责任。”因此,杨某应承担赔偿责任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