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25÷0.38,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题目
单选题
7.525÷0.38,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A

19.81

B

19.8

C

19.80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单选题
两人见面要握一次手,6人见面共握()次手。
A

12

B

15

C

10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第2题:

单选题
(  )型的课堂气氛最有助于知识的学习。
A

集权

B

权威

C

教师主导

D

民主


正确答案: B
解析:
勒温曾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不同的领导方式会形成不同的课堂气氛.其中民主型的课堂气氛最佳。

第3题:

单选题
0.009()0.010
A

B

C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第4题:

单选题
在教学活动计划实施过程中,对教学计划、方案执行的情况进行的评价属于(  )。
A

配置性评价

B

形成性评价

C

诊断性评价

D

总结性评价


正确答案: C
解析:
从教学评价的时间和作用来看,教学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题干为形成性评价的定义。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之中,为使教师的专业水平继续提高、不断获取反馈信息,以便改进教学而进行的系统性评价。

第5题:

问答题
教学设计题:在《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这一课上,特别指出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不同,容易变形,具有不稳定性,且这种不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 (1)如何指导高年段学生学习该知识,拟定教学目标。 (2)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针对重点难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参考设计:
(1)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挖掘、拓展学生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研究、发现”,使他们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诸方面得到发展。同时,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出发,带着问题研究平行四边形,通过制作、猜想、验证进行本堂课的教学。在学生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使学生自觉地进行知识迁移,进而对与旧知识密切相关的新知识进行深入思考,使学生在体会数学的魅力同时发展智慧。
【教学目标】
①对比三角形,理解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动手操作、空间想象等能力。
②通过观察、对比、合作交流、动手操作,使学生在探究中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有关知识,掌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习方法。
③使学生感受到平行四边形不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探究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2)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是个难点,针对这一难点设计如下活动:首先拿一个长方形木框,用两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向相反方向拉。引导学生观察两组对边有什么变化?拉成了什么图形?什么没有变?接下来,让学生自己动手,把准备好的长方形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并测量两组对边是否还平行。然后,根据刚才的实验、测量,引导学生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最后说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容易变形。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不同,容易变形,也就是具有不稳定性。这种不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请学生能举出实际例子。这样设计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不仅让学生经历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而且还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解析: 暂无解析

第6题:

单选题
以下关于教学原则的论述,错误的是()。
A

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反映

B

教学原则是人们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

C

教学原则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

D

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完全无关


正确答案: C
解析: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

第7题:

单选题
粮店原来有x袋大米,又买了y袋大米,每袋大米重25千克。如果x=35,y=45时,粮店大米共重()千克。
A

2000

B

200

C

2500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第8题:

问答题
一次语文课上,当学习柳宗元的《江雪》时,一位学生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这么寒冷的下雪天,这位老人真的是为钓鱼吗?"这个新鲜而又古怪的问题一下子引起了学生们的好奇心,大家都在思考:"是啊,他不在钓鱼又是为什么呢?"有些老师这时候或许会搬出教参中现存的答案来解释,马老师却没有这样做,而是用期待的目光望着学生,希望学生自己寻找答案。试用相关教育理论评析这堂课。

正确答案: (1)从教学目标来看,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还要发展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认识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培养有个性的人,培养富有想象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马老师的这堂课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保护了学生的想象力。(2)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这堂课上,学生提出的问题正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表现,不拘泥于教材的知识和讲解,敢于主动向教师设问,这也是当代学生缺乏的精神。马老师没有给出现成的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运用理论,联系自身的实际去寻找答案,自己解决问题。(3)坚持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在这堂课上,马老师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学生的个性,并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主动的思考,培养它们独立学习的能力。并没有像传统教学那样给出唯一答案而否定学生的积极性,马老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不迷信教材,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4)马老师之所以不用教学参考书的答案来解释,就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期待更新更好的答案,调动了学生积极思考的热情,使学生能够脱离标准答案的束缚,展开想象的翅膀,闪现智慧的火花,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品尝到思考的快乐。在这一点上,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让学生体会到正确的认识来自于认真的思考和积极的探寻。(5)本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在课堂上,老师唯有真正尊重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做,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上,让学生成为自己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学习的乐园,才是学生创造的舞台,这样的课堂才会更精彩。同时,在师生关系的处理上提供有意义的见解,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可以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而不再是以往师道尊严下标准答案的权威。因此应该建构一个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氛围,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教学更加高效。
解析: 暂无解析

第9题:

单选题
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领域,它体现了()管理制度的特征和功能,因而是最能体现学校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性课程。
A

二级课程

B

一级课程

C

三级课程

D

国家课程


正确答案: C
解析: 由题干“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领域”,可知综合实践活动具有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特征和功能。

第10题:

问答题
问题解决的共有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问题解决的共有特点是:
(1)目的性。问题解决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没有明确目的指向的心理活动不能称为问题解决;
(2)认知性。问题解决是通过内在的心理加工实现的自动化的操作,如走路、穿衣等虽然也有一定的目的性,但不能称之为问题解决;
(3)序列性。问题解决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即认知操作,如分析、联想、比较、推论等,仅仅是简单的记忆提取等单一的认知活动,都不能称之为问题解决。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