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近代地理学的特征。

题目
问答题
简述近代地理学的特征。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32·简述近代教育的主要特征。


正确答案:
32.(1)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 公立教育的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第2题:

简述自然地理学的特征及其性质


正确答案: 定义:自然地理学就是用系统的,综合的,区域联系的观点与方法,去审视与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组成,结构,区域分异特征,形成与变化规律以及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从而对地表自然环境进行评估,预测,规划,管理,优化,调控的学科。
性质:地理学具有综合性,区域性,系统性和环境性。
综合性是指自然地理学多学科交叉,多要素融合的性质。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层自然环境,它涉及到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的许多方面,许多要素。这些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表环境。因此多要素融合便成了自然地理学的特征。然而,多要素融合并不是多要素的拼凑。拼凑只是简单的综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然地理学综合。多学科交叉,不是多学科知识的拼凑,而是建立在多学科基础上的具有自身特色与体系的综合。
区域性是地理学的本质特性,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根本的性质。地理学就是以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环境以及人地相互作用的区域特征,区域联系与区域分异规律为主要的研究对象的学科。
环境性:人类的生存环境是地理学的研究的主要对象与内容。自然资源的发生、发展及其区域分异规律也是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内容,但是一定角度上来说,他们又是人类环境的组成部分。因此环境性变成了地理学的另一个性质。
系统性:系统科学是研究物与物之间联系的科学。地球表层环境就是一个系统,可以称之为地球表层系统。因此,如不用系统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去研究,就难以弄清楚这些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与内在联系。

第3题:

简述近代中国小学教育的发展特征。


正确答案:
1840年以后,我国的小学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发展变化的基本特征是:(1)逐步明确了小学教育为普通教育、义务教育的性质;(2)学制改革逐渐向世界其他国家靠近,采用修业年限为6年的“4—2”学制;(3)逐步明确小学教育是为培养合格公民打基础的教育;(4)从小学堂到小学校都有了公立和私立两类。

第4题:

简述近代两次技术革命的不同特征。


正确答案: 第一次技术革命:自然科学的理论指导比较零散,而工匠技术经验的积累居于主导地位(纺织机的发明、改进者以及瓦特、纽可门等蒸汽机的改进者均是熟练技术工匠)。
第二次技术革命:自然科学理论的突破成为生产技术革新的先导,科学理论的发展走在了生产实践的前面,即所谓的"理论先行,技术跟进”(先有电磁理论的确立,然后才有各种电机的了明)。

第5题:

简述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各学派。


正确答案: 有以拉采尔为代表的环境学派,以白兰士、白吕纳为代表的人地相关学派,以赫特纳、哈特向为代表的区域学派,以施吕特尔、索尔为代表的景观学派。

第6题:

简述近代教育的特征。


答案:
解析:
(1)国家干预和公共教育的形成。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 教育崛起。19世纪后,各国政府逐渐认识到 公共教育的重要性,随后逐渐建立了公共教 育系统。 (2) 教育的世俗化。教育逐渐从宗教活动中分离出来。 (3) 义务教育兴起。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初等义务教育得到普遍的实施。社会的发展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西方教育的 每次重要进展或重大变革,都以法律的形式做出规定和提供保证。

第7题:

简述近代环境法的特征


正确答案:①环境资源立法缺乏系统性,自然保护和污染防治立法相互分离,没有结合;
②以自然资源立法为主,污染防治法较少;
③立法表现形式基本上是单行的专门立法,没有综合性立法;
④防治污染立法中强调技术性措施,具有强技术性特点;
⑤调整方式主要是民事救济方式,而经济激励、行政处罚和刑事制裁很少;
⑥环境资源管理权比较分散且地方性强;

第8题:

简述世界近代教育的特征。


正确答案: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第9题:

竺可桢被誉为()。

  • A、中国现代地理学开创者
  • B、近代地理学第一人
  • C、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
  • D、中国现代地理学之父

正确答案:C

第10题:

近代地理学的代表人物:英国:()。


正确答案:1)麦金德大陆腹地说罗士培主张适应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