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部二叠纪古地理格局的特点;中国南海北陆格局形成于什么时代?延续至什么时代?

题目
问答题
中国东部二叠纪古地理格局的特点;中国南海北陆格局形成于什么时代?延续至什么时代?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中国古代乐器编钟盛行于什么时代?


正确答案: 青铜时代。

第2题:

20世纪世界格局首次变动前后的时代主题是(),世界格局第二次变动前后的时代主题是(),世纪世界格局第三次变动前后的时代主题是()。


正确答案:战争与革命;对抗和对话;对抗和对话

第3题: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及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第4题:

全球全球政治地理格局形成的规律是什么?


正确答案: (1)以实力为基础的国家利益是全球格局形成演化的根本动因。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运作历史表明,国家间的政治地理关系实际上是空间利益关系,即地缘战略关系。
(2)国际关系核心行为决定着全球政治格局运作的性质
A、二战前全球格局中的核心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帝国主义及殖民主义特征,是由当时的国际政治地理核心行为所决定的。核心行为就是进行殖民活动,四处侵略。
B、二战后格局的核心行为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这一时期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国家关系核心行为就是经济制裁与支援、贸易封锁与解禁、军事威胁等,决定了两极对抗的“冷战”政治格局。全球的政治格局演化为两级对抗的冷战格局。
第二阶段,经济、技术成为国际关系的核心行为,全球政治地理格局演变为一强多极的格局。

第5题:

印支运动及对东部古地理格局的影响?


正确答案: 发生的时间——T(T3/T2),由黄汲清(1945)命名。
1.古地理格局变化,华南、华北T二分性明显,大海退,古气候重大变化;
2.中国东部由南北对峙转变为东西分异,西部大型稳定盆地开始发育;
3.板块拼合—印支褶皱带形成:秦岭褶皱带,巴彦喀拉褶皱带,三江褶皱带。之后,中国几个大的板块基本拼合;
4.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有190-230ma岩浆岩发育,长江中下游、秦岭、三江形成内生金属矿床,环太平洋开始发育。

第6题:

中国人口的分布呈现什么格局?


正确答案:呈东南密、西北疏的格局

第7题:

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有哪些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 我国的对外开放并没有采取全国同步开放的方针,而是采取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边缘向纵深,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逐步推进的方针。具体表现为:1992年以前,重点开放沿海地区,逐步向内地开放。包括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开放四个层次。1992年以后逐步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我国在继续开放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放了陆地边境市、镇,开放了一些沿江城市和内陆省会城市。

第8题:

国际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与中国问题、与定位新时代关系紧密。


正确答案:正确

第9题:

印支运动及其对中国东部地区构造古地理格局的影响。


正确答案: 印支运动在时间上包括三叠纪期间到早侏罗世之前的地壳运动,空间上分布于我国西部特提斯带,发育有三江、松潘、甘孜、西秦岭及南秦岭的印支褶皱带。引起我国南方普遍海退和中国大陆的形成。同时印支运动是我国东部构造古地理格局的转折点(以南海北陆转化为东西分异)。东部地区三叠纪以前以秦岭为界的南海北陆古地理格局从此结束;古太平洋板块与古亚洲大陆边缘之间的斜向俯冲,激发了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一线东侧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与西侧的大型稳定内陆盆地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印支运动以后是亚洲大陆与太平洋之间构造体制演化的新阶段。

第10题:

问答题
全球全球政治地理格局形成的规律是什么?

正确答案: (1)以实力为基础的国家利益是全球格局形成演化的根本动因。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运作历史表明,国家间的政治地理关系实际上是空间利益关系,即地缘战略关系。
(2)国际关系核心行为决定着全球政治格局运作的性质
A、二战前全球格局中的核心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帝国主义及殖民主义特征,是由当时的国际政治地理核心行为所决定的。核心行为就是进行殖民活动,四处侵略。
B、二战后格局的核心行为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这一时期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国家关系核心行为就是经济制裁与支援、贸易封锁与解禁、军事威胁等,决定了两极对抗的“冷战”政治格局。全球的政治格局演化为两级对抗的冷战格局。
第二阶段,经济、技术成为国际关系的核心行为,全球政治地理格局演变为一强多极的格局。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