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经验的警察,可以一眼就发现混在人群中的小偷。这主要是因为()。

题目
单选题
一个有经验的警察,可以一眼就发现混在人群中的小偷。这主要是因为()。
A

认知者人格特点和价值观念的不同会影响其认知结果。

B

认知者过去的经验不同,其认知的结果也会有所不同。

C

认知者人格特点和价值观念的不同会影响其他认知结果。

D

认知者的情绪会影响个体的认知结果。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校长:老师A.警察:小偷 B.经理:职员C.老师:学生 D.医生:护士

校长:老师

A.警察:小偷 B.经理:职员 C.老师:学生 D.医生:护士


正确答案:B

第2题:

发现小偷盗窃,可以先报警,然后再暗中留意观察小偷的体貌特征,等待公安机关的到来。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第3题:

自己今天发现一个网络诈骗团伙组织,但是无能为力,乡镇警察根本就不管,这该怎么办?


参考答案:如果跟您有关系的话可以派出所报案,不管的话可以向县级法院申请复议。也可以到“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举报。

第4题:

小张放假回到农村,发现一个种子堆,好奇的小张把手伸到种子堆里,发现里面温度比较高,这主要是因为

A. 天气热
B. 呼吸作用
C. 光合作用
D. 保温作用

答案:B
解析:
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水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在细胞内将有机物氧化分解并产生能量的化学过程,是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具有一项生命活动。所以发现里面温度比较高。

第5题:

在大街上,突然有人拉住你,说你是小偷,你怎么办?追问:你打了110,警察来了,发现人家被偷的钱包就在你口袋里。你怎么办?


答案:
解析:
(1)保持镇定,明确地表示我不是小偷,同时建议这个人到路旁沟通,不应阻碍大街上的交通。我会在交流过程中注意自己的态度,避免双方冲突。
(2)报警,让警察来处理这件事情。如果警察来之后发现钱包在我口袋里,这说明有人嫁祸于我,这个时候我就更不能慌乱,应向警察表明我的工作身份,表示我不会偷窃,建议检验钱包上的指纹。
(3)相信最终的调查结果会还我一个清白。以后要以此为教训避免类似误会再次发生。
解题思路:答题思路是:冷静+处理+反思。此类试题考察考生遇到工作中的意外状况时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要保持冷静,保持现场秩序,然后采用正确的解决方法,不可失去理智,最后进行反思。

第6题:

:某人在公共汽车上发现一个小偷向相反方向步行,10秒后他下车去追小偷,如果他的速度比小偷快一倍,比汽车慢4/5,此人从发现小偷到追上小偷用了多长时间?( )

A.100秒

B.110秒

C.190秒

D.130秒


正确答案:C
根据题意设汽车的速度为z,某人的速度为y,小偷的速度为t,时间共用了t秒,则1/5x=y,y=2z,y(t—10)=lOx+10z+z(t一10),解得t=120秒。正确答案为C。

第7题:

甲深夜听见屋子外面有异常动静,怀疑有小偷,即起身拿起猎枪外出寻找小偷。朦胧夜色中见有黑影走来,遂开枪射击,结果击中一个巡逻警察,致其死亡。甲的主观罪过是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疏忽大意的过失


正确答案:B

第8题:

某甲到某超市购物,期间将其装有五百元现金的小包寄存在超市的自助存包柜。某甲购物结束后,发现其包已经丢失。超市的监控录像显示,有小偷撬开存包柜,偷走了某甲的物品。但超市监控室的保安擅自离岗,未及时发现盗窃情况。后小偷被警察抓获,但其没有赔偿能力。对于某甲的损失,应如何处理?

A.超市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B.原则上由小偷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C.由于超市有过错,在小偷无法赔偿的范围内承担责任

D.小偷无法赔偿的部分,某甲自行承担


正确答案:BC

第9题:

“眼见不一定为实”,这主要是因为( )。

A.认识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B.现象包括真象和假象
C.经验有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D.本质是眼睛看不见的东西

答案:B
解析:
“眼见不一定为实”,即“眼见”的只能是现象,不会是本质,而现象有两种可能,可能是真,也可能是假。因此B选项是“不一定为实”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

第10题:

警察和小偷的游戏,小朋友都不要当小偷要当警察应该怎么办?


答案:
解析:
遇到上述情况,我会做如下处理:
第一,轮流扮演警察和小偷;
第二,向学生说明这只是游戏,不是真实的;
第三,给主动要求扮演小偷的小朋友表扬。
总之,作为教师,我会用爱心、耐心对待每一位学生,不指责和批评学生。

更多相关问题